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19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度快,越野性能强,而且隐蔽性好!

装甲第3营的营附傅作奇少校指挥装甲第3连当了武藤信义旅团部的扈从卫队的干活,而营部参谋古邵武则跟着装甲第4连压阵武藤旅团的后勤辎重部队,这会儿黎尚指挥装甲第1连、第2连替整个河东迂回部队打着头阵,从哈尔科夫河上的浮桥过河后,作为侦察尖兵的3营1连在连长史青尚上尉的带领下沿着哈尔科夫森林大路往南疾行,营长黎尚带着宝春的装甲第2连、营M81迫击炮排和M1918—37—AA高射炮/反坦克炮排紧随其后。

这哈尔科夫河是属于东乌克兰境内的一条河流,位于卡尔可夫州,原本属于洛潘河的左支流,发源自伏尔加联邦境内的别尔哥罗德,河道全长71公里,流域面积1,160平方公里,而洛潘河也是横跨伏尔加联邦和乌克兰的河流,同样发源自别尔哥罗德州,流经两国接壤边境进入乌克兰卡尔可夫州,最终在哈尔科夫与乌达河汇合,河道全长93公里,流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

而乌达河又叫做尤第河,同样是东乌克兰的河流,发源自伏尔加联邦的别尔哥罗德,流经乌克兰,最终在丘古耶夫(Chuguyev)注入北顿涅茨河,河道全长164公里,流域面积3,890平方公里,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与洛潘河汇合。

说起来,汇聚在哈尔科夫的这三条河流都发源于北方的俄罗斯境内的别尔哥罗德地区,只是乌达河因为汇入了北顿涅茨河,所以又被称为北顿涅茨支流,而西边的洛潘河、中间的乌达河和东面的哈尔科夫河从北向南奔腾而来,最终汇聚在哈尔科夫中城区,乌达河和洛潘河在哈尔科夫城西率先汇聚,之后一起向东流,在哈尔科夫城东和由北向南而来的哈尔科夫河再次汇聚,之后奔腾向东南而去,最后在丘古耶夫彻底汇入了北顿涅茨河。

第七百七十三章(七)红旗招展装甲兵

哈尔科夫河的左岸低,右岸高,从北向南蜿蜒着穿过了哈尔科夫森林,左岸的森林中的大路是从乌克兰北部边境通达哈尔科夫城的道路,平时人来车往的车马道路相对宽敞,3辆3套马车都能并排奔驰,但这条路到了哈尔科夫城东北后就折向西南,出了森林直奔哈尔科夫北门而去。

武藤信义的迂回部队渡过哈尔科夫河后,走的是河右岸森林中的小路,这条路因为在河的对岸森林地带,平时走的人马车的流量要小的多,道路向相对狭窄,不少地段蜿蜒曲折只能并排走2辆大车还陷拥挤局促。

过河后打前锋的装甲第3营第1连连长史青尚上尉知道自己的肩膀上的担子不轻,乌克兰人在森林这边的警戒部队撤的很快,道路上还埋了雷,而且不断有道路两侧被伐倒的大树阻拦着自己的队伍的行军速度,对方埋下的地雷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排雷还是极大的阻碍了他的行军速度。

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树高林密的哈尔科夫河右岸森林里,史青尚的装甲第1连只推进了十公里左右的距离,沿途击退了乌克兰侦察骑兵的四次埋伏和阻击,排除了3个面积不大的雷区,好在这时候乌克兰人用的地雷还只是老式的反步兵地雷,对中国装甲部队的轮式战车的损伤不大,一路上十公里的路压过去,也就换了4条被炸坏的装甲车轮胎而已。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反步兵地雷虽然最早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被老毛子率先使用,但威力还远不能和后世相比,而第一枚反坦克地雷则是德军在1918年利用炮弹改装而成,只是,在这个时空的1918年7月底,德军那种率先用炮弹改装的反坦克地雷还远没有投入大规模实战使用,所以东线战场的乌克兰境内,无论是德军还是乌克兰民族军都只有少量的反步兵地雷。

排雷最简单的是人工排雷,其次是机械排雷,或者爆破排雷,中国参战军装甲部队在大路上的排雷方式很简单,就是加强了底盘装甲和挂装了压路滚轮组件的FD—17II轮式装甲战车往前趟过去……而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强调发扬火力和机械化优势的协约国东线联军,往往使用炮击和连续爆破的方式在雷场中打开通路,只有侦察部队才会使用人工探针的方式排雷。

