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公事?张居正今日里进宫觐见李太后和朱翊钧,要求重开经筵。

所谓的经筵,其实就是为帝王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立的御前讲席。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出了有着一颗仁怀天下的心之外,也是需要明白事理的。更何况,朱翊钧如今年岁还是有些小,这说起来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说起来,为何叫做重开呢。经筵这一惯例,从汉朝以来就有了。历经一千多年,这一惯例也是深入了历朝历代,之后的各个朝代,这一惯例从未被废除过,而且是越发地制度化。

尤其是大明朝,对于经筵是极度的重视。明代,经筵这一惯例始终都有,自从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开始了。不过一开始,并没有规定时日,也没有规定过场所,有些随性。只不过,明朝之初的哥哥帝王,大都是勤政好学的。那时候的经筵虽然没有制度化,但是对于教化圣人之贤,却是毫无大碍的。出了并没有以“经筵”这两个字来命名之外,效果完全是显著的。

直至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继位,因为年幼,大臣们恐其不能自律,所以当时,柄政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上疏请求开经筵。从此,大明朝才有了“经筵”这一制度。

一开始的制度非常简单,每月的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每月共有三次进讲。皇帝驾临文华殿,听取。若是遇到寒暑天气,则会暂时免除。

到了后来,经筵制度也更加详细起来,出了在每月规定的日子里说讲之外,还有每日一小讲,称之为小经筵。每旬还有一大讲,那场面更是壮丽的很,朝中能够排的上号的有学之士全都要到场。

这么频繁的讲席,用意十分的明显,就是在于要使得帝王的讲学不间断,那样才能长期的有效果。

这经筵,可以说是封建帝王,接受治国之道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了。

不过为何张居正,此番要上奏疏,要求重开呢?

原来,这经筵在大明,也是废除了很长时间了。

当年,朱厚照登基继位,为明武宗正德皇帝。一开始,正德也当真是勤奋好学。不过正德皇帝,可谓是大明朝历史上,最会玩的一个皇帝。一个那么贪玩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每日都来听这些大臣们唠叨。所以,自从豹房建成,正德搬进去之后,这经筵也就没有开过了。

而直到正德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所以朱厚骢继位为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因为这种得来皇位的原因,所以一直在担心会有人篡夺他的皇位,甚至就连他自己的亲身儿子也不放心。而且,嘉靖登基之后,便总是觉得下面的那帮子大臣对自己不服。

所以,嘉靖皇帝的这一辈子,算是一直在和自己的大臣们做“斗争”,而且最后,他也赢了。不论任何人,认不认同他,最起码都知道,只有他朱厚骢才是大明朝的帝王,才是皇帝。

不过,忙着做这些事情的嘉靖皇帝,前期倒还是开过经筵。而后期,把自己关在深宫之中,迷恋炼丹之术的嘉靖,有怎么会去听这些。

等到朱载垕登基为明穆宗隆庆皇帝之后。隆庆的那个性格,那种被嘉靖皇帝给压抑出来的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变化。而且,朱载垕为人是在太过懒惰了。

再加上,自从嘉靖一朝开始,明廷内阁之中的斗争就不断。也没有大臣提起过重开经筵这一事项。

到了如今,年方十岁的朱翊钧登基继位了。朱翊钧这一朝,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

皇帝年幼,需要智者的教化,将来才能够执掌朝政。

朝廷内部安定。持续了几十年的内部斗争,如今随着高拱的黯然离开,也全部都平定了下来。虽然说如今,由冯宝和张居正两人把持朝政。冯宝是个太监,即使他再过有才能,身上一些太监的脾性还是不变的。而张居正,如今也是变得不如从前那般,开始骄纵起来了。

但是,这两人能够将国家治理好,所以也就这么着了。

重开经筵,自然是一件大事,而且还是一件很重大的喜事。

不过,张凡倒是能看出来,张居正要求重开经筵,是别有用意。

第486章 逃避烦恼

“老师觉得,此事如何?”朱翊钧将伺候他的太监宫女全都屏退,又用起了这个称呼来唤张凡,“张先生要求重开经筵,这件事情,看来如何?”

