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赵国那时并非完全没有胜机,你能想到吗?”,赵抗开始考郑南臣了。
“属下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调代北抵御匈奴的李牧南下,可那时李牧还年轻,未必镇得住四十万大军。而且对匈奴不设防,那实在太危险了。”,郑南臣沉思了一会,回答道。
“这倒无妨,李牧手下就有十余万军队,全是百战精兵,让他和廉颇换防即可。不过这种办法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还是兵对兵、将对将,李牧可未必打得过白起啊!”,赵抗轻叹道,他一直很偏爱战国时的赵国,当年读史时就为其后期的昏君误国而郁闷了好久。
“那么就兵不对兵、将不对将?这该怎么打?”,郑南臣这下也迷糊了,他的思维再开阔也无法和接受过现代观念的赵抗相比。
“很简单,先利用险要的地形拖住秦军的主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多二十万军队便足以拖住大部分秦国的军队。然后派出十万骑兵秘密从雁门云中一线斜插秦国的腹地关中,关中是平原地带,利于骑兵驰骋,而秦军已经精锐尽出,未必能阻止得了。当然,这是一次军事冒险,但比起死战必败的结局,值得一赌。”,赵抗笑道。
郑南臣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一来,万一东方六国起兵攻击赵国身后,那赵国不是更早灭亡吗?就算有长城(指赵长城,防御匈奴的。)在,代北也至少得有五万兵士驻守吧,分散到各地维持治安的驻军也至少要三五万吧,赵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这样一来便只剩十万老弱病残可用,怎么可能抵挡得了?何况这五十万恐怕还有水分,那可用兵力就更少了。”
“你说的这种可能,是想当然的结果,再仔细想一想,如果东方六国真的这么做,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赵抗轻笑了一声提示性地问道。
郑南臣沉思了一会,突然面色大变,叫道,“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秦国!还真是令人吃惊”
“还不算笨,说说理由吧。”,赵抗的笑容更加舒展。
“这样一来,偷袭秦国的十万精兵被断了归路,又心忿盟国背信弃义,必定向秦军投降,而与秦军主力对峙的二十万大军无法撤退,也只有同样的出路,于是秦国平白就得到了三十万大军,而且还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由于事出仓促,其他东方五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好,就算出兵也只可能是与赵国相邻的燕国、齐国与魏韩。三晋一体,而魏韩两国又需要借助赵国的力量抵抗强秦,所以出兵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也就是燕齐二国出兵的可能性较大。且不说燕齐二国早就国力衰弱,能不能攻下赵国本土还是两说,长平之战后燕军的主力被赵国的残兵大败就是明证。就算他们攻下又怎么样呢?赵国百姓心怀怨愤,必定不会甘心臣服,民间的抵抗一定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燕齐二国的军队又如何抵挡实力大增的秦军呢?兵力超过八十万的秦军,足以横扫天下了,他们若敢这么做,不过是使得秦国统一的时间大大提前罢了。”,郑南臣说出了他的分析。
“说得很好,不过你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若赵国的奇袭成功了,结果会怎么样。”,赵抗眼中第一次透出了睥睨天下的光芒,“就算赵国奇袭成功,秦国的面积远大于赵国,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稳固统治,何况秦国王室也大有可能撤入巴蜀地区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就算秦军主力因此军心浮动,若想以二十万赵军全歼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所以如果赵国成功的话,那结果会是秦国大幅削弱或是灭亡,赵国短期国力大幅减退,换来了日后统一天下的资本。东方诸国大多短视,在他们眼中,这对自己是有利的,至于数十年后赵国的国力会形成压倒之势,就不是他们所能预见的了。要是他们有这能耐,当初就算合六国之力,也一定要将秦国扼杀在萌芽之中的。总结一下,结论就是,以东方五国的眼光来看,偷袭赵国于己不利,而坐山观虎斗则于己有利,你说他们会如何选择呢?”,赵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似乎是想等郑南臣发问。
