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之觞作者:苏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允愣了一下。
    “去定海门城头。”亓珃又道,人已在门边,内侍打高了锦帘,他的一只脚已跨了出去。
    “这……”苏允的脸色微变。
    方才那诡异尴尬的气氛和无数偷偷窥视的目光到现在仍让热汗濡湿后背,他怎么竟然还要他跟着去阅军?
    “臣……还是不去了吧。”
    且不论之前流言蜚语如何,但只看他在那少年君王身边一站,有多少辨不清道不明的猜测臆想便会无风而起。在众目睽睽之下,又要让他如何自处?
    不知是故意还是因走得太急,亓珃似乎并没有听见他的这句话,人已然走出大殿。
    走出殿外之后,冬日难得的艳阳洒照而下,亓珃的眼前突而光亮,心中忽也醒觉。
    确实,确实不应该让他跟着。似乎刚才也不应该就这么让他坐在身侧。
    这么做,无疑让他为难。
    并非要给他难堪,而只是……
    只是……
    亓珃微微咬牙。不是已下定决心要放过这个人么?怎么莫名其妙的就又做出这样任性的事来了!
    大殿内,那男子还僵立着没有跟出来。
    叹一口气,略转回头去,然而,收回成命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又一次的蹙紧长眉。
    恨。
    恨自己,竟无能到如此地步!
    算了吧。
    如果不跟过来的话,就这么不干不脆的当作是没说过那句话好了。
    他没再说什么,急急便向阶下而行。
    许是阳光太烈,而他的眼睛刚刚恢复,从殿内到殿外,强烈的光线反差令眼前一瞬恍惚。
    “君上小心!”
    是连芳喊了一声。他的人就在阶旁,看那少年匆匆而下却一脚踏空了似身子就向前倾,唬得惊呼出来,忙就用手去扶。
    但有另一双手比他还快。
    到底君令难违,苏允人其实已跟着出来了,本站得比连芳远,但此刻动作却快许多,几乎是一个箭步就跨到亓珃面前,一把托住少年右臂,将他趔趄的身子稳稳扶住。
    连芳的手也在另一侧扶住了亓珃的左臂。
    亓珃定了定神,站稳,几乎是一个瞬时的反应,一把甩开了右边的人。
    苏允愣了一下,面上微烫,连忙退开几步,躬身。
    “微臣无礼,君上恕罪。”
    其实即便他不抢步而来,连芳等贴身内侍也能把他们的君王保护周全,他这一冲倒显得多此一举了。
    亓珃似也愣了一下,而后慢慢的将连芳的手也推开了。
    是了,宫里的人都晓得,他不喜欢被人触碰,哪怕是指尖,也讨厌被沾染亲近。
    除非他愿意,或者,不得已。
    比如此前,他抱他,拥他,那时,他说他喜欢他。
    或者现在,他通过手掌或者灵墟渡气疗伤,那时的他总是微蹙眉间,是不得已而忍受着这种靠近。
    若无必要,作为下臣,他实在不该再触碰他分毫。
    苏允窘迫无比,即便说了那句请罪的话,仍是尴尬得将头低垂,手心微微泌汗。
    一阵沉默。
    “无妨。”亓珃忽道,声音淡漠,“多谢。”
    多谢?
    苏允又是一愣。多谢他及时扶了他?如此客气随和,倒是个仁怀君主的模样,而那语声却又如此疏远,让人亲近不得。
    亓珃示意,连芳忙令小太监抬来软轿。此去定海门距离不算太远,用不着马车。亓珃上了轿,挥手便让起行。
    没再说让他跟着,亦没说不需要他随从。
    “苏大人……”连芳把一切看在眼中,落后御辇一步,却在那有些怔忪的男子面前躬身轻道,“君上……想让你跟过去。”
    是么?
