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硃安世从未见过宫内诏使宣诏,便大声呵斥道:“起来!你见了杜周要怎么说、怎么做,仔细给老子演示一遍。”
那诏使忙爬起身,一招一式的演示给硃安世看。硃安世照着学了一遍,其实倒也简单,车驾到了府寺,自然有人来迎候进去,杜周上前跪拜听诏,诏使宣读诏书,而后将诏书交予杜周即可。只要做足诏使派头,再不必说什么、做什么。让硃安世犯难的倒是宣读诏书。
他只粗识几个字,从未读过什么诏书,而且诏文字句古雅拗口,哪里能认得?
好在总共只有几句话,硃安世便叫那诏使一字一字念给自己听,反复跟读念诵,死死记在心里。等诏文记牢,硃安世才让诏使穿上自己脱下那套农服,让他靠着一棵大树坐下,掏出绳子,将他牢牢捆在树上,割了一块布塞住他的嘴。诏使呜咽点头求饶。
硃安世笑道:“本该让你赤着身子,吊起来冻成干肉,看你老实才让你穿了我的衣裳。你先在这里好好歇一宿,若你命好,这林子没有饿狼野狗,明日我就来放了你。”
随后,他拿了诏使的公文袋,坐到车上,命御夫驾车:“去扶风!”
御夫振辔,车子启动,回到驿道,向扶风疾驶。
不多时,已到扶风东城门,这时天色已经昏暗,幸喜城门还未关。
硃安世抽出刀,刀尖抵住御夫臀部,又用袍袖遮住,低声说:“你只要叫一声,我这刀就捅进你的大肠!”
御夫连忙点头,驱车过桥、驶进城门,门值见是宫中轺传车,皆垂首侍立,车子直驶进城,来到府寺门前,硃安世命御夫传唤杜周接诏,门吏上前报说杜周在右扶风减宣宅中,硃安世便命驱车前往。
远远看到街前减宣宅门,硃安世算好时辰,掏出一个小瓶,拔开瓶塞,递到御夫嘴边,命他喝一口。御夫骇极,却不敢不从,煞白着脸,张嘴喝了一口。硃安世命他继续驾车。刚到减宣宅前,车才停,御夫昏然倒在车上。
原来那瓶内是天仙踯躅酒'天仙踯躅酒:中国麻药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战国时期《列子·汤问》已记载神医扁鹊以“毒酒”为手术麻醉药,“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到东汉末期,华佗创制“麻沸散”作手术麻醉剂,可惜配方失传。据后世研究,有两种说法,分别认为其主药是莨菪子和曼陀罗。鉴于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已记载莨菪子,而曼陀罗药用记载则迟至宋代,因此本文从前者。莨菪子(lang dang):别名天仙子、羊踯躅(zhizhu)等,其所含莨菪碱成分可致人癫狂、昏迷甚至死亡。“天仙踯躅酒”一名为作者根据其俗名杜撰。',是一个术士传于硃安世,可致人昏睡。
硃安世学那诏使声音,挤着嗓子,向宅前高声唤人,门内走出两个门吏,见是宫中轺传车,慌忙迎出来。
硃安世继续挤着嗓子道:“速去通报执金吾杜周接诏!”
一门吏忙回身进门通报,另一门吏躬身上前伺候,又有两人也急忙奔迎出来。
硃安世下了车,吩咐道:“我这御夫又中了恶,他时常犯这病症,自带有药,我已给他服下,你们不必管他,片时就好了。”
门吏一边答应,一边躬身引路,硃安世手持诏书,进了正门。
天色将晚,杜周只得再留一晚,明日再行。
小儿关在府寺后院庑房里,贼曹掾史成信亲自率人监守。
减宣仍请杜周回自己宅里安歇,两人用过晚饭,又攀谈了一会儿。杜周见减宣一脸愁闷,心想最好还是能追回汗血马,于是作出诚恳之姿,劝慰了几句。减宣虽在点头,神色中却流露怨愤之气。杜周装作不见,知道减宣为了保命,定会尽力追捕,至于能否追回,则要看天意。若是减宣因此获罪,也怪不得我。仕途之上,本是如此。
于是他不再多言,回到客房,正在宽衣,侍者忽报:“黄门传诏至!”
