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成语是这样说的,“水到渠成”,还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只要火候到了,再老的牛肉都能煮烂。”
    吴书记推着自行车走进饶鸿达家的院门的时候,饶鸿达正准备往外走。他这是要去找吴书记,因为他在吃晚饭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他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跟公安同志说说。
    可见,同志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功到自然成啊!
    “郑局长,我正有事要跟你们说。”这是饶鸿达走进房间所说的第一句话。
    郑峰和李云帆非常高兴,压抑了半天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同志们留在溉北县,是留对了。郑峰和李云帆已经想好了一些问题等着问饶鸿达呢。
    郑峰将饶鸿达拉到床边坐下。
    “郑局长,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其实,离开你们以后,我就一直在想望弟的事情。我就纳闷了,望弟——她无缘无故的怎么会失踪呢?”

第一百一十二章饶鸿达恍然有悟 钱小姐现身大泽
    “饶助理,快请说,你想起了什么事情?”
    “有一年年底——是辜文杰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望弟说她在县城里面看到一个女人。”
    “什么女人?”
    “闪一下就不见了,望弟说这个女人很像文杰的生母钱小姐。当时,望弟吓了一身冷汗,她当天晚上就没有敢回南山镇,她怕那个女人跟到南山镇去。就在县城里面住了一个晚上,在确定没有人跟踪的情况下才离开县城。”
    “辜望弟经常去县城吗?”
    “她儿子辜文杰不是在县城读书吗?她经常送些钱和东西给文杰,她怕儿子受委屈。”
    如果辜望弟看到的女人真是辜文杰的生母的话,那么,她一定是循着辜望弟的踪迹找到大泽县去的。再向前推断,辜文杰的生母既然能找到大泽县,他就一定能找到南山镇,找到亲生儿子也未可知,因为辜文杰就在县城读书。
    饶鸿达突然想起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不在事情的本身,而是他接下来的推断:“我现在有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饶助理,你明白什么了?”
    “我今天下午跟你们说过,在后来的几年里,特别是一九六九年夏天,我发现望弟的心情和以前不太一样,过去,我无法准确描述。”饶鸿达的意思是,她现在已经能准确描述了。
    “太好了,我们也很想知道。”郑峰道。
    窦大娘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她一直都没有想明白辜望弟为什么突然停掉杂货铺的生意?为什么守着几间门面房不出租?
    在同志们的心里,也有一个很大的疑问,辜望弟为什么要从拜弥勒佛改为拜观世音呢?
    “望弟很可能是担心文杰会回到生母的身边,所以,她不想再辛苦了,她手上的钱,已经够她过下半辈子了,既然发现自己是在别人的自留地里面浇水施肥,那还折腾个啥!辜望弟对养子辜文杰可能已经不在抱任何希望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的,原来就有芥蒂,钱随着钱小姐的出现,望弟不得不留一手。”
    “果真如此的话,那辜文杰一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卞一鸣紧皱眉头道,“照这么说,我们更有必要找到辜文杰的生母了。”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辜文杰的生母呢?”包大伟问。
    “辜文杰的生母有可能知道一些情况。”
    “我们不能找辜文杰谈谈吗?”王萍和包大伟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
    “我估计辜文杰说的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
    “辜望弟养育他二十几年,他怕担忘恩负义的名声。案常理判断,他应该知道神秘男人的真实身份,但他没有说,我估计他就是知道也不会说,或者说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百一十三章钱小姐镇江人氏 老字号李记酒馆
    “辜文杰不把饶鸿达说出来,恐怕是不想污损母亲的名节,他不说自己知道身世的事情,又是为了啥呢?”谭科长道,“除了怕担忘恩负义的名声,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这——我还没有来得及细想。”这是卞一鸣第一次语塞。
    “问题是——我们上哪儿去找辜文杰的生母呢?”
