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国迁移,远离这块让人恐惧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非洲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在荷兰人有步骤的努力下,当欧洲反“雅利安圣教”联军在莱茵河畔又吃了一个大败仗后,移民到南部非洲的荷兰人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其中又以手艺人和商人居多,除此之外,荷兰人也开始向新大陆大批移民,但其力度与热情远不如非洲。
联军连吃败仗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不仅使得他们仅存的一点儿斗志开始离他们而去,更要命的是,他们成了“雅利安圣教”最好的运输队,林清华与郑森卖给他们的武器被大批大批的送给“雅利安圣教”军队,而那战场之上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大炮就成为了“雅利安圣教”攻克欧洲城堡最为得力的武器。
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失利,镇虏军的教官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自己来自遥远的中国,虽然自己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可是,当那些肥头大耳、与欧洲君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欧洲将军们一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部队失败的命运似乎便已不可逆转,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镇虏军教官所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带着自己身边的欧洲士兵狼狈后撤。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唯一让欧洲君主们感到稍微宽慰一点儿的是,英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让他们满意的变化。
在中国武器的武装下,在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们的全力支持下,避难法国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领着一支一万人的、用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法国雇佣军,顺利的登陆英国,并与克伦威尔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殊死较量。
虽然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非常,可是面对着那先进的后装枪,和那不断喷出火舌的野战炮,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所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撤退。
撤退之前,已经病入膏肓的克伦威尔下令将伦敦彻底焚毁,随后,他带领着剩余的两万余军队渡过狭窄的爱尔兰海,逃到了爱尔兰岛上。但这种毫无意义的退却没有任何用处,当克伦威尔最终病死在爱尔兰岛上的一个破败的古老城堡里的时候,查理二世的军队已经追了过来,剩下的克伦威尔军队无可奈何的选择了投降。
查理二世夺回了英国王位,高兴之余,他立刻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召回了全部的英国私掠船队,并严厉的惩罚任何胆敢继续骚扰欧洲与东方盟友的海盗。当然,这种私掠禁令对于英国的国家收入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也为了让这些心怀怨恨的私掠船的船长满意,他鼓励这些人驾驶船只驶入波罗的海,去掠夺和骚扰“雅利安圣教”的后院,以牵制他们的军事行动。
英国的这种做法无疑使得欧洲君主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们在为自己那遥远殖民地的安全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同时感到了前线军事压力的忽然减轻,看起来那些英国海盗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牵制住了“雅利安圣教”的一部分兵力,并使得他们不得不暂时停止了那种疯狂的进攻势头。
欧洲不太平,世界的其它地方也不太平。
在亚洲,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仍然在持续,并且由于双方分别得到了“雅利安圣教”和中国河中总督、葡萄牙的全力支持,他们之间的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那巨大的伤亡更是让所有人感到吃惊。受到这种混乱形势的影响,印度的局势也起了变化,由于战乱的影响,河中地区和波斯帝国的大量先进武器流入印度西北边境,得到这些武器后,边境地区的军阀将军们蠢蠢欲动,而那印度皇帝沙加汗也已经完成了泰姬陵的建造工作,为了弥补修建泰姬陵时所产生的巨大亏空,他加大了对民间的压榨力度,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底层社会的动荡局面。在将贪婪的黑手伸向自己的百姓的同时,沙加汗居然昏头昏脑的也开始打起那些手下将军们的主意,于是,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印度国内陷入全面的混乱状态。
由于此时欧洲的混乱程度比之印度过犹不及,因此,欧洲人暂时没有来得及插手印度事务,不过,中国却准确而及时的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趁虚而入。
在林清华的命令下,驻扎在缅甸北部的郑山河部立即拔营西进,三万大军开进印度境内,并按照林清华的安排,在肥沃的恒河三角洲地势较高的地带建立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当云南与广西的五万男女百姓被迁入这一地区之后,这座城市便有了正式的名称————山河城。
虽然郑森被南洋的土著叛乱搞得焦头烂额,不过,他也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的海军舰队同时出动,在印度东南部顺利登陆,并在当地成功的扶植了三个互不统属的土王,组织了傀儡武装,与印度皇帝沙加汗进行了几次小规模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在内外交困下,再加上身体虚弱,印度皇帝沙加汗一命呜呼,给他的儿子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他的儿子们无一拥有绝世才干,仅仅一年之后,驻扎在印度西北边境地区的军阀,亦即曾经与青衫社合作的那个名叫哈乌德的将军便率军开进了德里,将沙加汗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死,辉煌一时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宣告灭亡。
但哈乌德将军毕竟没有得意多久,当另外的几名将军联合起来向他发动进攻后,德里再次换了大王旗,哈乌德将军的人头与他的旗帜同时从红堡城头跌落,印度统治者内部分崩离析,印度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
对于印度的混乱,林清华从郑山河的塘报中略微知道一些,不过,他却没有命郑山河继续向西推进,因为他必须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先向哪里去?
虽然日本列岛已经被完全占领,可是,在那遥远的北美洲的西海岸,却仍然有日本的定居点和城堡,若是让他们得到那里的丰富矿产资源和土地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能再次繁荣起来,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林清华必须明智的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远洋运输手段还很落后,就凭借那十几艘风帆蒸汽机混合动力的铁甲船,很难将大批部队运送到中美洲的飞地去。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依靠郑森的庞大舰队,但郑森也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南洋土著的叛乱,再加上他的印度战略的卤莽实施,使得南洋的舰队、军事实力被严重分散,郑森无法保证抽出大批船只帮助林清华运送军队。至于那些夺取的日本大型运输船,由于大部分被用于运送卖给欧洲的军火物资,而且其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用其来运送军队和移民跨越重洋是不明智的。
每当林清华望洋兴叹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会时时浮现出另一幅恐怖的画面,一队队武装到牙齿的疯狂教徒呐喊着从遥远的东欧冲来,跨过河流,跃过山脉,直接扑向中原大地,本已升平的中原再次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孰轻孰重,林清华艰难的做着选择,当欧洲的使者传来最新的欧洲战况,并且将教廷与欧洲各国君主的求援信送来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首先向西,在合适的地方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无论如何,也要将那股来自欧洲的祸水档在欧洲!
西域的经略已经进行了数年,而且移民工作也进行的非常顺利,当哈斯木逐渐成为大半个河中地区的霸主的时候,西域几乎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出现了中国汉人百姓的武装定居点,百姓们农闲时练兵,农忙耕种,所有的移民全部用军事编制体系编制起来,所有能拿得动枪的人都是民兵,而他们的队长则大多是镇虏军的退役士兵。
西域的苦心经营为西征大军顺利聚集于天山一带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那绿洲出产的粮食与蔬菜成为了军队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且部队的兵员也可以得到较快的补充,兵站的数量更多,规模也更大,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当林清华的西征大军从天山脚下出动时,西域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后勤基地。
为了这次西征,林清华一共调集了二十万精锐镇虏军,此外还有大批的蒙古军队和民兵部队以及辎重运输队。与其他的民兵部队所不同的是,这些民兵部队并不仅仅只有民兵,在这些民兵部队里,还混杂了大量的武装平民,换句话说,这些民兵部队不是用来作战的,而是武装移民,他们将与镇虏军一同行动,紧紧的跟随在镇虏军后方,每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便会留下一部分武装移民,就地修建堡垒、营寨,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在西征沿途建立一系列的居民点,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