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一脸慎重的史敬奉,李继言开玩笑道:
“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吐蕃人给你挡在外面。终于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我能不好好干吗?”
史敬奉捶了他一下,道:
“记住,别玩命。能撑得住就撑,撑不住了就往大漠里跑,我派几个熟悉大漠的人给你,沙无痕能行动自如,你也一定能的。”
此番忽然来到沙州开创下这么大的局面,两人感觉最深的就是人才的缺乏。那一日突然发动,打下沙州之后,沙州各地的汉人百姓群起呼应,纷纷杀死吐蕃领主,前来投效。史敬奉的队伍迅速扩充到七千人。为了稳定人心,他也就因着形势重建了豆卢军,自己任命自己为代豆卢军都督,权沙州刺史。
按理说,沙州人口不过十几万,有七千人大军已经了不得了。当年天宝年间豆卢军编制不过也才三千人。但是和天宝年间不同的是,史敬奉背后没有河西镇的数万大军支持。作为联系河西和安西的要冲,史敬奉可能同时要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敌人,还要提防回鹘人背后插上一刀,因此,两千精锐大都被史敬奉分散到了新兵中,操练新兵。
到底队伍扩大了,原先的校尉现在做起了都尉,原先的队正开始坐上了校尉,而原先的伙长现在都成了队正,这样的军队操练出来会成什么样子,史敬奉是老行伍,自然知道。好在这些新兵都是奴隶出身,重回大唐个个都是劲头实足,再加上史敬奉许诺等打跑了吐蕃人就恢复均田制,唐军在整个沙州都获得了空前的拥护。这是让史敬奉比较欣慰的一点。
更让史敬奉高兴的是,当初建中二年都知兵马使阎朝弹尽粮绝不得已率沙州军民投降之前与蕃将绮心儿郑重约定,不让沙州民众流离失所,这样,张氏、李氏等沙州汉姓大族得以保全下来。虽然受到吐蕃的百般刁难歧视侮辱,但是毕竟力量较为集中。在当地耆老建议下,史敬奉张榜纳才,结果第一天就让他欣喜不已,本在沙州吐蕃治下任职的张谦逸出身清河张氏,因为祖先为官的关系居于沙州,遂为沙州人。张家曾随阎朝抗蕃,在吐蕃做官时也能维护汉人,官声不错。史敬奉当即任命张谦逸为沙州别驾,解决了自己民政官员不足的问题。
张谦逸果然是人才,数日之内,沙州居然就被他整治地井井有条,全然恢复了当年大唐治下的景象,史敬奉一出门都觉得和内地市镇没有多大区别了。张谦逸在军事上也有一手, 由于沙州地处要冲,故而物资储备极为丰厚。拿下沙州之后,张谦逸就建议史敬奉去袭取吐蕃军的屯粮城。史敬奉在张谦逸指引下,亲自领五百人夜袭屯粮城,夺取了吐蕃军的辎重大营。靠着这些辎重,史敬奉才装备起了这七千大军,有了固守沙州的资本。
而张谦逸的两个儿子更让史敬奉眼前一亮,张谦逸长子张议潭,次子张议潮虽然一个才十七岁,一个才十五岁,但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李家也有不少才俊,史敬奉当时就收下了张氏兄弟,把他们一个带在自己身边,一个放在李继言身边。现在这哥儿两个正在马道边等候自己的主将呢。但是就算这样,史敬奉还是觉得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本来遇事的时候身边还有一个李继言和另一个校尉石宝山可以商议事情,现在石宝山被派去替回李继言在当金山口筑城,而李继言则要西进驻守旧玉门关,史敬奉顿时觉得身边空落落的。
李继言对此也是感慨万千,道:
“出塞的时候,谁能想到短短两个月我们就能凭借着两千人收复了这么大的一州呢?你也真行,才几天时间,就拉起了这么大的军队。”
史敬奉却道:
“拿下容易,守住难啊,一想到就凭我们这七千人,要和尚塔藏的几万大军一搏,我就睡不着觉啊。”
以前年轻的时候想统领大军独当一面,像王忠嗣将军那样立下不世功业,现在真的独当一面了,史敬奉才晓得独当一面真难,难就难在要自己思考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个人承受巨大的压力。李继言显然没有史敬奉这样的感受,轻松说道:
“兵不精不怕,只要见过血就行了。”
到底是旁观者清,史敬奉若有所思地道:
“继言,你的意思是?”