    苏允到了此刻其实并不肯定,听他这么说了才若有所觉似点了点头。
    “苏大人快跟上去吧。”
    连芳伸手向前示意,苏允并未察觉那语气中颇有一种急切催促的味道,只是跟着他说的,快步跟了上去。
   
    158 万幸

    亓都方圆百里,自云崖帝国创世以来,便雄立于帝国南疆。
    四座城门巍峨入云,北望龙,南平津,东定海,西倚天,从第一任亓王建都起,便定下名号,屹立至今。
    自禁苑东门而出,一条青龙大道走到头便是国都的东大门定海门了。此次大亓枢密使亦是先王与新君两朝的镇国大将军李非凡统军出征,便是在此处誓师东进。
    正午时分,满朝文武齐聚定海门城楼上下,城门外,十万精兵旗帜飘扬,整装待发。
    当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出现在高高城阙之上时,所有人的目光被吸引。
    这是新君第一次阅兵送征,也是他第一次以穿着甲胄的模样示与人前。
    冬阳当空而照,将那一身雪甲银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少年君王的四周似也被一团极亮的光辉笼罩,让所有人的眼睛一望而刺目,瞬间垂了头不敢多看。
    “天佑吾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下马,万军齐拜。大将军李非凡双膝跪倒,向着城头恍若立于神光之中的身影深深叩首。
    定海门内外,满朝文武亦被震天的呼喊所感染,不约而同跟着将士们一同拜倒身躯,向国主膜拜。
    安逸五年,烽烟突起。所有人的心中都是忐忑。但这一刻,在雄壮的誓师声中,在少年君主挺立如雪山之巅的身影之下,所有不安胆怯的心都安定如初。
    也许,那嗜血如命的逻国之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也许,那凶猛如虎狼的敌国大军并不再能将国土动摇。
    虽然,这个立于高城之上的身影比他的父亲要单薄瘦削很多,连那一身甲胄也不是当年先王的铁甲重盔,而只是柔软的金鳞织就,甚至还绣有精致的银线暗纹。
    但不知为什么,人们都愿意相信,这个人会带给国家安稳的未来,就如同五年前一样,他来了,战乱平歇,内耗结束。
    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一切的发生究竟因为什么。
    城头之上,御座之前,韩丹林谢丰等内阁重臣在百官之首,亦是久久俯身于地,虔诚拜首。但他们心中却比其他人更多了一分震撼。
    这震撼来自于御座之后的那个男子。
    他的身影虽然被羽盖和王帐挡与阴影之下,但百官的眼睛谁不雪亮?不但只韩丹林等人,在城头上陪同君上阅兵的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看得十分清楚。
    那个男子,沸沸扬扬的传闻中的那个夜夜伴君的男人,他,竟然出现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威武雄师之前!
    朝野内外的震动被翌日的一封御旨诏书推向顶端。
    那封旨意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太医院属官苏允,才思敏捷,品性端良,着升任内阁学士,并御前承旨大臣。
    所谓御前承旨大臣一职,自古有之,或是王弟,或是太子,总之多由亲贵王族之人兼任,因国主年迈多病不胜国事繁杂,特设此职,令该大臣御前读奏拟旨,为君上分忧解劳。
    但那苏允却是何人?
    自吏部尚书,到丹宫男妃,为了能入后宫禁苑却又做了一品医官,而如今竟登堂入室,成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承旨大臣!
    这一封诏书无疑是为了封住众人悠悠之口。只因定海门阅兵之日后,那男子便日日跟在君侧,无论是早朝正殿之上,抑或是清华殿枢臣商议国事之时,若无这承旨大臣的身份,又如何能名正言顺?
    但这一封诏书,却终是引得朝野上下哗然一片。从此而后,百官眼前,总能看见那男子的身影。或立于座侧躬身读奏,或堂而皇之坐与御案之旁执笔拟诏,毫不避讳百官臣僚的万般惊诧震动的目光,泰然的成了内阁之上的权臣。
    从藏于后宫,到现身玉庭,这苏允,其志不小,倒是自己小看了他!
    这是韩丹林咬牙切齿在心中说的一句话。
    每次君前对奏,他看上去,那个人,还是与从前一般淡雅去尘的模样,声音,语气,动作,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恍若还是当年那个门下的得意弟子。
    但,今时哪同往日!
    到如今,连他这老师,也是要低着头与他说话的了!
    清议纷乱,满朝皆惊。
    但没有人敢上书质询。
    敢怒不敢言,抑或是知道说了也没用。即便以性命为代价,那逆批龙鳞的结果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头落地的下场,并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高华冷傲的少年君王,与他那外表威严冷厉实则常以仁厚心肠对待百官的父亲有太大不同。
    他的刚愎自用,专断独行在国事上也许尚有可以回旋之处,而若谈起这些宫闱私密,那种种任性胡为之处又是哪个不要命的御史大臣可以非议一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