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三章 随便转转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把大把的钱往外国人的袋里面揣,别人一边数钱,一边嘲笑中国人的钱好赚。中国人太傻,一个外国足球教练,在中国的绿茵场上种不出一粒庄稼,一年就能从中国人的手中拿走几千万元的钞票,难怪现在有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来淘金,也难怪现在有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来骗同胞的钱。一首歌曲,从头至尾只有几个字,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唱上几十遍,再加上一点驴喊马叫,鬼哭狼嚎,便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和神来之曲,据说还是在一个非常神秘的创作室里酝酿出来的,笔者如果没有说错的话,唱歌和写歌的人一定在暗自偷笑,胡乱写一点,随便唱几句就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球,赚到这么多的钞票,人们一定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有些低俗——甚至恶俗不堪的小品,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一些小品演员和所谓的歌星演起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凭的不是演技,靠得是名头,演的再臭再烂都有人看。在中国,狗屎变成黄金,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会包装,只要会炒作,只要会骗人,在这块土地上是不缺乏傻子的。看风水,行巫术,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以后,还将存在下去。
一分钟以后,翟家的院门敲开了,开院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穿着一点都不像农村人,耳朵上戴着一副耳坠,右手上还戴着一枚戒指。
遗憾的是,翟亮文不在家,他是昨天早晨出去的。
那么,翟亮文什么时候回来呢?
女人说,他男人今天晚饭前一准回来,翟亮文每次出去最多在外面住一宿。
那么,翟亮文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女人说不知道。
郑峰一行只能在翟亮文家坐等。
郑峰已经想好了,就照一天等吧——等待是必须的。
坐在翟家硬等,确实有些傻,郑峰留下左元朝在村口等翟亮文,其他人跟随高建芬到龙岭镇转转。
郑分和李云帆想转什么呢?
大家是否还记得高建树说过的一句话呢?高建树曾经说过,在龙岭镇有一个毛皮交易市场。龙岭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这里谷深树多林密,野生动物比较多,以狩猎为生的人也很多。所以,龙岭镇的毛皮生意一向不错。当然,进入文化大革命以后,毛皮生意怎么样,那就很难说了。
在高建芬的引导下,郑峰一行走进条“z”字型的街道,高建芬说,这条街就是毛皮和山货交易市场。
高建芬非常意外,昔日繁忙而热闹的毛皮交易市场,现在是如此的冷清。
四个人走到街中心的时候,没有见到一个买毛皮的人,倒是见到了几个戴着标的人,每个人都推着——或者骑着一辆自行车。当他们骑上自行车猛踩脚踏的时候,那一定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尾巴,所谓资本主义的尾巴,就是那些试图通过副业或者手工制作换点小钱,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人们。
第一百三十四章 狐狸毛皮
当时不是有这样一个口号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副业都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笔者在插队的时候,也曾干过这种勾当,每逢赶集的时候,早晨三四点钟,大队民兵营长就带着我们到通往集市的交通要道上去拦截卖鸡蛋,卖粉丝,买小猪仔,卖小兔子的人,仁慈一点的让乡亲们回去,缺德的就干脆没收,有些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吃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的肚子里面,那就是革命行动。在大队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就简单多了,在各个村庄的周围撒上拌着毒鼠强的小麦,只要鸡子吃了,一死就是一群,所以,乡亲们只能把鸡子关在院子里面养,平时一点收入都没有,养一些鸡,生一些蛋,换些钱,油盐酱醋,针头线老,全指望养鸡呢?不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也并非不无道理啊!当时的口号是“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全指望地里面的庄稼了,人都吃不饱肚子,拿来的粮食喂鸡呢?所以,粮食这种东西除了人吃以外,其它动物吃,那就是歪门邪道,是资本主义的尾巴。
大街两边倒是有不少买菜的,在买菜的中间蹲着一两个买鸡蛋的,眼睛不时的东张西望,只要带标的一出现,街上就会出现骚动,于是,买鸡蛋的人,拎着篮子就跑,躲进小巷——或者人家,等标的人走了,接着卖鸡蛋。
大家正走着,突然从一个小巷子里面走出一个人来,神秘兮兮地小声道:“同志,要不要毛皮,上好的毛皮,五块钱一张。”说话的人是一个中年男人,上身穿一件皮坎肩,但两手空空。
郑峰没有只想到,还真有买毛皮的,只不过是由公开转入地下。
“都有什么毛皮啊!”
