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身上部及两侧有大水泡型枪塔,装备已经在美国刚刚定型的7·62气冷式勃朗宁重机枪或者12·7MM大口径机枪。
漂亮的双立尾设计时考虑了独特的“小尾翼容量”风格,并在世界军用机中首次采用了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
BC—18攻击轰炸机的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成员:4人翼面积:75m2自重:3400KG最大起飞重量:6200KG最大航速:220km/h续航距离:1760km实用升限:5500m发动机:2x国产“鹰VIII”V12液冷式飞机引擎,375马力武器:机首:勃朗宁7·62气冷式重机枪x2,机身后部勃朗宁7·62气冷式重机枪x3炸弹:30x50KGor12x125KGor6x250KG,or1x800公斤MK9改进型航空鱼雷BC—18由于使用全金属蒙皮单机壳设计,加上收放式起落架和内嵌式铆钉已经流线型的机身,使得这架双发中型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跃升至220公里/小时,堪称这时代飞的最快的轰炸机。作战半径也跃升至880公里!而1·5吨的载弹量比FR—18足足多出5倍之多!
设计中的BC—18将成为1918年飞的最快的攻击/轰炸机,当机腹下挂载改良设计的18英寸MK9鱼雷时,则成为不择不扣的坚挺杀手,在1918年美军用的鱼雷主要是21英寸的MK10,重达1000公斤,而英国人18英寸的MK9原型鱼雷只有450公斤重,要用来攻击主力舰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结果王庚跟朱尔典商量的结果,则是从英国怀特黑德公司转让了MK9鱼雷的设计图纸和生产设备,但加大弹头装药和推进剂,使得中国版本的MK9具有18英寸的修长身躯和比原来Mk9更大的破坏力以及射程。
中国版改进型18英寸MK9鱼雷的参数如下:鱼雷长度:4·95M鱼雷自重:800KG速度:40knots(74km/h)for4·6km(5,000yd)或者25knots(46km/h)for12·4km(13,600yd)弹头装药:TNT234KG动力:湿加热4缸燃烧引擎推动,燃料:甲醇BC—18攻击轰炸机预期将在一个月内完成样机生产,到六月底可以设计定型,到7月末时将完成首批24架飞机的生产,到年底前,月产能将达到96架,当然,随着两种型号飞机的定型和生产,引擎的产量将成为重中之重。
对使用铝合金部件改良,增加压缩比提高功率,降低自身重量的国产鹰IX飞机引擎,王助给出时间表仍然是1918年三季度完成试验和定型,在此之前,只能先生产仿制的鹰VIII飞机引擎,5月初的仿制引擎产能将在50台—60台左右,等到九月份,预计月产鹰VIII引擎能达到180台—200台。
整个1918年的四月份对中国青年来说都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月份,无数青年涌到参战军设在各省大中城市的招兵点报名参军,一年来参战模范军的战绩和功勋,已经这支队伍严格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当然,还有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都使得参军报国成为1918年中国青年最热门的话题和职业。
整个四月份南苑大本营入伍的新兵依然达到了8个补充旅之多,随着四月底新的一批美援军火的到达,五月初开始参战军的编练工作再一次启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任命再次从陆军部发出,这次,在新北洋的团结已经坚如磐石,在中日已经结盟的情况下,在中国几乎收回了全部失地的情况下,没人再敢像去年那个河南督军赵倜那样对中央说个不字!
五月三日,陆军部宣布免去张勋的安徽督军和长江巡阅使头衔,调北京将军府另有任用,张勋所部20营辫子军交由安徽省长倪嗣冲编遣重组,同时任命倪嗣冲为安徽督军。
五月四日,陆军部以驻山东的参战军第四师第十旅鹿钟麟旅为基础,从南苑增补一个补充旅,加上倪嗣冲整编后的原张勋部队,组成参战模范军第二十一师,以鹿钟麟为二十一师长,晋升陆军中将,并任徐州镇守使,驻防徐州,王庚同时给山东的郭松龄补充了一个新兵旅。
五月五日,陆军部下令,江苏督军李纯调北京参战军任参谋长,以参战军参谋长张作霖为长江巡阅使兼江苏督军,李纯原辖的北洋陆军第六师,则加上从南苑派出的一个补充旅后,重新编练重组为参战军第二十二师,由张作霖兼任师长,驻防南京。
五月六日,陆军部下令,淞沪护军使卢永祥调北京南苑任参谋本部副参谋长,其所部原陆军第十师加一个南苑补充旅整编成为参战军第二十三师,以参战军教导团团长靳云鹏为第二十三师师长,兼淞沪护军使,驻防上海。
第二百六十二章向德国求援?
