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十八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冬天了。与其在跟顾家借,还不如跟那什么商铺走上一走,人家可是说了,这一路上可是管吃管睡的。”
    能跟田老五这般说话,自然是跟他关系极为好的了。这个光棍便是和他同村的孙二狗。这孙二狗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他十二岁那年,父母双双亡故。家里的田地因为他还小,又是为了发丧他的父母,便都卖了当丧葬费了。他就是这田老武帮着拉扯大的,现下已然十八了,一天到晚的就在本乡大地主顾家当长工。别看这孙二狗岁数比田老五小,但是看事却是比这田老五明白果断的多。
    “你说的这可都是真的?你不是在蒙我,要不你不是看错了,这天底下能有这样的好事?该不是遇到什么骗子了吧,这杨二现下真的出息了?”
    “你看你,五哥,要不说他们不让我跟你说呢,你看你,看来胡三那家伙说的还真对,你还真的会想这么多。哎,这胡三对你可真是了解啊,比俺都了解你。俺都说了,这官府的人都是在一边上,这要是有骗人的,那官府能跟着骗俺们啊。再说了,俺们还有啥能值得人骗的。俺就是光棍一个,五哥,你家除了嫂子外,也就是五个娃,还都是小子,连个女娃都没有,你说那些人骗俺们什么。”
    “呵呵,你个臭小子,叫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头头是道咧。那俺就真的这么干?可是俺祖上留下这地俺可是舍不得啊。哎,二狗,俺问你,你说俺对你咋样吧?”
    “五哥,你这是啥意思吗,俺从小是你拉扯俺长大,嫂子那可以说就是俺的亲娘。你那五个小子,那可以说就是俺的兄弟,你能对俺怎么样,你还非得让俺说出来吗。”
    “嘿嘿,俺就知道你这小子有良心,要不这样,你看既然你要跟着那些人出关,要不你就把你那几个兄弟带出去吧,哦,不全带,就带大娃、二娃和三娃,这边的地我实在是不舍得扔下,我琢磨着,这要是去掉三口人,剩下这四口,我还能凑合过了这个冬天。等到来年秋天,这要是还这样,那我就领着你嫂子,带着你剩下的两个兄弟,再出关不迟。哦,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到时候我便把这田地卖了,然后给你补偿些银两,你看如何?”
    “这哪里行啊,五哥,那头人家还不知道要不要娃子来。再说我一个光棍,连个婆娘都没有找,怎么好意思带着三个娃子出去吗。”
    “咦,你看你,刚才还说的好好的,说是俺拉扯你长大的,这一转眼功夫,这就不认了。亏了俺还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呢。什么娃子,那就是你兄弟。”
    “哎呀,五哥,你可别说了好不好,你可别说了,好歹这边上没人,这要是让别人听到了,这还不得把俺爹和俺娘给臊出来,从坟里头估计就能爬出来骂俺哩。行了行了,俺带着不就成了吗,俺带着不就成了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哦!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本太大
——    记住哦!