李继言正色道:
“瓜州吐蕃守军不多,将军可以提兵攻略,一来恢复故地,二来锻炼新兵,三来可以获得地利。君不闻玉门关就在伊吾路头,瓜州瓠河南岸乎?玉门关离此不过三四天路程,只要能取得玉门关,何惧甘州敌军呢?那时只要严守当金山口,即使末将守不住汉玉门关(在敦煌西北80公里处,唐玉门关在敦煌以东),也能变三路夹击为一路敌军,等到尚塔藏领军到了沙州城下,陈国公怕不得已经拿下甘州了。”
如同心头的一块巨石被搬走,史敬奉感到一阵轻松,正要答话,就听到张氏兄弟两声公鸭嗓子喊道:
“爹爹!”
接着就听到张谦逸的声音道:
“史都督,刚刚北哨送来两个人,是瓜州来的,要请大唐天兵去解救瓜州百姓。”
史敬奉和李继言对视一眼,一先一后往城下走去。
腊月就快到了,过年的气氛在长安又渐渐浓厚起来了,即使是身处大明宫内,李诵似乎也能够感受到长安大街小巷上蒸腾起的喜庆气氛。不过这个时候李诵大帝过年的心思却没有几分,这个时候的李诵大帝,正在全心全意地扑在西北战局上,连宝贝幼宁公主都顾不上了。
“陛下,幼宁公主已经快十五岁了,该给她物色个好驸马了。”
知道李诵在忙军国大事,王皇后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公主这么大了还没有定下驸马,那怎么成呢。不过李诵的态度并不能让王皇后满意。李诵稍稍抬了抬头,道:
“找驸马是吗?幼宁才十五岁,还早呢。”
王皇后一阵愠怒,道:
“陛下,臣妾当初嫁给陛下的时候,才十三岁,生太子的时候不过才十五岁。陛下现在还不为幼宁挑选驸马,难免会惹人非议的。”
听王皇后说起当年的萝莉往事,李诵脊背一阵恶寒,忙把手中的文书放下道:
“非议什么?”
王皇后道:
“知道的人都知道是陛下为女儿们好,不知道的却瞎嚼舌头根子,说臣妾的不好,不待见别人生的女儿。”
李诵道:
“皇后,赵国公的上书朕也给你看过了,朕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打算先从宗室开始推行,皇家女儿不到十七岁不准下嫁你不是也赞同吗?既然这样,又何必在乎外面怎么说呢?天家的事情,还轮不着外人来非议。”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四)
更新时间:2009…3…28 15:28:48 本章字数:3165
不过当李诵召见了吕元膺后,才知道这事情非同一般了。造谣中伤的是王皇后,可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谣言指向的目标是太子李纯。王皇后是太子的生母,指责王皇后失德进而暗示太子从小没教育好,这种卑劣的伎俩虽然拙劣,却便于流传,所谓谎言说了一千次就成为真理,气得李诵七窍生烟。
更让李诵震怒的是,这些谣言还是配套进行的。坊间流传,太子薄帏不修,私德有亏,所以皇帝陛下把太子派出去带兵,让他离宗室远些,同时也方便自己挑选新的太子。谣言还说,皇帝陛下操劳国事,已经有所恢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一饭三遗矢”,有的地方官员还有士子甚至鼓动百姓去为皇帝求神拜佛,祈求皇帝身体安康。
吕元膺又奏报说,最近远离长安的地方,有些高僧、神仙,开坛布法时大放厥词,指责皇帝灭佛灭道,必然会招致天谴,目前这股妖风邪气已经波及到了长安。
浙东、浙西、岭南、淮南、江西等地节度使也先后有奏折进京,称在江南等佛法昌盛之地,颇有妖僧蛊惑人心,甚至有部分崇信佛法的官员也对朝廷有所微词,目前地方已经抓捕了部分所谓高僧,驱散了愚夫愚妇,但这股风气似乎还有继续蔓延的态势,请求朝廷给出指导。
佛法在中土弘扬已久,虽然佛儒道之争一直没有停歇,但是佛法确实已经深入人心。除了韩愈是坚定的灭佛派,刘禹锡、柳宗元和白居易等新政中坚都信奉佛法,而韩愈的灭佛也是出于对外来文化的歧视。为了平息朝廷内部的反对声音,李诵特地在谕令中指出:
“出家之人,何必夺在家之人口食。信浮屠法,不在香火而在修行。”
事实上这也是为剥夺寺院道观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