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下午和晚上的连番激战中双方损失都不算轻,但显然守城方才勉强算得上是胜利者,第一是白天联军航空队的空袭中德乌联军的伤亡不算大,被炸塌和摧毁的工事也不算多,人员伤亡也就多了几百轻重伤员,当然这和联军航空队第一天作战中避开了对城市的轰炸有关,无论是日本第3师团的大庭二郎中将还是第3军兼西南方面军司令官宇都宫太郎,都把哈尔科夫视为乌克兰战役志在必得的城市,现在炸的痛快了日后重建可就麻烦了……
绥靖政策往往就是这样患得患失下产生的判断和结果,当然,在被埋伏在城内的德军重炮和乌克兰炮兵营狠狠修理教训过了一次后,对城市建筑的空袭和炮击禁令被完全解除,说进攻方的日本第3师团是恼羞成怒也好,说是审时度势也好,反正在今天上午的联军航空队的空袭中,城北的环形防线、哈尔科夫北城区和中城区,那些昨天和昨天晚上守军的炮兵所在位置,无一例外遭遇了重点关照和轰炸!
当然,矗立在哈尔科夫河、洛潘河和尤第河三河交汇处长达两百年的东乌克兰石头要塞哈尔科夫的坚固和顽强程度超过了进攻方的预判,联军在今天上午的大规模空袭中又只出动了DH4侦察轰炸机为主的轰炸机群,扔下的炸弹威力比150mm重榴弹炮的炮弹爆炸威力也就强上那么几分罢了,要知道德国人在西线构筑的堑壕和工事那是能抗住230mm口径要塞炮的轰击的玩意……
何况守军的战场指挥官德国少将冯·诺伊豪斯连夜把本方硕果仅存的1个75mm乌克兰野炮营和2个150mm德国重型榴弹炮连疏散布置到了哈尔科夫南城区……这使得联军在上午发起的空袭几乎没有对守军的炮兵形成打击……
在已经进行了4年多的欧洲战场上,重机枪和堑壕是防御战的不二法宝,而大炮则是进攻方的杀手锏,当然,防御一方的大炮也同样关键,不摧毁或者压制住对方炮兵是无法真正守住任何一道阵地的,除非你就不计伤亡的用人命去填……事实上欧战中接近70%的伤亡是来自对方的炮击而不是机枪子弹……
在昨天的攻防中,防守一方的乌克兰志愿者第1师第1旅伤亡约在1800人左右,其中2翼的地面防御作战伤亡1200人,对方炮击和空袭造成的伤亡约600人,因此志愿者第1师第1旅被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撤下来布置到西城区,哈尔科夫城西防线的压力相对而言是最小的,宽阔而汹涌奔腾而来的洛潘河在得到了尤第河的汇入后沿着西城向南,直接成为了一道天险,而且西城外没有大桥,河畔的渡口完全在守军的炮火和机枪火力控制之下……
更重要的是,洛潘河和尤第河交汇处形成了很多漩涡,两河交汇处的河岸由于河水泛滥的原因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和沼泽……对岸的日本第4骑兵联队的精力全被泥泞不堪的湿地和沼泽所消耗了……指望搭浮桥或者骑着马强渡并向西城发起进攻简直是天方夜谭……何况哈尔科夫旧城要塞的西部城墙和东部城墙一样是完整无缺坚固异常。
乌克兰志愿者第1是第1旅与其说是换防到西城防守,还不如说是撤了下来休整,6000多人的第1旅此刻还剩4000多兵力,士气虽旺但伤亡不算小,好在第1师第1旅阵亡的只有500人不到,剩下1300多数是轻重伤员,要知道德国精锐的预备步兵第139团昨夜出击的伤亡都在800人左右,其中近300人阵亡,因此志愿者第1师第1旅完全可以自豪的认为,昨天一战过后他们已经成为一支成长起来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乌克兰执政内阁总理、国防—部长兼民族军总司令西蒙·佩特留拉,这厮要说还是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的,知道不能鞭打快牛,志愿者第1师第1旅昨天的战斗打的再勇敢再顽强,在对方空地一体步炮协同的犀利进攻下伤亡也已经到了三分之一的程度,再不换下来休整的话刚捏合成形的部队可就伤了元气了,因此今天接替志愿者第1师第1旅防守北郊环形防线的便成了第1师第2旅……
哈尔科夫这座东乌克兰最重要的北部城市被西蒙·佩特留拉选为新首府当然是因为这座城市位置相当重要和关键,哈尔科夫可以说是扼守东乌克兰的北部重镇和门户,守住哈尔科夫,那么南边第聂伯河右岸都处于哈尔科夫的卫护之下……