    “你们不要着急,我来就是要跟你们说这件事的。”
    “饶助理,你快说。”
    “在玉泉镇,我跟你们说过,我和辜文杰的生母曾经在双沟镇见过一次面,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个女人说过的话。”
    “她的发音是不是有比较明显的方言特点?”郑峰如获至宝,对刑侦工作者来讲,有价值的线索就是无价之宝。
    “有两个字,这两个字,钱小姐重复了好几遍。现在,我终于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饶鸿达很兴奋。
    “饶助理,你赶快说?”邬局长急不可耐。
    “‘人’,她不说人,她说成‘能’,大街小巷的‘巷’,她不说‘巷’,他说‘汗’。”
    “你咋不早说啊!”邬局长站起身,右手在床头柜上用力地拍了一下,“郑局长,这个女人一定是镇江人。”
    “邬局长,你是如何知道的?”
    “我——我爱人就是镇江人,饶助理,你说的这两个音是镇江方言中最明显的特点。”
    “镇江人怎么会和辜望弟搭上关系的呢?”谭科长道。
    “饶助理,据你所知,辜家驱鬼除魔,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溉北县和附近几个县。”饶鸿达道。
    “照这么讲,辜文杰的生母应该是在溉北县和附近几个县和辜望弟搭上茬的,这也就是说,辜文杰生母的落脚点应该就在溉北县和附近几个县,换句话说,辜文杰的生父应该就在溉北县和附近几个县。”
    只凭这些分析,显然是很难找到辜文杰生母的。
    “饶助理,你和钱小姐是在什么地方见面的呢?”
    “我——郑局长,您让我好好想一想,”饶鸿达眉头紧蹙,“她是到学校来找我的,我本来是想在学校跟她谈的,她约我到镇上的一家酒馆慢慢谈。我想起来了,她好像和哪家酒馆的掌柜认识,我们到酒馆的时候,酒菜已经摆好了,我们谈话的地点在二楼的一个小包间。”
    “饶助理,你还记得这家酒馆吗?”
    “记得,我离开双沟中学的时候,几位老师在这家酒馆为我摆酒送行。我估计这家酒馆还在——这家酒馆叫‘李记酒馆’是一个老字号,在当地很有名。”
    饶鸿达离开双沟中学是在一九六九年夏天,距离现在也就四年多,郑峰希望这家酒馆还在。

第一百一十四章李从艺前面带路李海棠记性很好
    记忆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深入挖掘的。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刑侦工作需要耐心和坚持。饶鸿达的积极配合,再加上同志们的坚持不懈,终于将一根断掉的线头接上了。至于这根接上的线头能不能将“71。6。17”案继续下去,现在还不好说。
    第二天早晨,饶鸿达领着大家去了双沟镇找到了“李记酒馆”。这是一家经营百年的老字号酒馆,负责人姓唐,文革开始后不久,公私合营,李家渐渐退出经营,后来为什么仍然沿袭“李记酒馆”这个名称,是因为,“李记酒馆”这个名字已经用了将近一百年,影响比较大,所以就没有换名字,这家酒馆里面的酒是自己酿造的,在酒馆的后面有一个酿酒的作坊,这家酒馆还有几个非常有名的招牌菜,凡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只要在双沟镇落脚,就一定会去品尝他家的佳酿和招牌菜。
    李家虽然不再负责“李记酒馆”的经营和管理,但李家仍然有后人在酒馆里面做事。大厨李从艺就是李家的后代。他的父亲在文革前就是李记酒馆的掌门人。
    饶鸿达找来了酒馆的负责人唐主任,唐主任喊来了李家的后人李从艺。
    李从艺的年龄在四十岁左右,他的父亲还健在,但已经退休,李从艺将饶鸿达和同志们领到了李家。
    李家住在双沟镇西街322号。李从艺比较年轻,他对家中的社会关系并不完全知道。所以,他将同志们带回了家。
    走进院门,有两位七十几岁的老者在梧桐树下对弈,其中一人就是李从艺的父亲李海棠。
    李海棠知道同志们的来意之后,放下了手中的棋,将同志们领进一间堂屋。
    和李海棠对弈的老先生退出院门。
    提问题也是一个技术活,郑峰的第一个问题没有问出结果。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请问老先生,您家在镇江有亲戚吗?”
    “没有。”
    好事要多磨,多一句话就有可能拉近和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