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注意到了,花长松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但房屋只有三间。”
“这就对了。”
“有没有烧死人呢?”
“没有,失火那天,花家的人到徐集街上去吃喜酒,那火啊,烧了足足两个小时,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没有人救火吗?”
“救了,如果没有人救的话,花长松现在住的三件瓦房也不会有了。”
“村里人是天火,还花家的祖宗一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才遭到老天爷的报应,包括花长云出天花瞎了眼睛,有些人也是报应。”
“村里人是不是觉得这把火是有人故意放的呢?”
“村里人私下里都这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一九四九年春天——解放那一年。那一年的下半年——快到年底了,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发生了什么事情?”
“郭家也遭遇了一次无名天火。”
“郭家也失了一把火?这——我们倒没有听。请您跟我们。”
“是郭队长他兄弟家,郭家两代单传,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郭家的人丁没有花家和其它几户杂姓人家兴旺。”
“经您这一提醒,我想起来了,郭有才家只有一个女儿郭筱竹,郭有文也只有一个女儿郭筱兰。”谭科长道。
“这就对了,要不然郭筱竹也不会找一个倒插门女婿。郭家在花家村有二十几户人家,但除了老郭家——就是郭队长那一支,就是郭根生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其它人家,不是只生女儿,就是只生一个儿子,郭家是一个大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丁不如花家人丁兴旺。”
“大爷得对,花长松家生了四个女儿三个儿子。”向阳道,“花二麻子家也有两男两女。”
“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弯弯绕呢?”
“这已经成了郭氏家族的魔咒,郭家人拼命想生儿子,可就是生不出来,花家人呢?像母鸡下蛋一样,蹲下来就是一个。所以,花家人就拼命生娃,你们都知道,家族旺不旺,就看人丁旺不旺。”
“我们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谭科长道。
“俗话,水下有暗流,水下还有漩涡,但从水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你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三十五章高天亮临时顶班徐长水去因不明
“老人家,您接着刚才的话头往下讲。”
“我刚才讲到哪儿了?”
“郭队长他兄弟家。”
“瞧我脑子乱的,东一榔头西一棒。”
其实,老人的思路非常清晰。
“是这样的,郭队长的兄弟郭福生也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过白天后不久,家里遭遇了一次天火,郭福生下圩打渔,老婆下地干活,家里面只有老太太,老太太只到厨房外面去喂了一会猪,厨房就起火了,当时灶膛里面正在烧火,小孩的箩窝子就在厨房里面,等隔壁的邻居赵凤仙冲开郭福生家的院门,老太太才知道厨房着火了。”
“猪圈在院子外面吗?”
“猪圈在院子里面,那郭老太太眼睛不好使,她没有看见烟。”
“结果怎么样?”
“小家伙没有被烧死——却被满屋子的浓烟呛死了。为这事,老太太差一点上了吊。”
“郑局长,这个花家村很不寻常啊!”卞一鸣道。
摆在同志们面前的是一团乱得不能再乱的麻,乱麻的头究竟在哪里呢?段高山提供的情况,是一把双刃剑,他既为大家指明了刑侦的思路,又让大家陷入一片迷茫之中。花家村牵牵连连的藤蔓有很多,瓜到底隐藏在哪一根藤上呢?
吃过中饭之后,郑峰一行六人回到渡口,跳上渡船的时候,段高山,徐长水的母亲还没有回花家村,段高山估计徐长水的母亲今天是不会回来了。
“老人家,您就这么肯定?”
“我在这渡口撑了几十年的船,什么人啥时候出门,啥时候回来,我都清楚。那徐长水的妹子是跟葛家换亲的,葛家比较穷,徐长水的母亲每次到女儿家去,都是去送粮食的,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她是从不在葛家庄吃中饭的,更不会在葛家庄过夜。八成是闺女长霞要生娃了。”
下午,大家在油坊没有见到徐长水,油坊的门倒是开了,榨油机也转起来了,徐长水的表弟陈天亮在油坊照顾生意,榨油机的前面摆放着一长溜装满花生的口袋。口袋的旁边都放着一个油桶,口袋有大有小,油桶也有大有小。
“徐长水呢?”谭科长走进油坊。
“到县城去了。”
“你是谁?”
