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之后,两军立即会师城父,南攻汝阴要塞,与项燕军决战。歼灭楚军主力后
,长驱直入攻克郢都寿春。
“如此轻兵疾进,年末定然灭楚!”李信军令之后,老将军蒙武奋然吼了一
声。
“轻兵疾进,年末灭楚!”将军都尉们一齐大吼。
一路南下,年末灭楚的吼声响彻秦军上下,也伴随着黑压压的大军洪流淹没
了沿途郡县。如此进军声势,是秦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楚北大为震恐,民众
惶惶逃亡淮南,城邑守军纷纷弃城南撤。淮北重镇陈城,竟在秦军越过城池之日
变成了一座无军无民的空城。李信大为振奋,扬鞭遥指陈城空荡荡的垛口笑道:
“诸位但说,我向秦王上书,进军大势如何说法?”身旁一司马高声道:“望风
披靡!”又一司马高声道:“秋风扫叶!”又一司马高声道:“虎入羊群!”李
信不禁一阵开怀大笑:“谁云国大难灭,不见今日之淮北也!”中军司马则高声
道:“楚军如此跑法,只怕我军追不上!”言犹未落,幕府马队爆出一阵哄然大
笑。李信心头怦然一动,是也,楚国若放弃淮北全力南逃,王贲偏师能堵住么?
主力追不上,偏师截不住,灭楚大战岂非泡影?
“下令蒙武:铁骑军兼程独进,两日攻占寝城!旬日会师城父!”
眼见军令司马飞骑而去,李信又对中军司马下令道:“步骑两分,章邯率步
军拖后跟进,本帅亲率轻装铁骑飞兵直下,两日攻占平舆!旬日会师城父!”中
军司马“嗨”的一声,立即飞马直奔后路的章邯军。大约小半个时辰后,八万铁
骑将所有重甲器械就地留给步军安置,全部轻装就绪。李信一声令下,八万铁骑
在广阔的原野展开,黑色飓风一般卷向了西南的汝水流域。
却说蒙武老于军旅,远师大战从未接受过如此明白限定时日的紧迫军令,且
又是抛开步军而铁骑单独前出,一时有些皱眉。思忖之下,蒙武又觉秦王尚且激
赏李信壮勇,自己不能损了主将志气,再说楚军纷纷弃城南逃,不飞兵疾进也确
实不足以捕捉楚军主力。于是,蒙武当即传下将令:亲率五万铁骑军兼程南下,
三万步军由冯劫率领随后跟进。虽则如此,蒙武毕竟谨慎周密有乃父蒙骜之风,
同时又派出飞骑军使,将李信军令及诸般部署报给了长史李斯。
隐隐地,蒙武总觉李信太过急迫了些。至少,秦国庙堂对灭国大战从来没有
限定过时日。事实上,灭赵灭燕都比预料之期长了许多,而灭韩灭魏,却又比预
料之期短了许多。这次灭楚大战,秦王嬴政更没有提过期限之说。蒙武吼出的年
末灭楚,全然是被主将李信的勃勃雄心所激发,大觉痛快而壮军威士气之举。一
吼之下,竟成全军口誓,实在是蒙武没有料到的。以蒙武想法,当此之时,主将
李信便该倍加冷静。譬如王翦,往往是将士越愤激求战,他便越是冷漠。而李信
不然,与全军一起火热,又处处急迫下令,未免不太稳妥。老军旅都清楚,数十
万大军进入广袤战场,统帅对一城一地之攻取,通常都不会下达紧迫明确的限期
将令,只有飞兵掠地的奇袭战,才有大体明确地时限军令。李信如此军令,莫非
是将这次灭楚大战当做了奇袭战?……然则,疑虑归疑虑,蒙武身为久欲赴战的
副将,宁肯相信自己是人老心暮,也不会将疑虑当做依据去与主将争辩。毕竟,
李信是秦军新锐大将中极其出色的一个,徒乱其心,绝非蒙武所愿。
蒙武不清楚的是,李信需要证明自己。
大朝会商,李信谋划的灭楚总方略无疑已经被秦国庙堂明白确认了。所以,
在主力大军南下之前,两路偏师已经到位:王贲军秘密开进了淮南,截断了寿春
的江南退路;巴蜀水军则大张旗鼓地顺江东下,进入了彝陵要塞,截断了楚国王
室立足荆楚故地的逃路。如此,以李信总方略展开的秦军态势一目了然:西南两
面的兜底包抄已经完成,楚国的逃亡之路已经遮绝,只等主力大军在淮北的正面