1918年7月31日9:45哈尔科夫城东2公里,哈尔科夫河右岸森林中的三岔路口“报告连长,阻击我们的乌克兰骑兵被打死了七八个,剩下的撒丫子往西撤过大桥了,往东的大路2公里内没有发现敌人,我们下一步怎么办?”3营1连连附严羽中尉全副武装的从疾驶而来的FJ—18悍马侦察/指挥车上跳了下来,喘着气立正报告道。

“一个活的没逮着?”连长史青尚不满的皱起了眉头,刚才他的连在北面1公里不到的位置又遭遇乌克兰人一个骑兵小队的阻击和袭扰,一路追过来一心想逮个活的,结果可好,到了三岔路后对方没有往东,反而往西撤向了哈尔科夫城,史青尚命令第2排向东沿着大路侦察前进,尖刀1排则在连附严羽中尉的带领下誓不罢休的往西追,可居然一个活的逮着。

“没逮着……咱们装甲战车上的M2勃朗宁大口径机枪的杀伤力太大了,对方的骑兵只要被击中那就是血肉横飞没个人样了……我们一口气追到了哈尔科夫大桥边,乌克兰人全部退到了河西阵地,桥对岸的MG08重机枪的火力相当猛,要不是退的快老子差点就光荣在桥头了……嗯,乌克兰人的7·6cm迫击炮的火力也很准,差点掀翻我的悍马。”1连连附在自己的连长面前此时显得有点赫然,事实上,他带领第1排的3辆FD—17II装甲轮式战车多亏退的快,如果真追上大桥估计在敌人的密集火力包围下是没法全身而退的……

“乌克兰人没准备才怪,我们上午大摇大摆的渡河,是个人都看得见,刚才第2排往东沿着大路已经走了2公里,解雇除了路上不断有被伐倒的大树乱七八糟搞起来的路障,还没有发现乌克兰人的踪迹,我已经叫2排长继续向东再侦察前进3公里,同时注意大路两侧的侦察!”史青尚看了看严羽的那辆悍马,车前盖上好几个弹孔,引擎居然没有打坏也算是中尉连附的运气,这厮想了一下后,扭头吩咐道,“3排长,你的排就地给我在这个岔路口建立阵地守住路口,等营长和2连上来,我带连部去西边看看哈尔科夫大桥的情况,严连附,你的悍马前头带路!”装甲第1连的连部车上红旗招展,史青尚的那辆FD—17II轮式装甲战车在严羽的那辆FJ—18悍马的引领下很快来到了森林边缘的河畔,他的尖刀排的三辆轮式战车此刻已经驶离了大路,在左右翼构筑了临时的阵地和战位,1排的3个车载步兵班也沿着大路的两侧林地散开,一个排级规模的野战阵地正在抢筑。

当然,在古木参天的森林边缘地带装甲步兵们因地制宜,连续伐倒了不少一人合围的大树横在地上直接形成了现成的掩蔽,树干的东侧,挥舞这铁锹往下挖着野战工事的装甲兵们看见自己连长的战车隆隆的从大路东驶过来后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声。

史青尚的战车靠近阵地后方后同样驶下了大路,驾驶员把战车直接填补到了右翼的阵地上,因为1排的1号车和3号车间隔30米隐蔽和布置在大路的左翼阵地上,而右翼阵地此刻只有距离大路20多米的2号车有点孤单。

在1排抢筑的野战工事西侧十米外林木逐渐稀疏,并且地形开始向下……

第七百七十三章(八)血肉横飞

然后间隔着大概400米宽的河滩,前后落差有近十五米,接着就是150米宽的哈尔科夫河,一座长长的公路大桥连接着河的两岸,东边的桥头堡和大桥前面上已经拉满了铁丝网、堆起了路障,对岸则是连绵的乌克兰人的阵地,由于哈尔科夫河是右岸高左岸低,因此站在这边的河岸上眺望对岸乌克兰人的阵地一目了然。

这里距离对方阵地的直线距离也就600米不到的位置,只是由于右岸林木茂密容易隐蔽,所以河对岸和桥头堡上乌克兰人的MG08机枪时有时无的扫射着这边,把树干和枝叶打的簌簌纷落,但显然只是无目标的火力袭扰,无法准确的命中目标。

史青尚趴在巨木的树干后头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望远镜里能看见哈尔科夫大桥的桥西桥头堡上看不见人头攒动,黑洞洞的机枪射口几十个,乌克兰人两翼的河岸工事修的也相当齐整,差不多每50米就是一个加固的碉堡和掩蔽部,此刻战壕里几乎看不到人,只有偶尔看见蓝色人影闪现。

“连长!我们的阵地是不是太突前了,这里距离敌人桥西阵地只有600多米,您看对方阵地后边大概不到600米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