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节: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演绎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其思维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结果比较确凿可靠。
(3)批判思维: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是否妥当,一面进行思维。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也包含对不同事物的批判。
具体来说,批判思维包括六大要素: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
(4)集中思维: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一种思维。
(5)侧向思维: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是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一样。
(6)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的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即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
(8)逆向思维: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
总之,关于思维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思维方式也就是那一些。比如求异思维按思维的方向性来分属于发散思维,但按照思维的逻辑性分也可能属于分析思维。而渗透思维、统摄思维和辩证思维,按思维的逻辑性可以是分析思维,按思维的科学性又可以是理论思维。
第二章每个优等生都要经过思维训练
(经过对北京十余所著名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优等生在思维上都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要成为优等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在思维训练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一位总经理毕恭毕敬地将一张支票递给某位思维培训大师后,面带羞涩地小声问思维培训大师:“先生,我不太懂思维训练,请您先告诉我什么是思维训练好吗?免得我在员工面前丢丑。”这位思维训练大师想了想说:“思维训练不难理解,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与妈妈教小孩子吃饭很相似。”
思维训练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高深莫测,从广义上来看,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不论是母亲教孩子学吃饭走路,还是老师教学生写字画画;不论是接受某种观念,还是养成某种习惯,从本质来说都是一种思维训练。所有的这些思维训练塑造了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什么样的思维训练就塑造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思维训练是件简单容易的事呢?不是的,通常专类思维训练是指一种狭义的思维训练,或确切地讲它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广义的思维训练是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涂鸦乱抹,而狭义的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创作。两质的本质虽然相同,但层次却有很大差别。
第12节: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如果说绘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那么思维就是一门更高深的艺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没有思维活动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就更谈不上什么智力活动了。不仅如此,大脑思维的简单与复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一个没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他的智力开发水平不会太高。而专业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即首先要知道什么思维是正确的思维、高级的思维和最佳的思维,只有弄清楚这些我们才知道训练的方向。
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老子的智慧高远深广,名动四方,经常有人从远方赶来向他求教。但是熟悉老子的乡邻却并不觉得老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在他们眼里,他不过是儿时的一个玩伴,现在的一个看管书库的小吏,一个和蔼平易的老头。
有一天,老子的一位邻居遇到老子正在散步,不禁好奇地问他:“老子先生,我常常看到许多有名望的人来你家拜访,他们来做什么?”老子和蔼地看着他年轻的邻居说:“他们是来求道的。”年轻人疑惑不解地问:“道是什么?”老子笑着说:“道就是虚无。”年轻人听罢不禁大笑:“虚无有什么好请教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虚无的东西,与其这样还不如学点务农经商的本领更实用一些。”老子听后并不反驳,只是指着街道旁边的房子对年轻人说:“年轻人你告诉我,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年轻人望着老子说:“房子当然是用来住人的,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情。”老子又问道:“那你告诉我,如果房子中间是实的而不是空的,它能住人吗?”年轻人说:“那当然不能住人。”老子笑道:“这样看来,‘空’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还是有用的。”年轻人听后若有所悟,忙恭敬地向老子施礼:“老先生请恕我愚钝,刚才听您所讲的道理我有些明白,但是不完全懂,请您再详细解释一下好吗?”老子接着说:“在常人看来,‘虚无’似乎是什么也没有,空空荡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一点用处。但是你知道吗?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无’就没有‘有’。就拿这房子来说,常人只看见‘实有’的用处,而不知‘虚无’的用处更大,‘虚无’其实是‘实有’的根本,要想真正把握‘实有’就得先认清‘虚无’是什么,所谓求道,其实就是指学习认识‘虚无’的过程。”
第13节: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许多人在初识思维训练的时候,都觉得训练思维是一件很“虚”的事情,它既不像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学语文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思维隐藏在大脑深处,看不见摸不着,况且许多人连思维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这就更让他们难以理解思维是可以训练的事实,因此人们将思维训练视为一件很虚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将它视为虚,进而将思维训练视为无用,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虚的东西比比皆是,空气是虚的,电磁是虚的,抽象的公式定理也是虚的,人的思想观念更是虚的,所有这些虚的东西谁又能说它们是不存在的,是无用的呢?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把思维训练视为一件很“虚”的事,是因为他们的思维缺乏深度,只看到事物“实”的一面,而看不到事物“虚”的一面,只理解视觉所见的东西,不能把握视觉所不能见到的东西。
思维训练看似很虚,实际上是实实在在的。首先从用途上来讲,不论哪一种实用技能训练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思维的训练,绘画本身是实的,但如果不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的创作规律等等这些虚的东西,是不可能画出好作品的。而当学生们在学习和消化这些技法和规律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接受一种绘画思维训练,是在努力塑造自己的思维模式,使之向绘画大师们的思维模式靠拢。其次从层次上来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训练,就越是呈现出虚多实少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们的抽象思维发达的原因,在信息社会如果想生存就必须掌握许多虚的技能。
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思维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独有的专利,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目前的思维训练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维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不修边幅,整日在市场上闲逛。古希腊的市场上不仅卖物品,也卖思想。经常有人站在市场中面对观众发表演讲。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讲美德。苏格拉底装着无知的模样,向年轻人请教说:“请问,什么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不屑地回答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告诉你吧,不偷盗、不欺骗之类的品行都是美德。”
第14节: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苏格拉底仍然装做不解地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那当然啦,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在军队当士兵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一位指挥官的命令,让我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布署图偷出来了,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