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靖文的思绪飘了很远,当初他以“唐”为国号,除了收拢辽东汉人和异族的民心之外。更多的考虑就是被中原接受这个问题了。现在看来,他地第一个目地达成了,辽东的汉人和归附汉人地异族人已经心归大唐,不过第二个目的却是完全落空………要知道,林靖文原本的计划可不是以“唐”为号的,这不仅是一个国号的问题,还有体制,以“唐”为号则必须采用一些前唐朝的体制和律法…………不要以为国号仅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古代关于立国有一整套的规范和制度,现代人浅薄。并不讲究这些,不要把现代的一些东西套到古代去…………而林靖文心中真正中意的却是秦制,两者之间差的太远了。
    依然不被接受吗?林靖文苦笑不已,回想起来。之前地许多事却是他在做无用功。
    王散的一句话让林靖文想到了许多,也让他下定了决心,至于是什么决心,看后文,o(
    “王爱卿。探报准确吗?真的是郑之原?”林靖文实际上已经明白了,只不过想最后确认一下而已。
    王散头垂得低低的,不敢看林靖文地脸色,虽然林靖文的脸色看起来很正常,“臣等不敢欺君,事实正是如此。”
    王散的消息肯定是正确的,第一,以他的胆子还做不出欺君地事来,第二。林靖文自然不可能听风就是雨,西厂和东厂还有锦衣卫的职权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就对内这一块来说,不但西厂能查出郑之原的事,东厂和锦衣卫肯定也会有记录,林靖文只要命人一查两方的资料就知道了…………林靖文已经偷偷命太监传令去查了。
    很快。消息传来:一切属实。
    “那么。传旨,削去御史台左制御史郑之原顶戴袍服。贬为庶民,流放中原。”林靖文叹了口气,道:“既然他心系中原,那么寡人就如他所愿。”
    “大王圣断。”既然掌握情报的王散表示了支持,那么林靖文仅仅依据一句话一个消息作出的判断就是正确的,并不是冤枉人的臆断。不过王散还有后话:“不过大王,郑之原之妹该如何处置?”
    “郑之原之妹?”林靖文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爱卿是说郑六娘吧,一起流放便是。”
    “可是大王,王后娘娘为大王选秀,这郑六娘也在其中,而且深得娘娘喜爱,娘娘已有选其入宫地打算,这个……”
    选秀一说林靖文倒是想起来了,韩玉容嫁给林靖文也有几年了,可是一直没有生育,甚至连怀孕都没有,以前还不怎么样,林靖文夫妇二人都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不过现在嘛……君王不可无后,韩玉容只得为林靖文多选些妃嫔了,只是没想到这郑六娘也在其中。
    说起这个林靖文就郁闷,他可是挺正常的一个大老爷们,后世的多次体检证明寡人有疾之类的事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难道说韩玉容先天不育?或者说他林靖文跟项少龙前辈碰到了同一件事?他林某人不可能背到那份上吧,几年下来一炮不中?
    林大官人十分郁闷,大手一挥,“美人多的是,不差郑六娘一个,放逐。”
    “喏!”
    这边郑皇后跟韩玉容正聊的欢,却不想太监突然跑进来:“娘娘,大王诏令到。”
    韩玉容正准备接诏,太监却道:“娘娘不必如此,大王地诏令是下给郑姑娘地。”
    “郑姑娘?”
