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元104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意渐浓了……
    大地萌发出勃勃生机……
    “陛下,这份计划书应该没有问题了!”赵泽兴奋地丢下笔,吹干了宣纸上的字迹。
    仁宗负手站在窗前迎着温暖的阳光打了一个哈欠,悠悠地说道:“真累啊,没想到拟定一份国家改革的草案竟然如此复杂,朕以前想的过于简单了”
    “陛下的心情是好的,只不过朝廷上下盘根错节的人事很难一时理顺,官吏的裁减更不能急于一时,否则新法很难实施,当今之急务是任用能者,树立起陛下绝对的权威,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教育要从娃娃做起,如今咱们大宋的县学只是刚刚起步,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银两支持全天下的县学,所以这私人兴办县学一事,还得陛下主持大局”
    “这个倒是好办,朕今日就可命吕相起草‘民间兴办县学’的折子,难就难在‘皇家大学’、‘皇家军事学院’,去年边关战事频繁,朝廷的武将损失很大,不少悍勇之辈虽作战勇猛却多不知兵法谋略,懂诗书者更是甚少,乃至战事屡败,曾有翰林学士提议在京师兴办武学让武人多读诗书,可是今年初西夏有求和的迹象后,大臣们又开始反对兴办武学了,还举例说古代名将如诸葛亮、羊祜等人都没有专门学过孙子、吴起兵法,而本朝专门开设武学,实在没有必要,朕颇苦恼,朕知道未来有军事学院,培养出不少名将,不但四夷臣服,就算武人也很少有叛国者,可是,卿家你也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故此朕所虑甚多…”仁宗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所担心的事。
    “陛下,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百姓所受的教育还很有限,一些没读过诗书的武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论是权力还是财富都能腐蚀一个优秀的人,放在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赵泽先退了一步,接着说道“毕竟那些作乱者都是少数,这皇家大学、皇家军事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信仰陛下,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臣以为多说一年,只要从这两所大学中肄业的生员中有杰出者涌现,以后的事就会好办的多”
    “卿家所言极是,朕是多虑了,这个问题你我已经讨论多次了,既然是大势所趋就这么办吧,朕会叮嘱吕相办好此事,不过前期教官一事,朕的人选不是太多,武学兴办之初教授只有武训一人,一旦开始受业,人数恐怕少不了,朕打算选拔禁军中的优秀之人到军事学院学习,还有原国子监中的武学学生可能也会转到军事学院,如此算来,人数恐怕在千人之多,京师的土地有限啊,国子监又不能马上撤掉否则不少老臣会拼了命跟朕较劲,阻碍军事学院的设立”
    “陛下,至于军事学院一事,臣以为祥符附近的皇庄所占之地甚广,距离狼山又近方便设立校址,只要陛下一句话,便可以即日开工”
    “如此甚好”仁宗走到案前,伸手拿起赵泽执笔的那份改革草案,又重新过目了一遍,在每条的对策下多停留了片刻,觉得还很满意,才回过头跟赵泽提起别的事。
    才说了一半,内侍在门外高声启奏道:“陛下,丞相吕夷简,御史中丞王振拱,谏院欧阳修,有事求见,已到东华门外了!”
    “这些人真会找时候”仁宗叹了口气,回答道:“让他们到垂拱殿候着,朕一会便到”
    “是,陛下!”
    内侍离开后,仁宗朝赵泽笑了笑,和善地说道:“朕方才说的事,爱卿回去考虑考虑,此事关系到你日后参政,朕只有这一个好法子了,若非如此堵不住那些闲人的嘴,好了,你也累了一个月了,回府去吧,朕过几日在传你进宫,交代具体事宜”
    “好吧,陛下,那微臣就告退,陛下您也操劳了许久多保重龙体啊”
    “爱卿的一片心意朕知道了,回去吧,朕等你的好消息”仁宗端起茶碗。
    赵泽会意,深深一揖后,退出了御书房。
    后来的事,赵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庆历三年,四月。
    我和赵祯陛下共同起草了一份绝密的:帝国改革草案。
    这份草案涉及了数个领域,耗时一个月有余。其中,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吏治、外交,是本次改革的重点,由我执笔,赵祯陛下牵头,将每一领域涉及到的重大问题都写了进去,因为是草案,我和赵祯陛下只能在大的方向上作出规划,至于内中的细节,还需要日后中书省的能人们细细推敲。
    不过陛下的心情很急切,在我离开皇宫之际,他便开始实施计划了,首先是我们讨论过多次的教育改革草案。
    这份草案,涉及的是信仰的问题,赵祯陛下很清楚信仰意味着什么,他知道儒学在未来扮演的角色,他绝不允许国民丧失自己的信仰,也不允许那些乱七八糟的思想、不良习惯毁坏整个帝国的礼制,他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更完美的儒学,我称之为:王道之学!
