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策倒也说不上,只是有些想法。贵国现在陷入困顿,根源在于国体,国体不变,那就休想走出困境。”
“国体?何为国体?”方孝孺有些不解地问道。
“国体就是国家性质,从本质來分,可以分为人治与法治,我国是法治之国,宪法比大总统还大,国家守信守诺。贵国是人治,皇帝高于一切,诏令可朝令夕改,国家如何能建立起信誉,这是我国不信贵国的原因之一。”
“这个”方孝孺一皱眉,忙道:“我朝亦是重信守诺之国,鄙人可以保证,我朝一定履约。”
“你又不是皇帝,你的保证一文不值,而且贵国是人治之国,就算是皇帝也会出尔反尔,皇帝的保证也是一文不值。要想取信于人,取信于他国,就要变国体,从人治变为法治。”
“帝制是我朝固有政体,这,这如何能改?”
“天下无不可变之法,只有食古不化之人。本人给出两个方案,方案一是贵国皇帝退位,还政于民,我国可减免贵国所有战争赔款,并每年捐献五十万银元作为皇室优待费;方案二是贵国实行君主立宪,将君权置于宪法之下,皇帝也不能出尔反尔,这样我国才敢于贵国开展正常的邦交关系。”
“这,这”方孝孺更是傻眼,万磊的建议,摆明了就是要变天,要把明朝变成一个跟大华民国一样的洠в谢实鄣墓遥饪隙ㄊ遣恍械模白芡潮菹拢蠊肓鹎蛘汲堑裙⒂寻罟叵担矝'要求它们非掉国王吧,如今对我朝提出如此苛刻条件,这,这是有意刁难我国。”
“首先,琉球占城等国与我国不接壤,不会像贵国那样发生大批流民涌入我国的现象;其次,这些国家小,从來洠в泄院笠膊桓椅ピ迹晕颐强梢苑判牡赜胫献鳌W詈螅救顺腥希嵴庑┮笫怯兴叫牡摹!
万磊顿了顿,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沉声道:“华明两国百姓同祖同根,我不忍心见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暴政之下,所以为民请命,希望明朝皇帝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弃一人之私欲。只要他肯退位还政于民,本人保证给以政治优待,并立下皇室优待法,每年捐资五十万银元作为皇室优待费用。至于宫殿陵寝皇庄等皇家私产,依旧予以保护,决不吞洠А!
“这与强迫我国投降何异?这断不可行。”方孝孺愤然而起。
“不是投降,我国洠б蠊蠊⑷胛夜皇且蠊蠊实郾菹禄拐诿瘢馐撬秤μ煲饷裥闹隆D训拦蟪实壑蕉跃谌耍磕蔷蜎'什么可谈的,我国不可能与一个背天道反人民的政府合作。”万磊的态度也十分坚决。
双方态度都十分强硬,眼看着和谈就要谈崩,坐在一旁的徐辉祖忙当和事佬,对方孝孺道:“我国大总统陛下提出这两个方案,都是为了明国的百姓着想,方先生可携此两项方案回金陵,至于贵国皇帝陛下如何抉择,我方敬听佳音。”
徐辉祖看了万磊一眼,见万磊洠в蟹炊缘囊馑迹值溃骸靶炷潮疚鞒沙迹鲇谒侥睿故窍M较壬捣实郾菹拢肫淙锨逄煜麓笫疲艘徊交蚩珊@炜铡!
“如何与我朝皇帝陛下汇报,本使自有区处,不劳徐大人费心,告辞。”方孝孺一拱手,领着手下的使臣们就要出门,不过除了他本人之外,其他的使者都有些恋恋不舍地看向万磊那边,欲言又止,被方孝孺催促了几次才肯离去。
这些小使臣之所以迟迟不肯走,倒不是贪恋坐沙发,而是都觉得万磊所提的议案或许可行。他们作为小臣,心底里还真希望建文帝退下去,换能臣干将來主政,新人新气象,而且皇帝退下去之后,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力,这种一举而多得利之事,何乐而不为?
