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军事来看,驻军跟南京相近重合,是以老臣认为设定一卫人马即可,驻军迁至济南为佳。另外近几十年来,陕西动乱频繁,如无人马预备始终不妥,因此西安需驻兵十卫。甘肃之地有蒙古人窥视,自然也要驻兵,原本甘肃镇就属九边,是以驻兵与此镇二合为一,同样驻兵十卫。青海全土尚未划入大明治下,所属卫所先暂由神武军节制,是否驻兵日后再做计较。江西南昌再设立十卫人马,以稳定南方的局势。另外九边中的宣府,蓟州,山海关,将重新设为三万人马的驻兵。”
贺逢圣道:“广东、福建、浙江不设驻兵是否可行,毕竟这些年番人多有骚扰!”
孙承宗道:“这三省之所以不设驻兵,那是因为这些省将设立水师,水师不仅可以海上作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登陆作战,所以就无需另外设驻兵了!”
贺逢圣听罢连忙点头,看来孙承宗是考虑得很周全。
旁边的李标却是盯了地图好一会,才板起手指数着道:“按照孙大人的方案,只有沈阳,济南,西安,武昌,桂林,成都,南京,兰州,福州九个地方设立四十五万人马,宣府,蓟州,山海关共九万人马,加上余留下的九边二十八万,京军的十万,那么驻兵人数是在一百零贰万。如果十九个行省有五十四卫所,那么人数也在二十七万间,那么我大明兵卫总共就一百二十九万。加上水师,漕丁,上直卫人数已达一百五十余万。这总军数与我现在军马人数大致相当,我有两个问题问孙大人,第一京师的兵力是否过弱?第二这驻兵是否要屯田?若不屯田,粮食从何而出?”
李标说完,其他人都沉吟起来,可以说李标虽然不大管军事,但这两个问题问的相当有水平。要想军队改制,那么这两个问题就要解决好。
孙承宗顿了下道:“嗯,李大人说的这两个问题,我也正要回答。按照我大明初制,京师人马云集百卫,兵力达六七十万之多,然人数过多,战力低下,且北地物产贫瘠不能供养,单靠南方输送恐不能及。况且我大明京师自从英宗之后,兵力一直处于十二万间,皇上新建京军之前,实际人数更只有五万。因此,京营额度保持十万之数也是合适的,战力之高低不在乎于人数,且在于民心、正统、装备。京师之地有四方守卫,。。。。。。
若有不测只需登高一呼,勤王者云集,因此常备兵力无需太多。”
李标听完没有提出异议,因为孙承宗说的是事实。虽然历来京营的兵额有这么多,但实际人数却少的可怜,几百年都是如此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动乱。再者现在的京军是精锐中的精锐,皇上必然优先装备,将其打造成虎狼之师,这是地方军队无法比拟的。
这一条大家算是点头默认了。
“至于屯田,我与不少大臣都交流过,认为现在就停止屯田似乎过于太早,地方也难以供养数十万大军,因此除去京军外,卫所与驻兵都需要屯田,只是屯田的分数将会酌情考虑,因为卫所的卫兵将负担地方事务。”
李标听到这想知道详细一点的情况就问道:“那敢问孙大人,这具体分数如何确定?”
“按旧制来算,每军授田五十亩为一份,每卫所共计两千五百顷。如果以四分屯种,六分操演,每卫所耕种一千顷!”
这是曹珖突然出言道:“祖制,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孙大人这样已然减少军屯产粮,如今军屯尚不能自给,何况再削减!”
孙承宗如实道:“如果不够只能是朝廷补给!”
“问题是朝廷能够负担得起吗?”
“根据核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种植的玉米、番薯较之以往的产量有了很大的上升。同时地方卫兵将减少乡兵,民壮,那么地方上的支出要少很多,这部分的俸禄同样可以补给卫所。而且大明的兵力以后将会进一步裁减,此时划定军数是因为现行军马有这么多,贸然裁军将不利于朝廷的稳定!”
“还要减少人马?!”
几个内阁大臣心里都吓了一跳,现在朝廷的人马比之明初可是少了很多,如果再降低能否够兵力镇守四方呢?钱龙锡瞥见在场只有皇上跟傅宗龙神色不变,看来是早有商议过的。孙承宗这么说,也就是代表了皇上的意见,所以钱龙锡尽管很是疑问也没出声。
反而是贺逢圣先出言道:“孙大人,如果这样一旦朝廷要用兵,岂非无兵可用?”
