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葛坡撤退!”赵云亲自断后,掩护靠着两条腿奔跑的士卒逃跑。
在骑兵迅猛的追击面前,如果不是赵云阻扼曹兵的靠近,这一千余士卒只能还未逃回葛坡就失了性命。赵云边走边退,凡是接近的曹兵尽被其所杀,待屠戳百人之后,平日如狼似虎的曹兵再也不敢靠近,只能远远的跟着。
这时,得到风声的刘辟、龚都已率余部逃入深山,面对曹军的追击,好不容易逃到葛坡的赵云军死伤过半,只剩下不到三百人得以活命。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赵云最终接纳了凌统的建议,南下光州,投奔江东。
建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葛坡以南的密林中,一支不及三百人的队伍正在蹒跚南行,他们的目的地是淮水的源头——光州。
在这支队伍最前面,负责开道的是一个壮实的年轻将领,脸颊上的伤疤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来,这个人正是凌统。
在他的身旁,瘦了一大圈的裴元绍伸手摘下枯枝上的一个野果,使劲咬了一口,然后“呸”的又全部吐了出来。
“公绩,你看哪是什么?”苦涩的浆果让裴元绍的肚子更加觉得饥饿,他不禁四下张望起来。
凌统顺着裴元绍指的方向打量,却见远处山粱上一缕炊烟袅袅,凌统见此大喜道:“按路程算,前面应该就是光州地界了,这炊烟必是猎人家的,我们过去瞧瞧。”
裴元绍一听,狂喜道:“太好了,公绩你先去打探,我回去禀报将军。”说罢,裴元绍一猫腰,向着队伍的后面跑去。
这时,一路辗转的士卒听到前方有人迹活动,个个兴奋的叫了起来,前面随凌统开道的几个士卒紧跟在凌统后面,一阵猛赶之后,终于步出丛林。
“什么人?”未等凌统缓过气来,身畔即传来一声大喝。
随即,拥上几十个手持兵器的精壮汉子,将凌统这几个人围了起来。
凌统以为遇上了贼寇,急忙拔刀护卫,这时,就听得一个操着江东方音的声音惊问道:“你可是凌公绩?”
江东吴越侬语,尽管凌统是会稽人氏,但这近一年在汝南的生活几乎让他忘了自己还是一个南方人,现在,倏然间听到有人喊出自己的名字,凌统不禁心头一震,这一年来除了裴元绍、赵云外,还没有其它的人喊过自己的字。
凌统慢慢抬起头,忽然间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际,凌统犹自不信,使劲擦了擦眼睛,道:“是周——!”
未等他话说完,问话之人已是一下猛扑过来,将凌统抱住,连声说道:“是公绩,真是你吗?”
“都督!”凌统认出抱着自己的人正是周瑜。
只不过,一年不见,周瑜也变了模样,曾经的那个英俊潇洒的美周郎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点轻狂。
“都督,你怎么在此地?”凌统喜极而泣。
“我也要问你此话,公绩怎么到了这里?”周瑜狠狠的拍打了几下凌统的后背,大笑道,他的眼中这一时也是湿湿的。
这时,赵云、裴元绍、丁奉相继赶到,大家都欢喜不已,在光州这个潜藏在深山里的小地方,周瑜和凌统这两支军队能够不期而遇,若不是上天的安排,谁也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在凌统的引见下,周瑜与赵云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两人皆是不世的俊秀,赵云佩服的是周瑜的智略,周瑜倾慕的是赵云的武艺。
他们两个,一个出身河北,一个出身江东,若没有这乱世纷争,恐怕这辈子都走不到一块,而今,命运使然,让他们相聚在一处。
PS: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投票,有你们支持,我会认真写下去的。
第三卷 荆楚情 第一百三十九章 会师阳泉
更新时间:2008…11…6 16:04:15 本章字数:6556
建安四年(199年),对于淮南一带的百姓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年月,从年初的频频战乱到年末的安宁详和,其中的变化如不亲身体会,是很难有真实的感触的。
笑声重新在寿春的街头响起,这是叫卖的小贩与客人在说笑着,他们脸上皆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这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寿春,这座荒废多时的城池在九江郡守刘馥、破虏中郎将张辽的治理下,正逐渐开始恢复昔日的繁华,最近的这二个月,因为徐州的战乱,从北方逃荒来的百姓越来越多,精壮劳力的增多为刘馥在冬季休整芍陂渠提供了人力保证。
