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月,富弼出使辽国带去增加的岁币十万,银十万。
同年五月,西夏宥州(今陕西横山西北)侍中默香及其属下堪嵬、布遇乞归附我朝,陛下赐钱十六万。
六月,杭州知州郑戬征调杭州三万丁夫整治西湖(钱塘湖),以利民田灌溉,国库出钱三万。
除此之外,还有每个月各州各县的支出,耕具、粮种、灌溉、雇佣等等,到了节日还得花上一大笔,请和尚道士做场法式,吹吹打打热闹一番,像四月八日佛生日,端午,六月六日催府君生日,七夕,中元,立秋,秋社,中秋,重阳,天宁节,立冬,冬至,十二月除夕!
最后,是那最为烧钱的战争,只见章得象大袖一甩,来了个狮子大开口,说道:“今年我朝边关战事,国库支出一千七百九十八万二千一十二贯,民间损失未计”
“有这么多?”殿下文武惊呆了。
“当然有这么多”章得象不动声色地回答,好像一尊泥菩萨一般。
“众卿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我朝的现状了,大家以为如何啊!”仁宗在最后出了道难题留给朝中百官。
有心的人早就从仁宗的语气里嗅出了风雨的味道,不过这场风雨会从哪里开始,那得看仁宗怎么想了。
也许庞大的帝国需要清扫一下了,需要找个人,帮她洗个澡,换身衣服,让她重新焕发光彩,亮丽动人!
庆历二年十月末,宋帝国的黄金时代来到了,随之而来的是分娩时的阵痛,重见光明时的喜悦,以及千年之门的开启,风靡世界的宋风即将漂洋过海,也许这就是未来吧,正如世人们即将看到的样子。
巳时(9点)
太阳热情不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汴梁城依旧热闹、繁华。
明媚的汴梁郊外
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旧宋门走来。不远处跟上来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随着一位骑马的老者、两个边走边说话的小书童,他们从京郊的田野里一路走来……
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里船只往来,粮船云集,满载货物的商船吃水很深,有的已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仍在河中行驶逆流而上,纤夫们的吆喝声,船夫的摇橹声此起彼伏,仿佛一曲天然的交响乐,回荡在汴河的两岸。
岸边,汴梁的百姓们悠闲地漫步在街头巷尾,喜悦之色难以言表,早就写在他们的脸上、身上,举手投足之间。要说挥汗如雨是他们的最爱的话,那摩肩接踵就是东京庶民生活的家常便饭,这样的情景在大宋朝可不多见,全国上下,能够数得上名号的也不过六座大城能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那就是:开封、洛阳、临安(杭州)、大名、应天、镇江。
其他的城池还处在发展之中,不论是人口还是商业的活跃程度、文化的氛围,远没达到以开封为首的六大城市的水平。
暮然回首间,不难发现一桥飞跨在汴河两岸,姿态优美,精巧动人,宛若宫中苗条的舞女,在作飞虹之状,极尽柔美轻盈之态,让人遐想不已。
闲来无事之时,沿街率性而行随处玩赏、不拘一格,打发着时光,愉悦着身心,或是在茶馆中品茗休憩,或是在路边看相算命,或是在饭铺就餐。能够身居在汴梁,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生机勃勃的街市
雄鸡报晓之时,皇宫里也听到了。宣德楼前的豪华店铺随即洒水净街,敞开了宽敞的门面,店门上扎起了彩楼欢门,沿街的铺子也路陆陆续续开了门窗,挂上了锦旗幌子,擦亮了招牌柜台,小二哥出现在店门前吆喝着招揽生意,作揖鞠躬不在话下。
午时,街市中的行人多了起来,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闺秀,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人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总之一句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至于城中的代步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还要属庐州产的自行车。