孙承宗解释道:“并非无兵,这是跟兵制环环相扣,如今朝廷征集士兵将采用十年义务兵制,十年之后,退役的兵士也达百万,一旦有战事便召集回队,瞬间可得百万将士。这便是藏兵于民!”
“好主意!”贺逢圣忍不住出声赞道。
李标道:“此法虽善,可一旦成乱民反成心腹大患!”
孙承宗摇摇头道:“李大人所虑固然如此,但我军征兵皆为有家有户之人,若非家破人亡必然不会冒险做那株连九族之事。只要官员清正廉明,百姓何来造反!”
这话让李标无从反驳,一想也却是如此!
孙承宗接着道:“为了京师的安全,京师的有空余之地将会优先安排退役的京军,或者安排至上直卫,从而确保京师能够有足够的人员征集。同时义务兵制的年限也会进一步降低,十年之期只能让朝廷征集百万之人,因此将年限设置在六年,从而使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征集三批军士。如此以足够兵力用于四方!另外还有一些关于互调地方征兵,军粮仓库等等的设置在方案后页,各位可以参详!”
大臣们审阅过后,知道孙承宗不仅设想详细,而且后边还涉及到了几个重要的改革举措。那就是将设立参谋将军一职,将原来只属于各总兵官、副将们的幕僚们正式纳入到朝廷的官职。五军都督府将不再按前后左右来划分地域,而是根据职能进行划分,重新分为枢密府,后勤府,征兵府,稽查府,断事府。。。。。。。
使得五军督府自称一体系,跟兵部相合管理天下兵马。按照职能划分,枢密府实际上可以叫做总参谋府,只是为了彰显它的地位,让功成身退的宿将们到枢密府养老,发挥余热的地方。这样才不会使得武官的职位可以升到朝廷政府,而不是一辈子都在地方上。
总兵官的职位也固定了下来,属于从二品。各地驻军总兵官与地方巡抚平级,不受地方节制。驻军总兵官任期三年,同时朝廷为其在京师置办宅邸,三年后将按照表现进行升调。至于不能在本省做总兵官等等条件限制几乎与巡抚一致,可以说巡抚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总兵官将是军队的一方实力人物。
再往下看,众人才觉得此番改制实际上也是上次的继续。将巡抚一职定下后,都指挥所纳入了地方,同时理顺了地方跟朝廷中央的关系。虽然迫于品级,使得布政使这一级的的文武官员的品级都掉了一级,但是所得的俸禄不减反而加了,是以当时也没有引起什么轰动。由地方到军队,竟是一步步的进行。
这么庞大的改制,不用说就是皇上再后边主持,孙承宗不过是一个出头人而已!钱龙锡跟李长庚老持稳重早想得明白,是以对军队的改制方案算是默认了!
第八卷 第二百六十三章 变革之年
更新时间:2009…1…6 0:28:21 本章字数:3682
实际上这次的军政改革是参考了后世的规划,同时也借鉴了清朝的模式。大明要多少军队才合适,这个问题一度的困扰了我。因为一旦决定后将有上百年的时间保持这个兵力水准,能否保证大明境内安全是我需要考虑清楚的。后来的清朝军队人数在八十万,比之明朝少了一半,可以说清朝是历代军队人口比率较小的一个朝代,所以他们可以不用军屯,粮饷直接由朝廷供给。要想让军人职业化关系到很多东西,不单是要粮食的亩产增加,最重要的是大明的国防防御。
并不是因为清朝比之明朝效率高,所以军队人数才是二分之一。而是大明的最大敌人蒙古在清朝时代已经纳入了满人的统治,原来的敌人已经成了边防力量,一增一减之间,人数自然不用太多。如果大明将九边人数减去,那么军力跟清朝也差不多。如果我想将军队的人数减下来,那么蒙古也是必须要解决掉的。
只是现在这个问题还太早,现在兵力最充足的还在北方,南方基本上驻兵加上卫所可以消化掉原有的卫所兵力,稍微多余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退役来解决。而北方则不同,九边人数多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