淮水源出于绵绵群山之间,依靠的是股股山泉的汇流滋润,而它的支流则没有这么幸运,淝水依靠的是芍陂这座湖泊的接济,而一旦遭遇天荒年景,芍陂或是干涸,或是涝灾,使得淮南一带的收成都会大打折扣。
高宠用刘馥来担任九江郡守这个要职看重的是刘馥治理地方的能力,一年前,刘馥任合肥太守时,政绩突著,他一面集中民力修建坚城,一面让屯田军民开挖沟渠,把施水与淝水两条不同的水系沟通,从而在枯水期能使巢湖的水北流到缺水的淮水流域,而在丰水期也能让排泄不畅的淮水多了一条入海的通道。
这些措施的实行为淮南一带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今,他把这一套成功的经验运到了芍陂,目的就是要把淮水以南建成继吴郡、丹杨之后的又一个粮仓。
与刘馥一道治理淮南的还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他们都是在扬州首次州试中涌现出来的俊秀,其中最优秀的几个被慧眼识人的鲁肃选派到了扬州屏障——九江郡,他们中能力最强的有二个,一个是陈郡阳夏人何夔,另一个是东莞人徐奕,这二人一到寿春,就被刘馥任命为临淮令和曲阳令,担负起治理一方的重任。
论及贡献,刘馥、何夔、徐奕这些人并不比那些在前方领兵打仗的将领差多少,正是刘馥等一大批地方官吏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原本底子薄弱的江东有足够的粮草和给养维持一波又一波的战事。
这些年来,文武并重一直是高宠选用人才的尺度标准,武能护土,文能兴邦,两者缺一不可,与根基雄厚的中原、河北、荆州相比,江东被视为偏僻的不毛之地,高宠立足这里,除了垦荒种谷发展经济外,还必须有包容万物的气度和胸襟。
何夔是科考第一期的头名,当初在讨论谁为第一时,有人指出何夔与袁家有姻亲关系,取之不妥,对此,高宠听罢一笑了之,何夔是何夔,袁氏是袁氏,若仅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一个良才,高宠觉得太过荒唐可笑。
破虏中郎将是高宠升任扬州牧后加封张辽的官职,在太史慈、徐盛等将领先后被调往江夏一线后,张辽已成为了高宠军在淮南的最大的军事将领。
面对空虚的淮水平原,张辽知道自已肩上的担子。
他与高顺一起重新招募了二千兵士补充了陷阵营、雁北骑的损失兵力,这些新兵在高顺严格的训练下,战斗力和阵法熟炼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实战的锻炼。
高顺的伤势已基本痊愈,与身体上的外伤相比,他心理的疮伤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与正当壮年的张辽不同,年近四旬的高顺对于官场上的名利已经看得很淡,年轻时的渴望和冲动消褪后,高顺追求的只是一份忠义和责任。
对于这个人人疯狂的乱世,他早已没有什么留峦,即便是交情深厚的张辽来劝谏,高顺都没有改变心志。
但是,那一天,扬州牧高宠来到病榻前,却说了这么一句话:“将军执意赴死,宠不相拦,只不过将军死后见着温侯,待问起:吾之妻女何人照应,将军该如何回答?”
若真有生死轮回,见着温侯该如何作答,高顺不知道,这个叫同是姓高的年轻人用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一切,他只用短短一句话就击中了高顺的弱点。
是的,主公吕布虽然不在了,但貂蝉和吕姬还在,所以,高顺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活着,用自己的余生来呵护历经坎呵的貂蝉母女。
刘馥治政、张辽治军,这样的配备在高宠西征江夏之后是必须的,而在他们的后方,广陵太守陈登可倚之为援,因此,虽然淮南的军队不是很多,但这也足以震慑住那些心有图谋的人,这中间乘乱而起的草寇,还有虎视眈眈的刘备、曹操。
曹操对徐州的用兵就在张辽、高顺的眼皮子底下,在听到曹操迅速击破刘备的消息后,张辽、高顺着实紧张了一阵,他们担心的是曹操出一支军队南下,要是曹操真有这个想法,单凭寿春的一点兵力是很难坚守的,而这个时候,高宠又远在江夏作战,所谓远水难解近渴,高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