“我是徐长水的表弟。”
“你叫什么名字?”
“陈高天亮。”
“高天亮,徐长水到县城做什么去了?”
“这屋子里面的电线老化,早该换了,他到县城去买电线去了。”保险丝也快用完了,顺便买一点。”
“你知不知道徐长水的母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是到我表姐家去了。”
“是不是你表姐生孩子了?”
“生孩子?生孩子还得一个多月呢?”
徐长水和他的母亲是不是有意识地回避同志们呢?郑峰希望这完全是一种巧合,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徐长水和他母亲根本就没有必要回避,如果他们不想出实情,同志们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让他们开口,郑峰和李云帆经过分析,认为有一种可能性比较大,母子俩恐怕是怕村子里面的人看见他们和公安同志接触,或者有更大的隐情。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三十六章花长云很有条理碗勺瓢各就各位
离开油坊之后,六个人穿过芦苇荡,越过石桥,来到后村,郭队长正领着一些妇女割山芋藤,霜已经下了三回,山芋叶已经完全枯萎,已经停止了生长,刨山芋的时候到了。
郭队长和妇女队长交代了几句,和郑峰一行来到了祠堂。
走进祠堂的大门,郭队长推开花长云的门,将提溜在手中的五六节山芋放在一个桌子上,在割山芋藤之前,郭队长刨开陇上的土,挖了几节山芋。今年的山芋长得很好,不但多,而且大。
屋子里面没有人,除了一张老式木床——这张木床非常讲究、一个木柜子和一张桌子以外,屋子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对了,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一把胡琴,胡琴已经非常老旧了,琴弦已经发黑,调弦的抓手上,有几道明显的裂纹,发声器上面补了一块蛇皮。这把胡琴有些历史了。
郑峰有两个印象,一是屋子里面太简陋,如果不是一张大床撑撑门面,可以是家徒四壁;二是屋子里面收拾的很整洁。东西都放在该放的地方,盲人大概都是这样吧!为了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把东西放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地方。
郑峰和李云帆还到厨房去看了看,灶台上擦得很干净,灶堂里面的柴禾和灶膛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柴禾和灶膛口之间放着一个竹椅子,在灶台的旁边放着一口水缸,水缸上有一个木盖子,木盖子上放着一个葫芦做的水舀子,在水缸的旁边放着一个木桶,花长云就是用这个木桶到大塘去拎水的。
厨房里面没有碗橱,碗和筷子放在灶墙的空挡里面,碗有两个,一双筷子放在碗口上,碗里面还有一个铁勺子。空挡一共有两个,另一个空挡里面放着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
郑峰和李云帆完全是出于好奇,他们想知道一个瞎子是如何生活的。
在灶台对面的墙上挂着一条咸肉和十几条咸鱼,咸肉和咸鱼上面都覆盖了几张黄颜色的纸,就是商店里面用来包点心的那种纸,从这个小小的细节来看,花长云不但是一个有条理的人,而且是一个比较爱干净的人。
郑峰和李云帆走出厨房的时候,花长云从礼堂西边走了过来,他的手上拄着一个竹拐杖。
“长云啊!我带了几节山芋,在你的桌子上。”
“队长,今天的山芋咋样?”
“老天爷总算长眼,跟花生一样,又是一个大丰收。”
“你找我有事吗?”
“没你的事,公安同志找我了解点情况。”
郭队长的年龄大概在七十岁左右,头上戴着一顶三块瓦的灰颜色棉帽,上身穿一件对襟本装棉袄,外面罩一件浅蓝色的对襟本装布褂,腰上系一根皮带,大概是皮带勒的太紧,棉衣和布褂的下摆翘着,他的下身穿一条棉裤,布已经褪色,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