“陛下的意思呢?”张凡并没有马上回答,他总要先问问朱翊钧自己是什么意思,那样才好说话。

“嗯……”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张先生的奏疏如今也是刚刚上来,朕看了之后就找了老师过来,并没有怎么细想。不过,朕倒是觉得,这么着也不错。朕并无贬低老师之意,只是老师虽然教导朕非常之好,但是朕如今毕竟还年幼,而且对于治国之事,有很多细节还不是很清楚。张先生能开经筵,为朕讲解,朕觉得这很是不错。”

大臣要求重开经筵,为皇帝讲解。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而且,张凡听朱翊钧的意思,显然,朱翊钧也是觉得这很不错,愿意认同。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张凡自然是应该马上说话,同意的。可是现在,张凡却是犹豫了。当然,他还是会赞同重开经筵这件事情的,只不过在他开口之前,他心中却是有个疑问。

张居正请求重开经筵,表面上看上去,毫无问题。这也完完全全是一个尽忠职守,并且多有操守的官员所应该做的。扶持幼主之余,还要教导幼主将来的治国之道。

这若是放在以前,张凡也是完全不会有任何疑问的。但是现在,他可就什么都不一定了,特别是对于张居正。

朱翊钧见张凡半天都不说话,仿佛是在思量着什么,他心里面也不由得疑惑起来。他不知道张凡在考虑什么,或者说他根本就想不明白,张凡为何连这件事情都要考虑这么久。

本来,在朱翊钧看来,重开经筵本就是一件大好事。而张凡这位自己最为敬重和信任的太傅,肯定是会想都不想就直接答应下来的。今天,朱翊钧唤张凡来,除了说说这件事情之外,还有就是想要问问,关于张居正的事情。

毕竟,张居正乃是如今的内阁首辅大学士,若是经筵重开,张居正也自然就是主讲。虽然朱翊钧对于张居正也很是尊敬,以前见面的次数也多得是。不过那个时候的朱翊钧实在是太过年幼了。等到隆庆让张凡来教导朱翊钧之后,张居正就很少会往太子东宫去了。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现在的朱翊钧还不是很大,但是登基继位这件事情显然是让才不过十岁的朱翊钧成熟了不少。

那么,既然张居正是主讲,他就自然要事先好好打听一番张居正。当年太过幼小的他对于张居正的印象,如今已经做不得准了。

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才刚刚问话,张凡就打住了。

不过既然张凡在思考着什么,朱翊钧也自然是不会去打扰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等着张凡思考。

张凡所想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不过他所想的是另一方面。他在想,张居正要求重开经筵,会不会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老实说,如今的张凡,想到张居正的时候,用“目的”这两个字,让他的心里非常不好受。但是张凡却不得不这么考虑。

如今,除去了高拱,皇帝朱翊钧太过年幼,无法亲理朝政;而实则掌权的李太后,更是对冯宝和张居正二人非常信任,尤其是张居正,李太后最是信任不过了。所以,如今的朝中完全是由张居正和冯宝二人所把持。

而且,张居正心中一直怀有改革朝政的打算,并且张凡和冯宝都是认同他的想法的。如今的大明朝,不论是朝野上下,看起来是平平和和,丝毫没有一点衰败的景象。但是内里,却并不是太好,如今的这种景象太过脆弱了,很容易就会分崩离析。

而张凡,如今所担心的并不是张居正的这种想法,而是张居正打算如何来实现他的这种想法。

虽然说目前,一切还都没有发生,但是从这一次,张居正上奏请求重开经筵这件事情上面,张凡倒是有了些猜测。

朱翊钧当年是个聪明过人的太子,如今也是个聪明过人的皇帝。不过聪明过人,说到底也还是天生的。张凡明白,朱翊钧并不是那种勤奋好学的人。以前的那些,怎么说呢,有一半还是为了他的父皇和母妃。

如今,隆庆已然驾崩了,那么朱翊钧勤奋好学的动力就缺了最大的一项。

教导了朱翊钧这么长时间的张凡,自然是明白的很。倘若他在教导朱翊钧只是,还是像以前那些朝中的大学士那样说教的话,朱翊钧绝对是会兴致缺缺,提不起精神。张凡不得不来一次“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朱翊钧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