这车子不但外形美观,还坚固耐用,很受当地豪门子弟的追捧,连儒林士子们也有不少人迷上了自行车,以至于外出游玩时一定要边推着自行车,边同友人吟诗作乐。当然,这只是开端,至于那些不能随便走出家门的大家闺秀,一般是托人买回家中,在平坦的院子里跟丫鬟婆子们骑车嬉戏,这样一来她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多了一样不可思议的活动。
当自行车这一新鲜的事物出现在汴梁街头时,骑车的服饰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自从庐州兄弟作坊在汴梁城的‘风光脚踏车行’开张以来,一家名为‘贵人锦衣铺’的大商家也大张旗鼓地在皇城东角楼街巷北去宝箓宫的闹市街上安家落户。
第一八五章 风俗
这家店铺的主人复姓上官,单名一个清字,现今已经举家搬到了京师,庐州的生意暂时交到大夫人龙丹凤手里,这龙氏夫人本家是庐州开当铺的,尽管家业没多大,可是龙丹凤自小就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了,所以对于生意上的事,她很清楚,无论是记账还是交易,只要她做过的都不会出差错。
当年上官清娶龙丹凤也算是缘分,若不是岳父大人龙老爷子曾经夜宿过兰花楼,无意中听姑娘们提起上官家的少当家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堪称庐州最年轻的商人,他还不会动心,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女儿嫁给读书人的,可是读书人一般都没有多少钱,除非是进士及第了,才有出头之日。
这上官清早年也是风流倜傥之人,满腹才学自比谪仙人,可是一连两次的落地,让上官清彻底失望了,本来就想这样算了,以后跟着父亲经商吧,可是上官老爷子并不希望儿子,这么年轻就去经商开青楼,经过三番五次的鼓励后,终于让上官清下定决心,用功读书考取功名。
时光一晃,青春几何,三年后上官清到了娶亲的年龄,庐州城中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不乏其人,不少有权有势的老爷都托了媒婆前来说亲,都说自家府上的千金是如何如何美貌、如何如何贤惠,堪比那卓文君、花蕊夫人。这郎才女貌、牛郎织女乃是天作之合!
上官家的少爷您好福气啊,不管是哪家的千金只要是娶过门那都错不了。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晚辈的需要言听计从。
对于媒婆而言,这牵线搭桥也是律法和古礼规定的,殊不知大宋律例有云:为婚之法必有行媒一说,还有《诗经》中也说过“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若是真的能够促成一桩美满的婚事,这媒婆也少不了大大的好处,那句流传在市井之间的“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呢,媒人的口,无量的斗,这里边究竟有多少不实之处还有待考究。
先不提有多少媒婆去过上官家提亲,只说有一日上官清在河边钓鱼的时候,跟班的小厮送过来一张帖子,帖子上有诗云: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落笔处署名:丹凤。
看那浣花笺上俊朗的笔锋,上官清为之一动,忙回帖一张,写到:
庐州一日一局棋
落笔处署名:清
从那之后,龙丹凤跟上官清日日书信相通,直至水到渠成的那天。上官老爷问儿子的意见到底想娶哪家的千金,这上官清才将梦寐以求的意中人说了出来,并重金聘请本城的‘金牌红娘’薛婆婆出马,到龙丹凤家提亲。
薛婆婆可是本城的名人,面子够大,声誉也非常好,有她做媒这上官清和龙丹凤便走到了一起,完婚、生子,家业蒸蒸日上,尽管上官清始终没考上进士,可是他和龙丹凤相爱的美谈却传开了,在庐州世林中刮起了一阵‘丹凤之风’,有不少才俊之士还专门写诗送去上官府上,希望得到龙丹凤的垂青,哪知人家早就是有夫之妇了,他们那份心思算是石沉大海了。
上官清和龙丹凤所生的孩子就是上官家的千金大小姐——上官宝儿。
爹爹上官清来京师的时候,上官宝儿也跟着来了,其实这是龙丹凤的主意,她要让孩子好好看着她那个风流的丈夫。
再说上官清,他能来京师开铺子,其实是暗地里接到了苏素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