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战的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仔细一听,山的那一侧还真有几声“隆隆”的马达声。
  于是我就明白了越鬼子在等什么,他们是在等坦克的火力掩护……话说这坦克在高地战上虽然无法发挥其机动性,但做为火力掩护还是相当强悍的。
  一是其自带的坦克炮与高射机枪威力不俗,特别是越军坦克还有许多是装备线膛炮,其无论威力还是精度都要优于迫击炮。
  另一方面,则是坦克的装甲可以为掩护部队和冲锋部队提供必要的掩护,只要这些坦克是在反斜面而且是在我军火箭筒的射程之外……那么我们就拿它们没办法。这火箭筒的射程只有坑爹的三百米,而且风偏率还相当的大……于是越军坦克一般都可以直接抵近我军山脚下。
  毫无疑问的,这么一来越军掩护部队就近得多,冲锋部队的冲锋距离也跟着大大缩短了。
  但实际上……越军却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在我意识到我军炮火不如越军的时候,就基本已经放弃山顶阵地了。
  也许有人会说……上一回咱们就用定向雷把敌人从山顶阵地上打下去了不是?
  但这种方法能用一回、两回,却不能用第三回……越鬼子难道明知道我们在山顶阵地上布有定向雷还会傻乎乎的派大部队上来让我们打?他们只需要先派十几个人上来“踩雷”就可以了。
  所谓的“踩雷”也就是我们对侦察排雷的一种说法,这种侦察排雷跟普通的排雷又有点不一样,普通排雷应该说大多都是有时间,危险性虽高但还是可以凭着本事保住性命。但是“踩雷”呢?
  就比如说定向雷……这种雷因为引爆时间完全是掌握在敌人手里的,所以严格来说根本无法排,对方看到有人上来引爆就是了。但问题是……如果咱们只派少数的几个人上去呢?引爆的话就只能炸死少数几个人,不引爆的话……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定向雷被破坏掉。
  因为这种侦察排雷,基本可以说是去送死,所以战士们很形像的把它称作“踩雷”。个中的意思就是用人命去换敌人的地雷。
  所以,定向雷也不是万能的,我相信越鬼子再次进攻的时候,会用炮火照着山顶阵地进行一次密集的轰炸,然后再派人上来“踩雷”。因为我们在炮火上没有优势,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这么做……
  现在,在知道越军把坦克调上来之后,我就更加确信自己放弃山顶阵地这个做法没错了。


 第五十一章 反斜面战术

  越军的进攻很快就开始了,就像我预想的那样……他们在用坦克组成了一道防线后就马上发起了攻势。
  开始照例一阵炮轰,只不过这一回越军轰炸的重点是山顶阵地……很明显,他们是担心我们再次在那里布雷。接着就是十几个人的小分队上来“踩雷”……
  越鬼子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一回我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山顶阵地防御,这使得那些负责的踩雷的越鬼子大感意外,原本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任务会这么轻松,以致于来来回回的在山顶阵地上检查了好几回这才向后方的越军报告情况。
  这一来越鬼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种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在战场上当一场胜利来得太容易时,那就要想想这是不是陷阱。越军很显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这使得越军没敢派大量的部队冲上山顶阵地……最终只派了一个排小心翼翼的摸了上来。
  从这一点来说,我似乎犯了一个错误……我应该充分发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那一套,那越鬼子以为是打败了我们才对。这样至少能让越鬼子多损失一些兵力。
  不过话说回来了,主动放弃山顶阵地利用反斜面作战……越鬼子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事实上,这一招最早是在我军对付小日本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许多人以为,山顶阵地不是制高点吗?那主动放弃了还不是把主动权交到了敌人手里?这会有什么好处呢?