    这门学问,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制,帝国需要拥有:大学、州学、县学,这样简洁而又能有效培养有用人才的学校,为了将来的需要,还要开设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学院,赵祯陛下称之为:皇家技术学院。
11。帝国蓝图 II
    这些学院会分批开设在几座繁荣的城市中,初步统计,汴梁要设立十所,南京两所,西京一所,北京一所,苏杭富庶之乡要开设三所。
    至于具体的学科,除技术学院外,全国大学、州学、县学,一律只学两门专业课程,文学和理学。
    文学是以儒学经典为主,赵祯陛下已经让翰林院的学士们开始起草课本了。
    理学也叫格物之学,赵祯陛下尤其重视这门学科,为了让他的帝国早日腾飞,他命我跟苏素尽快起草一份理学课本,然后交给翰林院的学士,他想在十年内培养出一批初级的科学家,我想这个应该不难。
    但是问题是,经费,教育经费从哪里来,三司使姚仲孙上报的税赋收入平均下来每年在一千万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可以达到两千万,可是这已经是极限了,要不是沿海的几处市舶司庞大的吸金能力,也就是通商口岸,帝国的税赋会少很多,至少三层。
    我曾提议用未来的技术开挖矿山,源源不断地开采出地下的金银供帝国开销,可是赵祯一眼便看出了问题,他马上拒绝了,还郑重地对我说:“我的帝国每年可以出产多少粮食、多少金银、多少货物都是有数的,如果有一天朕忽然从内库中取出了本朝积累了几百年的金银,这些金银一旦流向了民间,你说会有什么事发生!”
    我猛地醒悟过来,说道:“陛下,要是那样的话,很可能在一夜间引起帝国的崩溃!”
    “对了一半”赵祯对我说,“不要忘记了,本朝还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居多,这些百姓有半数以上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就算民间的金银多到不值钱,可以当石头砌墙,我的帝国也只是元气大伤,不过朕不想那样”
    “要是这样的话”
    据我所知,一个古代的国家如果想在短时间内用正常的手段获取巨大的税收,海外通商是最快的途径,其他的都很慢,因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但是,帝国的边疆很不稳定,就像坐在火药桶上,时刻都会有战争爆发的危险。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外忧内患,改革才起步,还未触及那些根本的利益,所以阻力还没感觉出来,万一哪天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响起,我该怎么办,或者说赵祯陛下该怎么办。
    也许,还没等我来得及考虑这些细节,战争已经开始了。
    那是庆历三年,五月发生的事。
    月初的时候,镇守边关的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大人给朝廷写了一封书信,建议:君臣勤修政事,理由是‘灾异现象屡次出现’。
    这封用心良苦的书信由丞相吕夷简在早朝时宣读,
    主要内容有六点:
    1。灾异现象屡屡出现,朝廷内外大臣必须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2。朝廷派遣使臣前往全国各地,审理各种刑事案件,减轻刑罚,
    3。全国各州县长官对当地贫苦百姓进行统计,一些实在生存不下去的老百姓应由官府予以救济,
    4。凡在宋夏战争中伤亡的将士之家,朝廷应予以适当的抚恤,
    5。边境之民被西夏军队掳掠者一律由官府负责用钱将他们赎回;
    6。各地官府不得强行督催百姓因贫穷而拖欠国家的赋税,等等。
    范仲淹大人认为倘若朝野上下下大力气解决了上述问题,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我也非常赞同范仲淹的做法,还写信支持他的主张,一个月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