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时候?我们洗脸睡觉的时候。天黑以后,我就说不清楚了,具体时间,我说不好。”
“你们晚上洗脸上床是在什么时候?”
“不一定,没有事情的时候,就早一点,有事,或者有人来串门的时候,就迟一点。您容我想一想,从清莲离开我家,到谢迎华到我家来找清莲,这间,大概有一个是时辰吧!这件事情要不要紧,要紧的话,你们等一下,我去把高正才叫过来,他也许能说清楚。”
夏清荷的提议正郑峰下怀,撒打渔的人自然希望撒的范围大一些,高正才能来,那当然好了。
“清荷,你快去吧!雪太大,路上要小心一些。”夏老师道。
夏清荷打开门,迎着风雪,冲了出去。一些雪花飘进了房门。夏家的院子里面已经铺了厚厚一层雪花。
郑峰和夏老师的谈话继续进行。
“夏老师,知女莫若父,我们想请教您,你们的女儿夏清莲在结婚之前——特别是在出事之前,您有没有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或者和什么人有接触?”
启^蒙~书^网qmSHu
第四十章 时间上趋于明朗 三个人雕塑一般
“清莲和她两个姐姐一样,是很听话的孩子,这几年,我从教师岗位上下来,一直呆在家里,清莲除了下地干活,整天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转,三个女儿是我们老两口着长大的。清莲尤其懂事,她人长得比她两个姐姐都漂亮,心气比她两个姐姐高,但她能体谅做父母的难处,她和迎华见面以后,很快就好上了,并且很快就答应嫁到谢家村去,没见她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于结婚以后吗,她回过一次门,我她很高兴的样子,唉,孩子她娘,清莲回门的时候,有没有跟你嘀咕过什么呢?”
“没有——清莲什么都没有说。她不是和清荷呆在一起,就是和清水呆在一起。吃过在晚饭以后,她就和迎华回谢家村去了。”老人不紧不慢道。
话问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法再问下去了。
在夏老师往火盆里面添木炭的时候,门开了,两个人裹着一身的雪花出现在门口。他们就是夏清荷和她的丈夫高正才。
夫妻两在门口互相掸了掸头上和身上的雪花,然后走进堂屋。
”郑局长,我男人说了,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七号晚上,谢迎华到咱家的时间是在公社广播结束以后。正才,我说的对不对啊!”
高正才点点头,样子,高正才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人。
“公社广播结束是在什么时候?”
“在八点。”夏清荷道。
“不错,我们公社的广播是在八点结束。”张云鹏道。
“夏家堡到谢家村,步行要多长时间?”郑峰在谢家已经提过这个问题。
“从咱们夏家堡到谢家村,如果不耽搁的话,我估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夏老师道,清荷,你到谢家村去过几次,我说的对不对?”
“不错,是在一个小时左右。”
郑峰在算一笔账,按照夏清荷的说法,夏清莲是六点钟左右离开姐姐家的,而谢迎华是七点钟左右离开谢家村的,如果两个人走得是同一条路的话,那么,夫妻俩是应该在渡口到谢家村这条路上相遇的,虽然,郑峰没有问谢迎华走的是那一条路,但谢迎华说过,他是到夏家堡去迎夏清莲的,所以,他走的一定是夏清莲常走的路。可谢迎华竟然没有遇到夏清莲,这能说明什么呢?