这些小使臣的举动,自然落入到了万磊眼中,他淡然一笑,心道:闹吧,尽情地闹吧,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万先生,这两个方案恐怕明朝皇帝不会接受。”等方孝孺等人走远了,刘璟才低声道。
“如果建文帝聪明的话,会接受第二个方案,如果他一意孤行,咱们就想办法挑拨一下,明朝廷那些大臣就会像催命鬼一般强迫他退位。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民间还会掀起倒皇狂潮,乱得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就是我们重整河山之时。”
“如果建文帝真的选择第二方案,行君主立宪制,那我们是不是就任由江南割据下去?”刘璟又问道。
“呵呵,好戏才刚刚上演,不管明朝那边选什么方案,抑或是什么方案也不选,最终也敌不过统一的大势,各位就等着看好戏吧。”万磊哈哈一笑,起身率先离去。
在场的要员们虽然不知道万磊的葫芦里又卖什么药,不过见甩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都不再多问,各自起身离去。一场和谈就此结束,不过一枚致命的地雷已经为明朝埋下,随时都可能爆掉。(,..,“ ”,)
第386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六)
第386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六)
万磊不要明朝的割地,反而一开口就要明朝皇帝下台,这是别有用心的。因为明朝现在是家天下,最顽固的保守派就是皇室,只要弄垮了明朝皇室,江南就不会再有顽抗势力,只要外交政策得当,和平统一都有可能啊。
为了让明朝皇帝下台,万磊给明朝开了两种邦交正常化的条件,一是建文帝退位,这样不但能与大华民国正常邦交,还可以免除近八百万的战争赔款,如果建文帝不肯退,那他就是国贼,而且还是连累明朝多花八百万的国贼。
当然,第一条对明朝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不过对建文帝而言就是非常苛刻,这几乎是不可能同意的。为此,万磊又提出低一级的条件,就是要求明朝搞君主立宪,建文帝保持尊位不变,不过要放弃大部分皇权,这样明朝就能与大华民国正常邦交,不过战争赔款不能免除,只能缓期支付。
两种条件,一个比较苛刻,一个相对缓和,建文帝不选第一个,或许还情有可原,不过两个不选,明朝廷那些对现状不满,想要变革,想要更多大权的大员们肯定更加不满,君臣离心离德,建文帝就真的要成孤家寡人。
果不出万磊所料,这一份决议被方孝孺传回到金陵之后,明廷就一片哗然。要被赶下台的建文帝自然是暴跳如雷,不过下面的众臣中除了少数皇亲国戚之外,大多都以为这两项条件可以接受。
另外,万磊也在暗中推波助澜,他不但让人写了一篇的倡议书,让人在江南四处散发,还派人暗中联系明廷中央要员和各省的封疆大史,向他们鼓吹宪政改革的好处。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内,江南官兵商民各界的舆论风向大变,几乎一边倒地要求实行宪政,甚至有大半官民还提出了要皇帝退位的要求,毕竟皇帝一退位,明朝就少了八百万的负担,而且以后还不用担负繁重的宗室开支,这对国民都是有利的。
一时间舆论汹汹,建文帝就像是在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何等的孤独无助,随时都有可能被滚滚的洪流给吞噬掉。建文帝也意识到了这是万磊在搞鬼,不过他无计可施,毕竟明朝在他统治下已经千疮百孔,官民都对他失望了,万磊不过是趁机往火上加油,让官民愤怒之火更加高涨,如此而已,如果皇室不同意立宪,恐怕臣民的失望就会变成绝望,到时候恐怕就难搞了。
五月二十,如坐针毡的建文帝再也坐不住了,召集皇亲国戚和勋贵亲信大臣,召开宫廷内部会议,商议立宪一事。会议上,皇亲国戚和勋贵大臣大多反对立宪,因为他们的权势本就是依附于皇权,一旦立宪,皇权受限,他们的权势也是一落千仗。
“各位,臣民中多主张立宪强国,更有一些激进之徒倡言废帝制,如朝廷不顺应民意,只怕会酿成巨祸。”吏部尚书茹瑺道,他是文官之首,自然是坚决支持立宪的,因为立宪之后他很可能被选为明朝真正的撑权人。
“圣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为人伦之首,臣犯君子犯父之事若发,人伦尽坏矣,天下岂能不乱,此举切不可为。”耿炳文怒道,他是建文帝的亲家,自然不希望皇帝退位。
“君臣本是名份之别,今臣民并未为废君之谋,只是肯请君主立宪,圣上还政权与民,民亦奉圣上为君父,礼遇优厚,并保宗室不绝,此乃完国保家之善举也,请圣上明鉴。”工部尚书吴中道。
“今舆情大起,臣民盼治,还请圣上明断。”十数名一二品文臣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