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渊轻叩房门:“王爷,在下有一事相问。”
“进来吧!”韩景侧卧在软榻上,手边堆了厚厚一打奏折,乌黑的长发松松挽于脑后,言语间说不清是无奈还是疲惫:“有什么就快问,本王近来都要被这些举荐紫霄的折子烦死了。”
公子渊向前几步,j□j压低:“王爷可知赵王爷他娘是谁?又是哪年入宫的?”
“他娘是个宫女而且刚生下皇子没多久就病逝了”,韩景疑惑地皱起眉头:“再具体的事我又怎么会知道。宫里单数年选宫女,三哥他长我两岁,这么算来他娘至少也是宣正七年入宫的。”
“端妃娘娘也是宣正七年入宫的?”
“是又如何?公子渊你发现了什么?”
公子渊会心一笑:“王爷,如果我猜的不错那么赵王爷他娘应叫莺莺。”
韩景从软榻上坐起来,面色凝重:“你详细说来。”
公子渊点头道:“小人一直不明白,郭子干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道士,他凭什么稳坐国师的宝座,因此我特意请江湖朋友帮忙查了查。
郭子干原名郭孖,在家乡是有个叫莺莺的相好,后来莺莺入宫为宫女,而他自己屡试不第掉头做了道士,在张淮雨、曹裕章的逐级推举下,最终引荐给了宣正帝。”
“不过些零散消息能说明什么?”韩景不以为意,伸手拿起一份奏章:“比起你那些,现在这些分不清状况的混账东西才是我的心头患!”
公子渊脸色下沉,争辩道:“莺莺是宣正七年入宫的,小人斗胆猜测如果莺莺就是赵王的生母,那么郭孖进宫就与赵王有着不可分的联系,而其中引线的正是张淮雨!也就是说张淮雨可能是赵王的棋子……如果再大胆些,是不是可以猜测,赵王出生、其母莺莺‘病逝’与端妃娘娘有着莫大的关系,正因为此才会有后来的巫蛊冤案。王爷,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韩景合上手里的奏本,冷笑道:“好大胆的推测!”
“若果真是如此”,公子渊声音低沉:“皖大人就危险了!”
====================================================
比起大都的干冷位处东方的赵地更多了浓浓水汽。若说北方的寒风如刀,割得人皮肉生疼;那么东方的阴寒就如毒药,直入骨髓驱而不散。
“东瀛的冬天也是这样的吗?”方新宇抬头看了眼围在火盆旁的七宝,温厚的声音一如往常:“这里住的还习惯?”
七宝不爱说话,有时几天也不见他开口吐一个字,好像真如传言中那样是个只知道杀戮的异族怪物。人人畏惧却又极度不屑,存在偌大的王府除了赵王韩骐与郭子干,也就只有书呆子的方新宇愿意与他说话。
没等到七宝的回答,方新宇干笑几声只得换个话题:“王爷最喜欢的蛇眼石楠花也是你们东瀛的,听说那花开起来就是一个山岗连着一个山岗,大片大片的粉红映得天空都失了色彩。”
“我不喜欢石楠花!”七宝一字一顿说的异常认真:“它太霸道了,自己就要霸占整个山岗!”
出乎意料的回答使方新宇来了兴致:“那七宝喜欢什么?”
“糖!”七宝想都不想。
“果然还是小孩子,”方新宇站起身捶着发酸的肩膀:“我们这过年是要给小孩子发糖的,他们给你了没?”
“我不是小孩子,也从来没有人把我当成小孩子”,七宝依旧蹲在火盆旁,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着炭火,生涩的发音中难得有了细微的起伏:“我只吃过一次糖,很甜的那种。”
明明还是个孩子,方新宇心里泛起丝丝酸涩。打开桌角的竹盒,翻出前些天被顽童硬塞进手的几块姜糖,方新宇走过去把糖放在七宝身边:“这里有几块姜糖,你拿去吃吧!很甜而且驱寒!”
七宝盯着黄不拉几的小方块,良久才半信半疑地捡起一块放进嘴里:“怪怪的味道,不好吃!”嘴里说着不好吃,却也没舍得吐出来,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包好揣进怀里,如获至宝。
====================================================
“辛苦了”郭子干接过张淮雨手里的名册:“张大人可知道,现在朝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助赵王?”