决战一开始,灭楚之期便屈指可待了。然则,李信明白一点,总方略再好,也得
取决于具体的战场谋划,只有战场谋划,才是一个将军是否具有统帅才具的最好
例证。毕竟,总方略未必总是由军旅将军提出,即或一个将军提出了一场战事的
总方略,公议也未必认定你具有真正的统帅才具。其间根由,在于谋划总方略与
战场运筹是两种才能。方略之谋是洞察才能,战场运筹是实战才能。无论两者关
联多么紧密,也无论两者如何在诸多大家身上交融生辉,其间依旧有着重大的区
别。否则,世间便没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没有了擅长实战而短于方略的廉颇
一类战将了。李信也明白,自己的灭楚总方略被朝会确认之后,对秦王颇具影响
力的李斯、尉缭与几个王族元老,始终对自己心存疑虑,其根本原因便在屡屡被
战场证实了的两种才能的差别。灭魏之前,大臣们对王贲也是疑虑重重,而灭魏
之后,王贲立即成了朝野公认的名将。其根本原因,在于事实已经证实了王贲兼
具谋划之能与战场之能,堪称名将。而目下的李信,则是尚未被事实证明的奉命
统帅,而不是天下公认的战功名将。
李信需要证明自己:王贲固然将才,李信更是将才!
在秦军新锐大将中,李信与杨端和、辛胜、王贲,并称四大主将。灭赵之战
,杨端和首任大军副统帅,没有缺失,也未见光华,可谓好中见平。灭燕之战,
辛胜再任大军副统帅,也大体与杨端和一般持平。两次灭国大战李信虽没有成为
副统帅,然却立下了最为人称道的战功——长驱千里追击燕军残部,逼燕王喜献
出太子丹首级。秦王闻讯,激赏不已。这一战功之后,李信的才具声望事实上已
经超过了曾经做过副统帅的杨端和与辛胜。然则,在接踵而来的灭魏之后,王贲
的声望却迅速地淹没了李信,成为公认的新锐将军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名将。对于
王贲,李信很有些不服,始终以为这是不期然的运气所致,是诸般遇合促成。
遇合一,其时南下秦军的使命仅仅是平定韩乱,任何一个大将都足以胜任。
秦王独点了王贲,只是基于王贲始终不被父亲王翦大用,想给这个少将军一个机
会而已。与其说秦王看准了王贲比其余大将出色,毋宁说是一种检验。遇合二,
作为灭燕主战场的大将们,当时确实是谁都不愿脱离主战场而去打那种平乱小仗。遇合三,作为上将军的王翦,派出任何一个将军平定韩乱,大约都得说服一番
,而接受王命派出王贲,则既不用说服,亦可显示其一如既往的公正。遇合四,
作为老是不得担全军主力重任的王贲,也恰恰在寻觅摆脱父亲麾下而独当一面的
机会,所以即或脱离主战场亦欣然力争……凡此等等,皆为遇合也。而若无种种
遇合,谁能说王贲比李信更具将才?李信确信,假如当时自己“不幸”被派做了
南下军主将,自己也会力争灭魏,也会一举成名。而且,李信比王贲更通晓兵书
熟悉典籍,水战灭魏之谋划实施定会更为出色。
四大主将之中,李信是最后以统帅身份出场的一个,却也是秦国朝野乃至整
个天下最为关注的一个。原因之一,李信第一个做了真正的秦国主力大军的统帅。杨端和、辛胜皆为副统帅自不待言。王贲的平韩灭魏只统领了本部五万人马,
在秦国朝野眼中尚不能算真正的大军决战。李信不然,是二十万主力大军的统帅
,其广袤战场的纵横驰骋,足以承载任何一个天才统帅的才华挥洒。其二,此战
是攻灭楚国。楚国之大,使灭楚成为唯一能与灭赵抗衡的统一华夏的大战,其统
帅之功业将千古垂于史册。其三,李信的灭楚统帅,不是在与新锐大将们的较量
中争来的,而是在与赫赫盛名的上将军王翦的胆识比照中被秦王认可的。李信取
代王翦上将军而为统帅,堪称未曾开战已经先声夺人。
如此者三,李信的荣耀在大战之先已经光华闪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