哈尔科夫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就是矗立了200多年的哈尔科夫石头要塞,位于三河交汇处的北岸就是哈尔科夫旧城的南门,石头城墙高达四丈,东西两面的城墙都是完整无缺巍然耸立的,哈尔科夫旧城要塞的北部城墙因为铁路公路进出的关系分成了2段,中间约一公里的城墙在最i今年五十年已经随着铁路的建设而被废除拆卸,也可以说哈尔科夫北部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北城的堑壕工事,才布置挖掘建设在了城墙外1500米左右的位置……
第七百八十四章(二)关键是沉住气
北部的第2道防线事实上分成了东西各1公里长的城墙和中间在铁路、公路已经两边城市建筑房屋为核心构筑的工事,差不多就是三段,这样整个哈尔科夫旧城要塞的周边是北部3公里、东西各3·5公里。南边3·5公里的长短,哈尔科夫新城位于南城区,没有城墙,但到处都是石头房屋,街道和2层、三层的小楼错落有致,在要塞旧城的南城墙上有3座城门,中间那座是横贯哈尔科夫旧城的铁路和公路的主干道,出了南门外是洛潘河上的哈尔科夫码头。
码头边是一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过了桥就是整个南城区,事实上南城区的东西宽度接近5公里,南北则超过4公里,在南城区的南端则是哈尔科夫火车南站,这里到处是货栈仓库和堆场,同时也成为了德国兵营和以火车南站为核心的防御阵地,乌克兰步兵第3师炮兵团硕果仅存的炮兵第3营的12门75mm克虏伯野炮阵地就在火车南站北面的铁路两翼,伪装隐蔽的很好……
德国预备步兵第47师炮兵团所辖的中型炮兵营剩下的2个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连的阵地,则布置在更北面一点,但都在南城区的范围之内……不少火炮为了隐蔽甚至被布置在乌克兰人住宅的院子内,另外一些火炮被伪装成了大街旁的行道树,大树被伐倒后大炮代替了大树矗立在道路旁,当然,炮筒子上的树枝缠的一丝不苟,更多的是用伪装网把炮兵阵地给盖了起来……
替换了志愿者步兵第1师第1旅守卫北郊环形防线的是志愿者第1师第2旅,第1旅昨天的表现堪称英勇无畏,间接提升了第2旅的士气,当然,作为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的宣传口号,战壕里的志愿者步兵们被告知,只要坚持到夜幕降临,德军主力就会折返哈尔科夫开始对入侵之敌进行全面反击,志愿者师第2旅的士兵们同时被告知……哈尔科夫城内埋伏的德军重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将在今天的防御作战中对第一道防线上的第2旅予以全力支援……守住阵地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何况志愿者第1师2旅需要守卫的阵地从9公里的宽度缩短了一半,以铁路线为中心的话差不多各2·5公里的宽度还不到一点,乌克兰志愿者步兵师每个旅2个步兵团,每个团是5个步兵营的编制,满打满算得超过3000人的兵力,守卫区区5公里不到的阵地算起来平均一个士兵只要守2米不到的战壕……
当然,根据前敌指挥部的安排,第一道堑壕式环形防线上只有步兵第3团的3000人驻守,但步兵第4团的MG08重机枪和7·6cm轻步兵迫击炮中有三分之二加强到了第一道防线上……兵力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火力……靠步枪齐射和手榴弹乱扔来守住防线是最后不得已的选择,在这之前,是双方机枪和迫击炮的天下,更之前的话,自然是双方的远程炮火的压制与反压制……
事实上,由于联军掌握着制空权,如果航空队全力出动并展开大规模的空地协同进攻的话,德乌联军要守住哈尔科夫的难度相当大,毕竟兵力上的优势被火力和制空权的劣势所抵消,而有限的炮兵真要和对方拼消耗的话必然会很快消耗殆尽……除非防守一方能有源源不断的增援。
当然,哈尔科夫城此刻虽然三面被围,可关键的南城区防线和通往克拉斯诺夫得这个基地和铁路枢纽的公路、铁路交通并没有被截断,事实上,洛潘河上的河运也没有被截断,只是要从下游逆流而上的运输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脆弱,在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确定的防守架构中,无论是部队调动还是后勤保障,主要依托的是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和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