张淮雨自己满了茶,笑道:“十之三四。”
郭子干疑问:“三分天下?”
“超过五成的人还是晋王的,况且他有京军”,张淮雨挥了挥茶盅上的热气:“可是一旦皖紫霄出事,晋王内部就会不攻自乱。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郭子干脸上不见喜色:“张大人蛰伏这么多年辛苦了!”
张淮雨摇摇手:“怎么会?若非赵王我与贱内又怎会苟活至今。当年我官职低微,仕途极其不顺,老来得子又逢爱子因病夭折。内人难承丧子之痛竟然想投河自尽一了百了,任我如何劝说都没有丝毫作用,人都站在河边了,却愣是被一个少年给劝了回去。不管有没有孩子,她在我才有勇气撑下去。家破人亡,就差一步我便是家破人亡!”
“那少年是赵王?”郭子干问。
张淮雨点点头,一口气喝完盅里的清茶。听人故事如同观人品茶,若非亲身经历,其中滋味又怎能明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无论看或者不看我就在这里不离不弃。。。
☆、第五十一章
嘉佑五年春,皖紫霄升任内阁大学士。五月钱塘水患,嘉佑帝命皖紫霄全权负责。
——《燕史》
“听你的,全听你的!那现在小山怎么办?国师倒也给个主意!”
“皇上还在闹脾气?”
“小山哪里比不过皖紫霄?连他都能进内阁,小山怎么可以还只是翰林院的学士?”
“齐公子专心修道,未必希望卷入官场纷争。皇上乃一国之君,不可任性妄为!”
“国师是在指责朕?”
“贫道不敢!”
“不敢?你们什么不敢?说起来我是个皇帝,可谁把我看在眼里?就算是你郭子干,待我又有几分是真心?我最称得上也就只有这个‘寡人’的称谓。”
“皇上,您应该用‘朕’而不是‘我’。”
“哼!‘朕’?震得住谁?”
拖拖拉拉几个月,在郭子干与张淮雨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极力推举下,嘉佑帝终于不甘不愿地颁布诏书升任皖紫霄为内阁大学士。
宣读圣旨后的那天晚上,韩景一连踢翻了五六只香炉,前来道贺的文臣武将通通被毫不留情地“请”了回去。
不管是韩景如何不愿该来的也总要到。
入阁便算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再住在晋王府难免遭人诟病。皖紫霄购置的小宅子在原来皖府的附近,随便走几步就能看见记忆里高高的围墙。所话说穷人搬家三扁担,更何况是生活了多年的王府,从第一次开始收拾搬运到最后入住,前后算下来足足有半个月的时间。
“下官是来给王爷辞行的”,皖紫霄一身绛红的官袍衬得人格外精神:“这些年承蒙王爷照顾,紫霄感激不尽。”
韩景坐在湖心小亭,伸手指指着湖岸边的柳树,冲皖紫霄笑道:“要是当年没砍掉,现在就应是名符其实的满花湖了!紫霄,我发现你穿红色的特别好看!”
听到这毫无头绪的话,皖紫霄明显一怔,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回答,就听韩景继续道:“以后我还可以去看你吧!到时候给你带上些御膳房的‘新花样’。”
皖紫霄冷下脸,推拒道:“不牢王爷费心了!重臣亲王交往过密难免遭人唇舌,为了江山稳固还请王爷自重。”
“自重?”韩景重复:“紫霄,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皖紫霄答得干脆:“回不去!”
尊贵霸道的男人显出难抑的颓势,坚决的语气里却满是无奈:“就算你不再是那个一心为我的紫霄,可是韩景还是韩景,答应过你的就绝不会反悔。”
====================================================
嘉佑五年五月,赵地大雨滂沱十余日不绝。江面一路飙升,多处已漫过警戒线。是否要加修工事的议案还在工部各位大人间推诿,早被预言过的灾难便给予了最后一击。数十丈高的巨浪彼此相连形成白色的水墙,强烈的冲击瞬间就摧毁了有着“江东第一坝”美誉的钱塘大坝,农庄村社转眼变成汪洋。
洪水过处良田遁迹,屋舍坍塌,数以万计的流民涌向周围城镇,一时间各地粮仓告急,有些塞满了难民的小镇子里开始流行疟疾。同时“王气尽,国难生”的说法也是越传越胜。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