“托洛茨基同志!东边那个中国和日本居然还结盟了,这真是太让人吃惊了,而且日本人怎么想的,把南满铁路、关东州、胶州湾和青岛全部一股脑的还给了中国!日本人几时肯这么大方了?”乌里扬诺夫一边看着手里的电报,一边挠着脑袋道。
“还有台湾!还有香港和澳门,协约国统一行动,这些原来的中国领土都还给了中国,这背后的文章值得推敲呀,乌里扬诺夫同志!”托洛茨基脸型瘦削,坐着装甲专列奔波在东线和南线两个战场上指挥,看上去压力很大,两个黑眼圈明显是睡眠不足!
“中国人已经强大到这种程度了?我看未必,这才多大点功夫,不过是编组了一支没怎么打过仗的新兵而已!要我说,东方面军的作战决心还是太小,应该一鼓作气拿下喀山,并一路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去!给黄皮猴子们一点颜色瞧瞧!”《真理报》主编、人民宣传委员布哈林捶着桌子嚷嚷道!苏俄中央对中国占了211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个问题的立场很不一致。
在乌里扬诺夫同志看来,如果苏俄能获得中国的承认并且建立外交关系,将使得俄国东线没有后顾之忧,不断壮大的苏俄红军有足够的信心消灭高尔察克匪帮!
可在布哈林和那个格鲁吉亚的约瑟夫同志看来,去年乌里扬诺夫代表苏俄中央发布的那个什么对华宣言显然是一大败笔,这会儿中国人不请自来把贝加尔湖东和远东全占了,也没说肯坐下来和苏俄和谈和建交,反而和日本勾结在一起继续向西进军。
乌里扬诺夫当然不会承认自己当初的宣言有些操之过急让中国人钻了空子,布尔什维克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组织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当地政权不被中国军队推翻,也会被高尔察克的自卫军颠覆,要说起来,这个高尔察克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望,在沙俄将领中还真算得上首屈一指!
“布哈林同志,前线的战斗需要红军将士们浴血牺牲,每一仗都打的很艰苦,胜利不是坐在后方动动嘴皮子就能换来的,而且现在粮食的紧张程度比三月份还大,喀山又在高高的伏尔加河对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的下来的!”托洛茨基显然对布哈林一味高调空谈不知道前线将士的疾苦相当不满!
“中日结盟,和4月份德军在西线对协约国的春季攻势有什么内在关联么?”乌里扬诺夫根本没听见布哈林的嘟囔,自顾转着圈寻思。
“主席同志,依我看,帝国—主义显然是勾结起来要把我们苏俄当成头号敌人,中日结盟的目的是为了顶着高尔察克往西边来,布哈林同志刚才说的轻巧,依我看,如果没有增援和补充,特别是不能保障粮食供应的话,别说拿下喀山,能不能守住喀山以西都不好说!”说话的是雅可夫·米哈伊洛奇·斯维尔德洛夫,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乌里扬诺夫同志的亲密战友,据称当初冬宫的财宝都被乌里扬诺夫同志交给这厮保存,以备不时只需,可见乌里扬诺夫对他的信任,这厮年纪虽然轻,却被当做托洛茨基的军事接班人培养。
“东方面军怎么样?瓦采季斯把队伍拢起来了么?现在东方面军还剩下多少人?从莫斯科派过去的那个工人旅打的怎么样?”乌里扬诺夫抬起头问托洛茨基。
“工人旅表现的很英勇!可是伤亡也很大,伏尔加河对岸的喀山敌人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侦察,现在喀山一线高尔察克的自卫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而我们的东方面军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万人不到,用十万人去进攻一个十五万人驻守的坚固城市,这个我做不到,事实上,工人旅已经牺牲了三分之二。”托洛茨基的语气有些沉重,由于缺粮,随之而来的余粮征集制又把农村和农民推向了对立面,这种时候,红军的壮大速度显然比不上对岸的自卫军,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本来就是粮食基地,这会儿对面高尔察克虽然也缺粮,情况却比这边要好的多!
“瓦采季斯动摇,软弱!我建议撤换,审讯,枪毙所有前线动摇的集团军司令和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