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和“领袖”墨索里尼1936年10月、1937年9月先后访问德国时,希特勒都说明了德国对中欧问题的立场,内中都隐含着要吞并奥地利的意思。他们表示理解德国的立场。但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的话常常是不可信的。因此他决定,他的侵略扩张计划对墨索里尼要严格保密,同时又要不断地向墨索里尼做工作,以争取墨索里尼支持他的侵略扩张计划。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要举行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字仪式。希特勒认为这是向墨索里尼做工作的好机会,于是派里宾特洛甫前往罗马出席仪式。行前,希特勒召见里宾特洛甫。这时,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计划已酝酿成熟,已定于11月5日向其主要军政助手透露。他先向里宾特洛甫透露了计划的大体轮廓,然后指示说:“你不要把我们的真实意图告诉他。但你要让墨索里尼忠诚于德——意轴心,忠诚于德——意——日同盟;还要让他理解我们争取生存空间的立场和行动。”
“元首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里宾特洛甫得知希特勒的扩张计划,感到很振奋,觉得自己有了施展外交才能的机会了。
参加完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议式后,里宾特洛甫单独会见墨索里尼。
“元首对您英明地决定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表示十分钦佩。德、意、日三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三国结成同盟就会不可战胜、战无不胜。”里宾特洛甫接着说:“德国一贯支持您在阿比西尼亚以及西班牙采取的行动,支持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利益。元首特别指示我,再次向领袖表示全力支持您的政策。”
“谢谢。”墨索里尼说,“去年我访问贵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希特勒很有魄力,很会治理国家和军队。我对德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深表敬佩。日耳曼民族组织性强,是个伟大的民族,很有希望。”
“正如您所说的,”里宾特洛甫说,“日耳曼民族是个伟大民族。但她的生存空间是不足的。许多日耳曼人不得不住在德国的邻国,忍受着压迫和欺凌。德国有责任帮助他们,但这要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我们十分感谢您一贯尊重我们在中欧的利益。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对奥地利及其他邻国的立场。”
墨索里尼回答说:“就种族、语言和文化而言,奥地利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问题不应被看作是一个影响意大利和德国关系的问题。我说过,现在再说一次,我厌烦派兵去保卫奥地利的独立,尤其是奥地利人如果不想再独立的话。我认为,奥地利永远做不成什么事,更不用说反对德国了。”
19。元凶摘下假面(6)
里宾特洛甫回国后立即向希特勒做了汇报。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明确表示不干涉奥地利并入德国,感到大喜过望。这使他坚定了迅速吞并奥地利的决心。
20。奥地利:死刑(1)
希特勒决定立即动手对奥地利实施吞并。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让总理府国务秘书汉斯·拉麦斯于2月4日晚上通知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冯·巴本,说总理决定免除巴本的大使职务,并尽快回国。
巴本得到通知后既惊又疑,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明白,希特勒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呢?他虽然不是坚定的纳粹分子,不是希特勒的亲信,但他在1936年春夏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与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进行了多轮谈判,终于在7月11日达成德奥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德国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但实际上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的卵翼之下。这是德国外交的胜利。他在谈判中迫使舒士尼格做出重大让步,是立了功的;希特勒心中应该有数,不应不公正地对待他。巴本想不通,整夜未眠。翌日清晨,巴本疲倦极了,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推测,希特勒之所以撤他的职,可能是“一石双鸟”,一是排除异己;更重要的是企图以此向奥地利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德国已不承认奥地利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了。
巴本被撤职虽然内心疑虑不满,但他不是一个挨了一记耳光就记仇的人。如果这记耳光是他的上级打的,他就更不介意。2月5日吃过早餐后,他决定立即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了解一下情况。
希特勒刚从柏林到伯希特斯加登别墅休息,精力尚未恢复,不愿见巴本。但转念一想,巴本善于出鬼点子,听听他对奥地利问题的意见也许不无用处,因此接见了巴本。
“我已决心把奥地利并入德国。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我尽快地达到目的吗?”希特勒满脸倦容,心不在焉地问巴本。
“元首何不将舒士尼格请到伯希特斯加登来谈一谈呢?我相信你们当面谈谈会有助于问题迅速解决。”巴本献计说。
听到这个建议,希特勒马上兴奋起来。他感到这是个好主意,就不顾已将巴本免职的决定,命令巴本回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见。
巴本立即返回维也纳,紧急会见舒士尼格。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企图和为人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会见希特勒不会有好果子吃,但不会见又会得罪希特勒,最终还是奥地利吃亏。他勉强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会见的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是什么具体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1936年7月11日签订的有关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的协定将保持不变;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继续遵守1936年7月德奥协定。
巴本又赶紧前往伯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让巴本回去告诉舒士尼格:他保证1936年德奥协定将保持不变;他只想讨论自该协定签署以来双方继续存在的那些“误会和分歧”。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答复感到满意。双方商定,会谈于2月12日上午举行。2月11日晚,舒士尼格在外交部次长吉多·施密特陪同下,秘密乘车前往萨尔斯堡,次日上午乘汽车越过边界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
巴本到边界上迎接舒士尼格。在汽车驶往伯希特斯加登途中,巴本告诉舒士尼格说:“你的运气真好,正赶上希特勒这几天情绪极佳。不过,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及指挥德奥边境地区德军的陆军主官莱希瑙将军和空军主官斯比埃尔将军,现在在伯希特斯加登别墅。如果你见到他们,请不要介意。”舒士尼格明白了一半:希特勒这不是要向我施加军事压力吗?但事已至此,再退回维也纳去是不可能了,只好说:“我不会介意的。我只不过是个政府首脑,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做不了多大的主。”
希特勒穿着冲锋队的褐色制服上衣、黑色裤子,身边站着三位将军,在别墅的台阶上迎候舒士尼格及其助手施密特。握手后,希特勒神情严肃地挥了挥手,说:“你们不要参加了。我只想跟舒士尼格先生谈谈。”
不一会儿,舒士尼格跟着希特勒进了别墅二楼的一间宽大的书斋里。从这里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和奥地利。
“总理先生这间书斋宽敞明亮。”舒士尼格恭维地说,“从这里看气势雄伟、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遇上今天这样的好天气,站在这里极目远眺……”
“我们不是到这里来谈风景和天气的。”希特勒厉声打断舒士尼格的话,粗暴地说:“你对德国采取不友好政策。奥地利的整个历史就是由对德国的叛逆卖国行为构成的。这种历史现在必须终结。舒士尼格先生,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已下定决心要使这一切终结。德国是一个大国,如果它解决它的边界问题的话,没有人会出来反对的。”
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狂吼感到十分震惊,但他还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希特勒说:“关于奥地利在德国历史上的作用,我与总理先生的看法不同。奥地利对德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完全等于零。我告诉你,完全等于零。”希特勒武断地说。
“总理先生,德国文化的成就有许多是奥地利做出的。例如像贝多芬这样的人……”舒士尼格辩解说。
“贝多芬?”不等舒士尼格说完,希特勒插话道:“我告诉你吧,贝多芬是在莱茵兰出生的。”
“但奥地利是他卜居的地方。许多别的人也是如此……”舒士尼格继续辩解说。
20。奥地利:死刑(2)
“也许是这样。”希特勒不愿再在历史问题上做文章,话锋一转,说:“我再一次告诉你,我负有一个历史使命,这是上帝赋予我完成的使命。凡是不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