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海中回响的却皇太极对于多尔衮的评语。
“可用其勇,万不可委以枢密!”
这句话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曾经无次在很私下的场合提及。现在的孝庄终于明白了这句话中的意思。
从皇太极驾崩的那一刻起,多尔衮所展露出来的野心就让这个蒙古女人目瞪口呆。
不是说好要扶助福临为帝的么?为什么还要吞并镶黄旗?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的自立为皇?
好在那个时候还有郑亲王等老派满洲实力的牵制,更有豪格的争夺,多尔衮终于没有如愿,还是立起了福临小娃娃。
可这已经不是当初孝庄和多尔衮密谋的那种结果,因为这是多尔衮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面对巨大压力之时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孝庄本就不是一个沉溺于后悔之中顿足捶胸地女人,虽然现在的多尔'愈发地飞扬跋扈,且时时有不轨之心,可自己不择手段的委曲求全,终于让这个野心极具膨胀的多尔衮没有跨出最后一步。
可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谁也不敢保证。
万一哪一天多尔'要是撕破了这道窗户纸,可就是孝庄母子的末日了。
多尔衮手握重兵,就连宫中宿卫都是他的人,要想对付谈何容易?
即便是冒着巨大风险把豪格再次启用,也同样被多尔衮一脚踢了出去。豪格最多算是能够在外围牵制多尔'地一个力量而已,核心中枢的事情,他是帮不上忙的。
何况豪格和福临之间……若真有多尔衮倒台地那一天,现在的豪格未必就是第二个多尔衮。
所以孝直在委曲求全,一直在迎合多尔衮,同时密切关注局,寻找每一个机会。
多铎的战死,南征军的覆没,让孝庄看到了一点儿希望。
多尔'能够调动地兵力并不多,忽然就折损了一条臂膀,必然会四下抽调,这个抽调的过程很有可能就蕴含着机会。
赴死军的突然出现确实让很多人意外,尤其是赴死军在淮扬大战之后,还能迅速的发动河南战役,这样的速度根本就没有留给多尔'充分的准备时间。
自从知道赴死军正往开封运动之后,孝庄欢喜地几乎要哭了。
赴死军进入中原腹:,无论往哪个方向运动都对满清构成极威胁。这么快的速度之下,就是想撤下湖北地阿济格回防也来不及了,除非多尔衮愿意丢掉整个河南和直隶北部。
如果多尔衮真这么做的话,肯定会面临老派满洲人马地集体排斥,就算是他自己的阵营内部,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地声音,甚至是内部分裂也有可能。
所以多尔衮只有一个办法:抽调北方力量,尽可能的把赴死军阻挡在黄河一线。
这对孝庄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机会。
“好了,哀家也乏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诸位师傅先下去……”孝庄的头脑从来没有这么清醒过,屏退了这些那些比丘尼之后,低低的唤了一声:“海大富!”
“奴才在!”
也知道是从什么地方飘出来的,海大富如幽灵一般出现在孝庄的面前,还是那副弯腰缩肩的下人模样。
这个海大富就好像从来也没有存在过,又好像是永远都在孝庄母子身边一样随叫随到,至于他的真正身份,也只有孝庄知道了。
“郑亲王那里你去过了?”孝庄面无表情的问道,仿佛面前的海大富根本就是空气一般。
“奴才去过了,郑亲王怎么说?”孝庄心中期待而有焦急,语气上却半点也不露出来,依旧是不带丝毫情感的舒缓强调:“你一字一句的说给我听听。”
“郑亲王什么也没有说,不过热情的很,给奴才吃了茶,还问起万岁的学问。然后就没完没了的说起以前的事情……”
“郑亲王都说了些什么?有用没用的你都说出来。”
“郑亲王说的都是太祖以前的事情,什么十固山之盟和以前的八旗老王爷,后来一直说到太祖立国就没有再往下说。”