    京师户部的暖阁中,负责清理秋赋的办事官员正在忙着核算这天启元年的赋税——/——/户部尚书方从哲此时也是呆在里边,看着今年收上来的赋税,看看到底有多少。
    若是去年这个时候,方从哲大概是要着急的。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是想着和沈一贯左右这朝局的。而想要干成事情,这没有钱那是不行的。当时他们跟那泰和钱庄借了银子,若是早一点收上赋税,那就能早一点还上那债务,这样利息就会少一些。那泰和钱庄也是有背景,他们若是想耍赖,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是郑国舅家的产业。
    可是现下,方从哲却是不着急了。他来到这里,多半就是充个样子,或是看看到底收上多少,回头好跟和他做买卖的辽镇商贩说一声,或者直接就是跟那泰和号里的人说,这样好让那郑国舅知道他借款的这朝廷有多少银钱。这要是让沈一贯知道这些,估计就能跟方从哲决裂了。可惜,沈一贯到现在都是不知道,当初他们三个临危受难的阁臣,现下竟然只剩下他自己在跟郑国舅周旋了,这方从哲,人家早就背地里成了郑国舅的人了。打从方从哲从辽镇回来,他家的管事就跟辽镇的很多商铺做上了买卖。其实他在跟辽镇商贩做买卖的时候,更多的都是跟那李记商铺。后来他才慢慢弄明白,闹了半天这李记商铺竟然是现下那镇国公魏刚的。这样一个消息让他知道后,他自然是要想的。他直接就把魏刚彻底的归为郑国泰一党了。而现下,他也俨然是那一党中的一员了,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和郑国舅当面说透。他自己也是觉着,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说。只要心照不宣就可以了。他骨子里还有有一种文人对这个时代其他阶层的轻视,特别是外戚和武将。
    分在方从哲手下干活的。倒是有不少去年秋试后新增加进来的人。还别说,这些小吏,办事倒是痛快,不似以往朝廷实授官员,侃侃而谈比较在行,真要干实事了,还要找师爷。
    因为都是用银元结算,这账目也是好算。过了一会儿,那边终于有官员直起身子了,方从哲知道。这就是差不多了。
    今年春天那会儿就收了双倍的赋税。现下这秋赋,仍旧是双倍,这样一来,把这些赋税赔给泰和钱庄后,朝廷户部还能剩上一些。再抛去发给官员们的银饷。各处的摊派,估计也不会剩下多少了。这里头还要说那铁路没有用朝廷的银子来修的缘故。若是修这铁路是用户部拨出的银子,那现下剩下这点银子,铁定不够。而且今年官员增加的还不多,这要是多了,那可就不知道是个什么结局了。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好在方从哲现下却是丝毫没有当这个家的觉悟了。都暗中跟着郑国舅一条绳了,他哪里还会管这赋税能不能收齐的事情呢。
    大明的吏治,到了万历朝之后。基本上已经是崩坏的差不多了。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还能用自己的一些人干点实事,下边办事不利的官员,他还能清理一下。可是等到他死后,这天下便又恢复到了之前的情形,甚至比他整出那一条鞭法之前更加的不堪。朝廷说是加收一份赋税。可是这命令到了地方,那就是更要加上一些了。地方上的官员和办事人员,总是要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多捞一些好处的。倒霉的只有那些交税的百姓了,他们就像奶牛一样,不断的为这些寄生虫挤出鲜奶。至于他们的死活,大概只有到了他们垂死反抗的时候,那些寄生虫才会注意到吧。因此,当初方从哲出的这馊主意,一经皇上和司礼监批准,地方上的官员就加快开始执行了,这可比当初贯彻那一条鞭法积极的多。也因此,那看着满地麦子的田老五才在这丰收的情况下,还要让人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带出口外逃生。这样的生存方式,绝不是才有的。之前大明边墙之内的穷苦百姓,若是实在活不下去了的,都是会从关口出去,逃到临近的草原上讨活路的。他们也是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跑到鞑子那边。
    魏刚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以雷霆之势平了归化城附近的俺达汗的部落,自然是收降了不少当初从关内逃出来的汉人。这些人都是被魏刚当成了他在规划这边开发的主力。让他们从奴隶变成了主人,然后拥有了牧场和田地,他们自然是要死心塌地的跟着魏刚干的了。那回了老家负责宣传的杨二,便是这其中一人。
    方从哲这边在看着秋赋,京师李记商铺的赵大满也在进行着成本核算。这次李记商铺从大明各处收人,都是打着买卖奴仆的旗号,然后把那些穷困潦倒的,是在活不下去的人收在一起,然后经由他们的商队,往关外运送。北直隶左近还有河南山东那边的,就直接用马队运到京师,然后坐上火车往关外运送。而山西陕西那边的,则是靠着马队运送到口外,然后集中到归化城那边。那边已然开出一些田地了,不过按照魏刚的意思,田地是不打算多开的,还是以牧场为主,且要把牧场固定下来,不再仿效草原上的蒙古人进行游牧。这样每年春天,只要把各处草场的牧草割下来,然后用火车运送到这牧场里头,那就全结了。铁路现下已然从归化城往北边修了,现下已经修到了戈壁沙漠边上了。等到女真营和那座山雕的马贼队伍把漠北各处蒙古部落清理干净后,估计这铁路就能继续往北修。按照魏刚的意思,这铁路是要修到那什么北海的,按照魏刚自己的说法,那就是贝加尔湖。
    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