结束谈话的时间在九点钟左右,夏老师执意要将同志们送到沙河桥头,夏清荷夫妻俩不放心夏老师,也随同前往。
路完全被雪覆盖,一脚踩下去,脚脖子就不见了,路上没有一个脚印,这么大的雪,乡亲们都呆在家里围着火盆烤火,或者干脆坐在床上捂被窝了。
夏老师止步于沙河桥的西桥头,当同志们走进一片树林回望桥头的时候,三个人影仍然伫立在那里,雕塑一般。
启^蒙~书^网qmSHu
第四十一章 六叔公前面引路 大黑狗偃旗息鼓
从沙河桥开始,路上出现了脚印和自行车的车轮印,自行车的车轮印或浅或深,始终不在一条线上,脚印倒是很有规律,也很实在,此人显然是推着自行车走的。雪太厚,路忽高忽低,自行车是没法骑的。
小刘庄就在大沙河的东岸,照理,沿着大沙河的东河堤向南走就行了,但由于在距离沙河桥三里地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这条小河的名字叫五敦河,在距离大沙河两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坐小木桥,要想到小刘庄去,必须经过这座桥。所以,同志们要走的路线是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半个小时以后,张云鹏站在了小木桥上。小木桥是由树棍子搭起来的。栏杆、桥面和桥墩全是树棍,桥长约六米,宽越两米,栏杆上缠绕着一些铁丝,铁丝已经生锈。
过桥之后,眼前出现三条路,一条路朝东南。一条路朝南,另一条路朝西南,同志们要走的是朝西南的这条路。而自行车的车轮印朝东南方向延伸而去。另外两条路上,一个脚印都没有。
这条路和其它路不一样,这条路上非常的空旷,从沙河桥到小刘庄,同志们没有到一个村庄,也许是被树林遮挡住了,张云鹏说,村庄有,但距离山路比较远。
刘茂才家就住在河堤下面,是小刘庄最西边一家,他家的西边就是大沙河。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窜出来一条狗,它浑身雪白,王萍下意识地朝后退了几步。
这条狗异常凶猛,它不依不饶,任凭张云鹏如果呵斥,都无动于衷,最后是被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大爷骂蔫了,在刘茂才家的东边有一户人家,老人就是从这户人家的院门里面走出来的。
“张所长,下这么大的雪,你们这是——”
“六叔公,我们到刘茂才家去。”
“我刚从茂才家过来,他在家,我领你们去,他家有一条狗,凶着呢?”
老人走在前面,大家跟在后面。
还没有靠近刘茂才家的院门,就听到了狗的狂吠声:“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高。声音好像是从刘茂才家的院门里面传出来的。”
“别叫,瞎了你的狗眼,到一边呆着去。”
叔公这一声吆喝还真管用,狗“哼哼唧唧”地偃旗息鼓。
紧接着,院门开了。
“茂才,张所长他们来了。”六叔公大声道。
“是张所长啊!快请进,这几位是?”
“茂才,这位是地区公安局的郑局长,他要亲自过问汪小霞的案子。”
“快请进,到屋子里面烤火,瞧这个鬼天气,这么大的雪,你们是咋来的?六叔公,您也到屋里坐。”
启^蒙~书^网qmSHu
第四十二章 刘家人几多尴尬 乱象多情难以堪
“张所长他们有公干,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张所长,回见。”六叔公一边说,一边朝自家院门走去。然后走进了自家的院门,和六叔公一起走进院门的还有那条浑身雪白的狗。
走进厨房,张云鹏说的第一句话是:“刘茂才,大爷。——大娘在家吗?”
“他们没什么事,都在床上坐着呢?”
“郑局长想两位老人。”
“这——”刘茂才有些为难。
“郑局长他们也就是两位老人,出于礼貌而已。”张云鹏道。
刘茂才领着大家走进堂屋,掀开西厢房的门帘子,两位老人一人坐一头,正在穿衣服。
“这如何使得,茂才,你咋这么不懂事呢?瞧这屋子里面——”
郑峰已经见了,在西厢房里面放着一个木桶,其实就是粪桶,乡下人用粪桶做尿桶,空气有一股尿味。郑峰并不在意这个,这样的生活,他也经历过,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他不会嫌弃自己的排泄物,倒是对别人的排泄无法容忍。
郑峰没有理会老人的话,刚想将老人的被子掖好,老人已经掀开被子穿上鞋子,将郑峰推出了西厢房。郑峰可以不计较,但两位老人绝不会不知礼数,甭管什么人家,早晨起来,家总免不了一些污浊之气和难堪之相,这往往是不能示人的。
紧接着刘茂才的母亲也下了床。
老人不让郑峰他们进西厢房是有原因的,自从汪小霞出事以后,刘家的生活就变得杂乱无章——屋子里面确实太乱,
老头子把老太婆扶到厨房去烧水,吩咐儿子将西厢房里面的尿桶拎到菜地去,自己从厨房搬来了烤火盆,
老太婆往靠火盆里面放了一些木柴的余火,在余火上放了一些木柴。一阵青烟之后,木柴开始燃烧起来。
同志们来的很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