    郑六娘正在旁边坐着呢,林靖文来的时候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美女,大地是郑皇后。小地就是郑六娘了,可惜他贵人事忙,把人家一个大美人给忘了,不过也是,古代的礼法限制,他不可能死盯着一个大姑娘看,本事就对郑六娘的样貌只是有些印象,时间长了加上一直这么忙,忘了也是正常。
    郑六娘不敢怠慢,连忙屈膝接诏。
    宣读诏令的是大纳言李公则。
    “维秦元1341年。岁次庚申,六月丁酉朔,七日乙亥,大王诏曰,寡人执象御民,稽古布度,顾幅员之至广,常临履以自持,莫不顺人之心,奉天之道………”(古文很难编啊。偶编不出来,凑了两句意思一下算了)
    圣旨这玩意儿就这样,拖拖拉拉一大篇,中心意思很简单。要么升你的官要么降你的职,但七扯八扯就是能说上一大堆。郑六娘听得晕晕乎乎,最后总算是明白了,唐王将她的哥哥放逐到中原,她也跟着被放逐了。
    李公则冷着个脸。道:“郑姑娘,大王洪恩,念在尔兄为朝廷效力有年功劳卓著,故而不加诛戮,你这便回去收拾一下回中原去吧。”
    郑之原的事郑六娘多少知道一些,本来她就提心吊胆的,这种事放在古代那可是大罪,严重点说就是谋逆,说轻点至少也是个欺君。依唐王一贯的行事作风杀头还是轻地,弄个株连连坐十分有可能,现在却仅仅只是被放逐……一时间她还真不知道是该庆幸呢还是表示一下悲哀,整个人显得有些呆木。
    而郑皇后心里就复杂多了,刚开始她就一个想法:事发了,可后来听着听着。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嘛。总算是松了口气。在她想来,被放逐就被放逐吧。郑之原兄妹本就是宋人,而且她也知道郑之原的心思,郑之原根本没想过做唐臣,功名富贵每个男人都想,但郑之原想的更多的却是宋朝的功名富贵,可没唐国什么事……结局还算圆满,这么想着郑皇后反而是有些高兴,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事对两国的结盟有没有影响,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影响那是大大的。
    不过发生了这样的事总是让人尴尬地,聊天也聊不下去了,郑皇后趁机告辞,连忙拉着郑六娘闪人。
    是夜,林靖文在御花园设宴款待郑皇后一行,宴席间谈笑风生,一点也不象是要与大宋交恶的样子,郑皇后这才松了口气。
    休息两日…………主要是林靖文要休息…………双方正式商谈盟约。
    对林靖文来说,郑之原的事虽然不是小事,但还没到影响他的战略布局地地步,不可能说为了一点意气就到更改国策的地步,与宋和解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多一个郑之原少一个郑之原没有区别,这就是政治。
    不过么,宋人,具体的说是儒家盛行的古人,根本没有这样地政治素养,换作赵佶肯定是因为意气之争而放弃国家利益,对他们来说,面子大于一切,或者说是所谓的大义大于国家。因此来说,郑皇后心中就感觉像是欠了林靖文什么似的。
    “好了,娘娘可以将来意讲明,我等这便商议。”
    郑皇后毕竟只是女流,谈判的事还是靠副使郑居中。
    “大王安康。”郑居中这家伙虽然还不怎么瞧得起唐人,但怎么说,他也是见识到了唐人的武功和强硬的作风,自找苦头的事他可不会做,因此执礼甚恭。“我大宋朝皇帝遣下臣与使只为一事:愿与唐盟。”
    林靖文和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有这么谈判的吗,第一句话就透露了自己的意图,这家伙到底会不会做外交啊?不过这也是林靖文喜闻乐见地,也道:“代问大宋皇帝安康…………郑大人是说大宋想与我大唐结盟?”
    “然。”
    “可是郑大人,唐宋两国刚刚才两战结束,说直接点,大宋方两败于唐,且现在尚有些事情没有谈妥,大人却告诉寡人:愿与唐盟,寡人不得不怀疑你们的意图。”
    见林靖文说到宋朝的痛脚,郑居中一下子面皮就红了,颇有些羞怒,却忍了下去,只道:“大王此言差矣,我大宋确是诚心来与大唐结盟的。没有什么别的意图在内,大王不必怀疑。”
    “若是诚不诚心能靠一张嘴说,那么这世上也就不会有背信弃义这个词了,得用一些事实来证明才好。郑大人,大宋朝将用什么事实来证明你们地诚心呢?”
    郑居中更是愤怒,却强压下怒气,道:“大王好生无礼,堂堂大宋朝秉圣人教化,我朝皇帝更是天子之尊,自然是一诺九鼎。何来妄言?我朝皇帝说与唐盟,自然是诚心与唐结盟。”忍了半天这厮还是没忍住,漏了一句话:“大王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胆。”众唐臣大怒,眼见就有人准备叫侍卫了。
    “无妨。”林靖文制止了众臣,连连大笑,道:“社稷,圣器也!国家之重,事关亿万黎民福祉,岂能因所谓地圣人教化和什么一诺九鼎就胡乱托付社稷,寡人虽非明君。却也非如此昏君。寡人打个比方,比如说大宋与辽国结盟,相约互不攻伐…………事实上宋辽两国已经这样做了…………可是结果呢,辽国虽未大肆举兵却也年年南侵。河北黎民饱受刀兵之灾,浪荡无依,却不知郑大人怎么解释宋辽之盟?”
    这是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