  但这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原因是我军火炮火力不如敌人,火炮不如敌人。那么坚守山顶阵地就会遭受到很大的伤亡。阵地是死的。是需要人来防守的。如果人都打完了,那阵地自然也就守不住。所以……在战场上对阵地和地形的退让有时是必须的,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坚持斗争才是目的。
  如果放弃这山顶阵地就不一样了,首先敌人的远程炮火和直瞄炮火以及火力掩护单位都会失去作用,比如榴弹炮、无后座力炮、坦克炮、高射机枪……这些都是打低射角或是打直线的不是?山顶阵地在那挡着呢!
  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迫击炮,但迫击炮也会因为看不见山的背面而没有目标……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炮兵观察员在山顶阵地上引导射击……那首先得炮兵观察员保住性命啊。
  总而言之……主动放弃山顶阵地,这是火力处于绝对的弱势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舍小取大的一种打法。用老头的话说,就是:“放弃一点点地理上的优势,而极大的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我军自建军以来,几乎可以说所有的战争都是处于火力的弱势之下打的……先是小日本、然后是国民党,接下来就是抗美援朝以及中苏、中印边境冲突(这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62年中印冲突,这场战争中**队在装备上占有优势)。
  所以,这种反斜面战术也就理所当然的在我军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时代,因为那时敌我装备最为悬殊……咱们还是用二战时代的万国造武器,对付的却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但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就愣是无法把战线往前推进。其秘密就在于中**人用了反斜面与坑道结合的战术,极大的弱化了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作用。
  同样的。越鬼子也在几年前与美国佬打了一仗……他们当然也知道中**队曾经以弱势装备在朝韩边境上打得美国佬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就像吸血鬼一样从我们这里学去了许多战术并将其应用到实战中。
  反而……是我们自己,却因为十年动乱久不练兵而把先辈有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及战术给忘记了。
  我之所以会记得这一套,那还得感谢下老头。
  我记得老头是这么说的:“跟越鬼子打……咱们军队的炮火一般比越鬼子要猛,所以反斜面不常用,但如果一时半会儿炮弹接济不上来,那反斜面战术就是你保命的法宝!”
  现在……我想就是用到这个法宝的时候了。
  这反斜面战术说起来很神秘其实也就是在反斜面上根据地形和我们敌我装备的特性构筑几道战壕……至于要构筑几道嘛,那就是根据时间或精力看情况了。
  从极端上来说就是越多越好……战壕越多咱们就可以层层阻击不是?
  但人的体力以及战场上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只来得急构筑三道战壕。
  第一道战壕最重要也最危险,因为它离山顶阵地只有四十米左右。
  一看到四十米……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个距离就是投掷手榴弹的范围。的确是的……这道战壕就是专门为投掷手榴弹设置的。躲在这道战壕里的战士们可以轻松的将一枚枚手榴弹甩上山顶阵地……
  就像现在这样,随着我一声令下,位于第一道战壕的战士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拉燃了朝山顶阵地上甩。接着山顶阵地上就是“轰轰”的一阵乱响,只炸得越鬼子一片怪叫。
  有人也许会说……越鬼子这是占领了制高点的,他们在山顶阵上……那手榴弹肯定要比我们投得更远,既然我们能把手榴弹投到山顶阵地上,那越鬼子肯定也能把手榴弹投到我们的战壕里。甚至还可以说……手榴弹若是在战壕这种半封闭的空间里炸开杀伤力更大才对。
  这些都没有错……但如果这战壕就这么简单的话,当年志愿军也不可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打败美国佬了不是?
  这其中的决窍就是……这条战壕要挖得窄一些,而且还要把挖出来的土全都垒在靠近山顶阵地的一方。于是很自然的,在靠近山顶阵地的那个方向上就会有一个用土垒起来的突出部,而战壕的另一边却远远低于这个突出部……
  对于这样的战壕……就可以想像越军从山顶阵地上投下来的手榴弹会碰到什么情况了。就像我现在看到的那样……越军的确也有朝我军方向投掷手榴弹,但这些手榴弹要么就被突出部给挡着在战壕前爆炸,要么就从砸在突出部上跳到战壕的另一面爆炸……基本没有哪个手榴弹能甩进战壕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