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思甜捂着肿成包子状的脸,跺了跺脚,哭着跑了出去。
“犯…贱。”逆天轻哼一声,“对她客气当福气,非要把老子惹毛了胖揍一顿,心里才会舒坦!”
林芙与赵月对视一眼,也闹不明白俩人这是什么矛盾,前两天穆师妹还耀武扬威的,今儿怎么就被一个境界不如她的师妹给揍成这样?
林芙赵月都有点想不通,不过穆思甜的性子也确实闹人,让她住到外面去,也不算什么坏事……
赵月想得比林芙多,她一开始就觉得逆天不似个普通人,普通人哪里来这么凌厉的眼神,周身流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风范?
也只有穆思甜那个傻的,才会看不起这位小师妹。
相比而言,逆天更喜欢林芙,这林芙是个傻大姐的个性,讲话也直爽,没那么多七绕八弯的心思。
她见打架的事情告一断落,立马拖过张凳子,在逆天面前坐下,笑呵呵地说道,“小师妹,你们这回来的还真是巧了。明天就是药堂开放日,我带你过去,领一小块福利地,只要栽种的好,能够为你在外门历练中加分。”
“你知不知道外门弟子历练分数达到一万,机遇一到,就有可能转为内门弟子。”林芙拍了拍脑袋,笑呵呵道,“当、当然这机遇也不是那么好遇到的。而且这分数积攒的也十分困难,主要是看你三月一次的季比排名。前十名有奖励积分的,奖励积分相当多呢!”
“但是如果连续三个月,实力不曾晋升一个小境界的话,将会被家族毫不留情地驱逐出去。”林芙鼓了鼓嘴巴,“这只针对外门弟子,是不是很不公平。”
确实不公平,但这就是残酷的竞争体制,外门弟子人数众多,每逢三个月被刷下去的弟子不计其数,但门派也在源源不绝地向外招收中,即便是大海捞针,但基数广泛了,三个月三个月下来,总能在这海里捞到几根磨尖发亮的针。
“林师姐,这福利地是?”逆天笑笑追问,“我刚来,对这些都不太清楚,林师姐你给我具体说说可好?”
“行。”林芙点了点头道,“每三个月领福利地的人可多了。我跟你说,明儿大早上,你早点起来,我带你过去,还得排长队呢!”
“有了福利地,就可以为药堂种植药草,种的好,奖励积分一百到一千不等。种的不好,三个月过后就被夺走福利地资格,另外分配给别人。所以呀,有了福利地,你还得好好种植,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不过一般药草也不需要经常打理,而且只是一小块地,花不了我们多少精力时间,修炼紧张时,去地里转转,还能为自己放松情绪,我觉得不错。”
“你说这么多,还没问小师妹乐不乐意种地呢。”赵月在旁插嘴道。
“乐意,怎么不乐意,我最爱种地了,种什么都行。”逆天眉开眼笑地直点小脑袋。
林芙这下突然就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了,握着逆天的手笑道,“那感情好,要是你领块福利地能离我近点,我打理的时候,还能顺便顾着你的,互相帮忙帮忙。”
“对对。”逆天拍着林芙的手直笑。
一旁的赵月,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这俩人,不就种块地么,至于乐成这样?
怎么看怎么滑稽!
“那睡觉吧,明儿一早早点起来,我跟你说,天没亮就要起啊,不过你放心,我会叫你的!”