郑亲王是何等的老狐狸?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说这些少油没盐的闲话。孝庄略一思索,明白了郑亲王的意思:“我知道了,到晚间,你再跑一趟郑亲王府,就说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他老人家说的皇帝和我都应了,以后咱们大清也按照这个规矩办理。”
“。”
海大富佝偻着个身子就要退下去,孝庄忽然唤住他,十分郑重的说道:“此事之重大想必你也晓得,干系到我们母子的身家性命,也干系到大清的气运消长,万不可让人知道,就是圣上问起……”
“奴才晓得怎么对圣上说起,奴才绝对不会对圣上说的,至少十年以内不会说。”海大富低着头,神态虽然谦恭无比,言辞上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等圣上亲征了,里知道的事情多了,这事情总要会知道的。”
“十年以后?随便你吧……”孝庄笑的有点勉强。
“太后,”海大富又恢了谦卑的样子,小声问道:“鳌拜那里……”
“鳌拜那边先不要去了,他这个人最重是势力,局面不明朗之前就不必要他知道了。“”
PS:电脑故障,网吧写字,肯定粗糙,见谅(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更新时间:2009…10…29 20:31:51 本章字数:10176
山如虎,一江似龙,金粉形胜的南都城经历过太多的,自有一番不同于别处的风味。尤其是乌衣巷的风流卓然,虽早没有了名门大阀的绝代荣光,依旧是天下文人学子之圣地。傲笑文坛的世代书香者有之,做着白衣而公卿美梦的寒门学子亦有之。聚集了南朝多少诗词雅仕,又有几许洒脱快意,尽是凝聚于或七言或词牌的文章当中。文坛之盛,敢称天下雄冠。
文采卓然诗词风流,最是这临江一楼。
临江楼者,并不临江,看似是三家联号的大酒楼,实则是一家独号。因本朝太祖洪武皇帝立国之前,曾于魏国公等开国功勋于此处定下攻伐天下的大计,魏国公又留“肯容铁骨立临江,弄鼎还须在一楼”的诗篇,故而得名。
自龙凤年间开始,临江楼的声名已远超别处,成为江南文人雅仕聚集厮会的第一场所。
三层阁楼的四壁上早提满了历年间名士大儒的绝妙文字,就是那些隔板、屏风等处也满是百年精英的心血之作。这临江楼布置的更是斯文雅致,就是提壶走茶的店伙也能随口吟出几句妙文。谁要是能在者临江楼一展笔墨,留下三五佳句,也是足以自傲的美事。
如今天下纷争烟四起,圣君在位上下齐心,正是刷新鼎革中兴国朝的大好机会。从各地蜂拥而来的读书种子更是与日俱增,这些满怀希望信心十足的文人无不抱着一跃龙门布云雨的宏图大志,哪怕是省下几天的饭钱,哪怕是把随身的行李变卖了,也要在这临江楼叫上一壶清酒,借以抒发胸中宏大抱负。
在这临江楼中,说些诗词赋的调调儿,实在是让人小看。弄一手的锦绣文章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小才子罢了,真正的大才子就要为国家出力为圣君分忧,要是说不出几套展布经济经天纬地的惊人言论,就不算是来过临江楼。
尤其是在下,东林人在朝堂中日渐崛起,指摘政局风评人物地风气更甚,什么样的惊人之语也不会感觉意外。
“小弟自幼喜好诗词,虽不敢说与李比肩,却也算是笔下风生纸上云起。然国朝危急,小弟毅然抛下歌赋诗词,专一的学习兵书战策,已略有小成。欲献一计与朝堂诸公,足可驱逐蛮夷再造我大明河山……”二楼的大堂之中,聚集了五湖四海的读书种子,这些人根本就是囊中羞涩,估计买一壶酒水也要把全身的铜板凑齐才够,偏偏做出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的斑斑大才之状:“如今圣君在位,君臣合力,民心士气已达鼎盛,只要用我为帅……”
个年轻的读书人竖起三根手指,大言不惭的说道:“只要用我为帅,三月之内,可光复北都,半年之内,兵锋扫荡两辽。到时候,犁厅扫穴,献俘于君前,等闲事尔。小弟也不贪图朝廷厚赏,大事一成,必归隐乡野与山林为伴与鹤鹿为伍……”
“北地沦丧。百姓陷与水火热。如何能等三月?”这边地话音刚落。那边又有人大肆鼓噪。牛皮比刚才这个吹地还大:“小弟不才。也是熟知兵家战阵通晓逗引埋伏。六韬三略已是倒背如流。只要朝廷给我三万人马。一月之内。可兵至长城。锁死各处隘口。让满州跳梁群丑匹马不得出关……”
“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