“同志,请随我来。”
四个人跟在此人的身后越过菜摊,走进一个仄仄的小巷子。
巷子很深,还拐了两三个弯。
此人推开一扇小门,将大家领到一个院子里面。
郑峰和李云帆都觉得好笑,不就是买卖毛皮吗?搞的跟地下工作者一样。
穿过两个过道,此人在一扇门前停住了脚,从裤腰上掏出一串钥匙,打开房门。
“请稍等片刻。”
此人走进里间,不一会,走出里间,手上拿着一张毛皮。
郑峰定睛一看,和高建树借给大家的那张毛皮大差不离。
“这是什么毛皮?”
“狐狸毛皮,在所有动物的毛皮中,这是最好的,你们看这张毛皮的颜色,在用手摸一摸,最后再闻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颜色以黄为主,略微带点白色;郑峰和李云帆用手摸了几下,很舒服,很有质感,郑峰拿起来闻一闻,一点怪味都没有。
“五块钱,是不是太贵了。”李云帆道。
“同志,五块钱,这是最便宜的价钱了,现在管得紧,东西又不好卖,没有办法,我才贱卖的。再说,这种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一年也碰不上几次。”
“这是在山里面打的吗?”
“是啊!想逮到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搞“农业学大寨”,到处都在毁林造田,要不了多长时间,这种东西就绝种了。”
郑峰用五块钱买走了这张狐狸的毛皮。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见人影
中午,四个人在集市上一人吃了一大碗面条和一个馒头,回镇后三队的时候,带了十个馒头和一只盐水鸭,左元朝的中饭和同志们的晚饭全指望它们了。
中午,还不见翟亮文的踪影。
四个人见到左所长的时候,左所长说了一件事,一个放牛的老人在村口见到左所长以后,两个人坐在田埂上唠了一会嗑,老人姓翟,名字叫翟有德,和翟亮文是本家——他是翟亮文的堂叔。
翟有德就住在翟亮文家的东边。
翟有德说,他的侄子很忙,几乎天天都有人请他上门看风水,昨天晚上,就有人来请翟亮文。
“翟亮文晚上也出去看风水吗?”
“翟有德说,请翟亮文看风水的人家如果比较远的话,他们就在当天晚上来请翟亮文。”
郑峰和李云帆没有想到翟亮文的工作如此繁忙。
“左所长,你有没有问翟有德,翟亮文昨天晚上究竟去了哪里呢?”
“我下面正要说这件事情。昨天晚上,翟亮文和来人走出院门的时候,正好碰到堂叔翟有德。他们说了几句话,翟有德隐隐约约地记得翟亮文提到一个叫‘大望’的地方,这个‘大望’是村庄,还是大队?不知道。”
“你没有问翟有德吗?”
“翟有德耳朵背的厉害,很难跟他进行正常的交流。”
“高建芬,你知道‘大望’是什么地方吗?”
“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这样吧!我们到龙岭镇派出所去打听一下,他们应该知道这个叫‘大望’的地方。”李云帆道。
“到底是‘大望’,还是‘大旺’、‘大王’,我不能确定,老人的口齿不是很清楚。”左元朝道。
“走,我们与其在这里空等,不如到龙岭镇派出所去打听一下。”郑峰大手一挥,“左所长,你继续留在这里,如果遇到村子里面的人,你向他们打听一下,我们去去就来。”
郑峰一行在龙岭镇派出所打听到了一些情况,但可操作性不强,在泗水县有一个“大旺村”和一个“大旺”庄,还有一个“大王寨”,在汝阳县有一个“大望”生产队和一个“大望”屯。如果把这五个地方都找到,即使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