杜周忙重新穿戴衣冠,急趋到正门,减宣也穿戴齐整赶了出来,黄门诏使已手持诏书大步走了进来。杜周和减宣忙跪地听诏。那个黄门展卷宣读诏书,原来是京中发遣罪人谪戍五原,才出长安十几里,有罪人生乱逃亡,诏命杜周回京治办缉捕。
那诏使读罢,将诏书递予杜周,杜周忙双手接过,在地下垂首道:“杜周即刻遣人查办。”
那黄门点点头,问道:“皇上问汗血马查得如何了?”
杜周忙答道:“汗血马尚未追回,但已捉得一个小儿,与那盗马贼甚有关系,正监押在府寺中。明日带回长安,再查问。”
黄门点了点头,道了声“好”,略一沉吟,转身就走。
杜周、减宣忙起身相送,杜周见那黄门身形魁梧,仪表堂堂,以前并未见过,左右只有两盏灯笼,灯光昏昏,看不情样貌神色,他方才听这诏使声音似有些异样,但也无暇细想。
两人一同陪送诏使出了府门,减宣命人服侍黄门去驿馆安歇。
拜送诏使离开,杜周即命人星夜赶回长安,告知左丞刘敢,连夜率人赶赴北边查办此事。吩咐完毕,才又和减宣道别,各回房中安歇。
躺下后,杜周不由得又回想那黄门言行,越想越觉不对,但一时又想不出哪里不对。
正在辗转反侧,门外侍者忽然敲门急报:“大人,有刺客!”
杜周忙问:“什么刺客?在哪里?”
“右扶风府寺。”
司马迁只得抛开杂想,安下心来,继续写《孔子列传》。
年轻时,他曾师从孔子第十一代孙孔安国,又曾游学齐鲁,走访儒林故旧,孔子身世大略都记得清楚。但提笔开始记述,需要援引孔子言论时,却觉得心底发虚、落笔不安。现在世传今文《论语》,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后人伪造。
五十多年前,还是景帝末年,当今天子王兄、鲁恭王刘余被封于鲁地。刘余好宫室犬马,为扩新殿,毁坏孔子旧宅,匠人从墙壁中发现大批竹简古书,其中便有《论语》。'《汉书·艺文志》:“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是秦颁布挟书禁律后,孔子后人所藏。简上文字状如蝌蚪,是秦以前古文字,无人能识,只有孔安国能读。孔安国将这批古书上献朝廷,藏于天禄阁中。不知何时,这些古书竟都已不知去向。古本《论语》也随之消失。'何晏《论语集解·序》:“《古论语》,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本来石渠阁秦本《论语》尚可以引以为据,现在也被人盗走。
当今天子继位以来,罢黜百家,独兴儒术,现在却居然找不到一本真《论语》!
想到此,司马迁心中窒闷,愤愤搁笔。卫真在旁边正手握研石,碾墨粒、调墨汁,见司马迁停笔闷思,瞅了瞅案上竹简,文章停在“孔子曰”三个字,便小心问道:“主公又在为《论语》烦恼?”
“所引《论语》不知真伪,叫我如何下笔?孔子少时贫贱,一生困厄,曾被困于陈蔡,断食数日,几至于饿死。我师孔安国曾引孔子之言诫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你却看今世所传《论语》,孔子居然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哪里是孔子?分明是饱食终日、富极无聊之语!”
“主公何不去向扶卿先生请教?”
“是了!这两天事情一乱,头脑发昏,怎么竟忘了他?”
扶卿也是孔安国弟子,曾得孔安国亲传《论语》'王充《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后被征选入太学,作博士弟子。
司马迁立即起身,带了卫真出门,驾车去太常寺,到太学博士舍中寻扶卿。
到了一问,才知道扶卿出任荆州刺史,半年前就离京赴任去了。
卫真纳闷道:“朝廷只立五经博士,《论语》不属五经,扶卿只精于《论语》,为何能升任官职?”
司马迁道:“听说他后来师从吕步舒,习学《春秋》。吕步舒曾官至丞相长史,今又为光禄勋,为皇上近臣。想必扶卿是由此得官。”
卫真摇头:“看来学通五经,不如拜对一师。”
司马迁叹道:“这便是今上高明之处——威之以杀,令人丧胆;饵之以禄,使人骨酥。”
离了太常寺,正要上车,司马迁见前面走来一人,身着儒服,样貌清癯,看着面熟。那人见到司马迁,急趋过来,躬身拜问:“学生简卿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