郑南臣果然提出了问题,“公子的分析入情入理,南臣心服口服,但是秦国民风尚武,国内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赵国十万骑兵孤军深入,就算李牧用兵如神,代北边军精锐善战,只怕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取胜吧,只要关中秦军坚持一两个月,等前线的秦军一回师,赵国的这十万精锐可就要被包饺子了。”
第八十四章 总体战(二)
“你别忘了,关中无险可守,驻军必然分散,又怎么可能挡得住集中力量的十万大军呢?咸阳城可能防御要强一些,但李牧完全可以分兵袭取附近的郡县,而留下最精锐的一部分作为机动。如果守军出城救援,那么就歼灭之,兵力不足的咸阳即可轻易攻下。若秦军死守咸阳,则赵军大可分兵扫平关中,到那时秦国只剩孤城一座又能坚持多久呢?”,赵抗笑了笑,继续说道,“而如果战事不顺,那么赵军的战役目标可由占领改为破坏,以小分队的形式破坏秦国的广大乡村,不用杀戮民众,只需毁掉关中的粮田,来年秦国必然出现大规模的饥荒。那时的秦国人口已经接近千万,不可能再像商鞅变法时让百姓渔猎自救便没事了。如果出现要饿死上百万人的大饥荒,秦国必乱,至少五十年内都恢复不了元气,那么赵国虽然付出了十万军队的损失,至少眼前的危机得以解除。”
“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战术,只是这样做惨无人道,就不怕受到诸国谴责,而被各国合力灭掉吗?”,郑南臣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为求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很多,但坚决到了这种程度的,恐怕就只有赵抗一人了。
“春秋无义战,更不要说战国了,其他五国利益不均,是没法联手的。而且秦赵两国两败俱伤,他们其实是最开心的。”,赵抗笑道。
“公子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国的情报网远比赵国快速可靠,秘密出兵的消息很难不走漏啊!”,郑南臣点头道。
“的确是这样没错,但就算这样,秦军除了调回主力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数十万大军如此远距离的调动,赵国的间谍就算再没用也不至于发现不了吧。那让李牧撤军就是,反正不必在长平一带和秦军对峙,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就算赵国没发现,那十万人全军覆没,也比四十万人砸进去要好得多吧!虽然这的确是军事冒险行为,但是却是当时最可行的战术,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赵抗的战略思想融入了古代与现代的智慧,即使是现在的第一人居鹏,和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陆仁,都比不上,他欠缺的,只是实战运用。
“原则上我是反对冒险的,但是如果未来的发展已是必败之局,那么我便愿意孤注一掷!事实上,我先前想到的战术,那时未必没人想到,毕竟那是中国历史上人才最多的时代。但是,他们不敢用,因为一旦失败,后果太可怕,他们宁可老老实实地硬拼等死。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宁可无过而亡,也不愿拿整个国家的命运去冒险争得一线生机。但是你看得出,我与一般人不大一样,若我是赵王,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这样做!”,赵抗最后做了总结,也表达了他不愿受任何人掣肘的心声。
“看起来他的野心很大,不过这样也好,普天之下,能够理解我的,恐怕也就他一人了,而他的方法应该也是最有效的”,郑南臣郑重地朝赵抗稽首三次,“从此以后,公子便是在下的主公了,属下此后任凭主公驱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起来吧,心里知道就行了,何必搞那么多形式呢?”,赵抗只是淡然一笑,“我还没有讲完呢,先前所说,都是诡道;下面要讲的,才是兵法的正道,毕竟能不冒险,谁想冒险啊?”
“无论多么高明的计策,只要存在失败的可能,便都是冒险,一旦被识破便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那些出名的谋将看似很了不起,但只不过是运气好,没有遇到比他们更加高明的对手而已,我是不会学他们的。真正厉害的谋略,是要对方就算猜出了你的意图,仍然毫无办法,这就是所谓的阳谋。阳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对方确实不可能有办法破解,这种阳谋无疑是最完美的,除非遇到那些极其罕见的情况,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要举例的话,春秋末期晋国为了削弱楚国,派将军到吴国传授先进的战术思想,使吴国崛起,对楚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