辗转到了半夜……
“林师姐,林师姐林师姐林师姐!!快醒醒,醒醒!”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条重要信息
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都会高估自己的智商,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案子的凶手的智商非常高,张福清跟我们反映三个神秘人物的情况,害得你们三个人跑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辛苦,结果一无所获,至于管立秋,如果不是遇上我们,管立秋极有可能被当做‘70。4。3’灭门惨案的凶手了。”
九点半钟,案情分析会结束,李云帆和卞一鸣、王萍又到后标营管立秋家去了一趟。
这次的后标营之行,三个人弄清楚了三件事情:
第一,张东旭父子确实参加了管立秋的婚礼。
第二,张东旭父子确实看到了邹胜美戴在身上的三件金首饰。
第三,张东旭的父亲张福海是管立秋和邹胜美的媒人,管立秋到邹家送三件金首饰的时候,是张福海陪他一起去的。所以,张福海不但见过三件金首饰,他还拿在手上仔细地欣赏了好一会。如果张东旭父子就是“70。4。3”灭门惨案的凶手的话,他们肯定见过这三样东西。
结果和卞一鸣的分析基本相符。
离开管立秋家以后,三个人驱车去了县城,
三个人直接去了西门大街291——11。
杨耀光向三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过去,县城确实有一个经营古董字画、首饰珠宝的老字号,这家的店铺的名字叫“文昌阁”,店主姓文,文老板和杨家曾经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文昌阁经常会拿一些金银首饰让杨师傅修补、加工、打磨。
李云帆从杨耀光的话中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难道‘文昌阁’也从盗墓贼手上收购古董文物吗?”
“文家从什么人手收购那些东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些东西来自于民间。”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有些金银首饰有残损,文家会把缺胳膊少腿的首饰拿到我的店铺去修补,如果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绝不会有残损,那些东西上有污垢,有水锈,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那些东西肯定是死者生前戴过的东西。”
“杨师傅,您就这么肯定?”
“金器,如果放在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不管经过多长时间,都不会有水锈,只有放在棺材埋到地下,才会是那种样子。”
“杨师傅,您的店铺是什么时候关门歇业的呢?”
“一九六八年春天。”
“在此之前,文昌阁有没有让您修补过南唐时期的金银首饰呢?”
姚虹桥一家人很早就到张家堡来了,山神庙下面古墓里面的随葬品早就成了姚虹桥的囊中之物了。姚虹桥的赃物极有可能卖给了“文昌阁”。姚虹桥是不可能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的宝贝永远放在身边的,他一定会设法将东西变成现金,东西不好随身携带,钱就不一样了。
“有——肯定有,有一个阶段,文昌阁拿来的东西,成色都差不多——我说的是首饰上面的水锈。”
杨师傅所说的水锈应该是附着在首饰表面的氧化层。即使是黄金饰品,表面也有氧化层。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文昌不知去向
“首饰的做工也差不多,精细程度和风格也差不多,都有南唐金饰灵巧精细、造型生动的特点。”杨师傅接着道。
“您说的‘有一个阶段’是指哪一年呢?”
“是一九六三年。”
姚虹桥一家是一九六一年到张家堡落脚生根的,一九六三年,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姚虹桥应该挖到墓室里面的随葬品了。
“您是否还记得,‘文昌阁’一共拿来了多少件首饰?”
“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几件,全是金器。文老板是分开拿来的,每次只拿来两三件。前前后后,有半个多月,我为‘文昌阁’做活,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过这么多的活。”
“后来还有吗?”
“后来就没有了。”
姚虹桥手上的东西出手的差不多了,杨师傅的活自然就没的做了。
“‘文昌阁’在什么地方?”
“‘文昌阁’早就不在了。”
“早就不在了?”
三个人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文昌阁不在了,文老板总该在吧!”
“文老板也不在了。”
“他人呢?”
“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九七零年就离开本地了。”
又是一九七零年。
“一九七零?是春天,夏天,还是冬天?”
“快到年底的时候。”
“生意做的好好的,文老板为什么要离开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昌阁的生意就不好做了,那些红卫兵就像疯了似地,冲进文昌阁,连砸带拿,然后扬长而去。文老板看生意做到头了,就带着全家人离开了此地。”
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劫难,她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也搅乱了很多事情。
“文老板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他说是四川人。”
“四川什么地方的人呢?”
“这——他从来没有说过。他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