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夜,英机又像幽灵般飞来,乱炸一通,不给非洲军片刻安宁。
  更糟糕的是,凯塞林和意大利人答应送来的汽油不见踪影——开往北非的意大利油船都被击沉了。
  油料一天天减少,眼瞅着即将告罄。
  隆美尔暗暗叫苦,赶紧发电给柏林,让国内宣传降调子,以免遭后人耻笑。
  很快,他又获悉新西兰旅正向德军的后方穿插,欲关门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战线。
  蒙哥马利初战获胜,众部下欲穷追猛打,被他拒绝。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巅峰状态,而隆美尔惯于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进的追兵,英军已多次领教,故蒙哥马利小追一阵就鸣金收兵。
  此役史称阿拉姆—哈勒法之役,或第一次阿拉曼之战,双方损失不大。
  德军损失38辆坦克,英军为28辆。
  人马本居优势的英军可得及时补充,而隆美尔的坦克丢一辆就少一辆。
  更重要的是,双方士气完全颠倒过来了。
  英军因战胜“沙漠之狐”而信心“与日俱增”。
  蒙哥马利也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制服了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老兵油子。
  这一切都对以后的总决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如隆美尔的作战参谋日后写道:这次战斗无疑是“沙漠战争的转折点,是各条战线一系列败仗中的第一个,预示了德国的战败”。
  蒙哥马利怡然自得,坐在帐篷里给远在英军的朋友写信:“现在的比分是一比零。
  这一轮是他发的球,下一次该轮到我发球了。“
  他信心十足地描绘自己的进攻蓝图,以履行来北非前许下的诺言:“把德国人赶出北非!”以后的一个多月里,两军均掘壕对垒。
  隆美尔在战线的己方一侧构筑了层层防线,埋下44万枚地雷,由步兵、坦克和大炮把守,号称“魔鬼乐园”。
  从何处冲过“乐园”,如何对付德装甲部队,成为蒙哥马利和部下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按当时通用的战术,攻方在与海岸平行进攻时,通常选择在远离海岸,切断守军退路。
  在选择打击目标时,通常从对方装甲部队开刀。
  但蒙哥马利别出心裁,炮制出“稀奇古怪”的战术,准备把主攻方向放在海岸一侧。
  其好处是一旦突破敌阵,既可向南迂回,也可直抵龙门,使对方难以把握自己的脉搏。
  同时,他选敌非装甲部队为首次打击目标,以重炮和步兵猛击之。
  待其装甲部队来援时,再出动在第二线的装甲部队与之展开装甲大战,以优势兵力聚歼之。
  此计划遭参谋们的非议,却得到英中东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情报参谋威廉少校建议择敌弱点,首先突破战斗力较弱的意军防线。
  蒙哥马利采纳了他的意见。
  蒙哥马利关心的另一问题是如何在赤裸裸的沙漠里以假乱真,屯兵于北线,对隆美尔打个措手不及。
  为此,参谋长德·甘冈和著名的欺骗部队A部队指挥官克拉克密切配合,连出妙招。
  他们把200吨汽油装桶后藏在深壕里;用遮阳棚和伪装网罩在坦克、炮车上,将其伪装成卡车。
  在开进时用卡车顶着大炮倒行,扮成卡车状。
  待其离去后,又在原地安放上千辆假坦克、假大炮,造成部队仍在原地的假象。
  在佯攻方面,英军大张旗鼓地在德国人眼皮底下调动部队,构筑工事,铺设油管,把电线杆架在阵地上充当大炮。
  他们还利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德国间谍网,频频发出假情报,说英军不可能在11月中旬以前进攻。
  10月下旬,随着兵员和装备的源源开到,第8集团军已成为一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的精锐之师,有3个军共12个师。
  其中4个是装甲师,拥兵23万。
  一线坦克1440辆,其中500辆是新式美制格兰特式和谢尔曼式坦克。
  二线还有坦克上千辆。
  空军有飞机1500架。
  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兵器、数量还是质量,蒙哥马利都压倒了隆美尔。
  此外,他手里攥着一张足以置强敌于死地的王牌——设在英国本土的密码破译机,掌握着隆美尔的一举一动。
  在防线对面的隆美尔,此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阿拉姆—哈勒法一役失败后,他自知无力冲过阿拉曼,但又不甘心让出脚下阵地,就挖沟埋雷,营造“魔鬼乐园”。
  在南北防线纵深,各部署了一个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装甲师:在其前方配置步兵和炮兵。
  准备依托防线中部的米泰里亚山脊,以层层拦截挫败蒙哥马利的进攻。
  然而,他的兵员装备远逊于对手,仅10万余人、500余辆坦克和350飞机。
  其中德军只有5万人,坦克260辆,与英军坦克之比是1∶6。
  况且性能不及对手,仅30辆是最新式的MK4型。
  意大利人的坦克全是老掉牙的破烂,无一辆中用。
  6。非洲——沙尘与血雾共舞(4)
  更要命的是他的后勤补给本来就不好,蒙哥马利偏冲这软肋猛下刀子,利用“超级机密”破译的情报,鼓动海空军冲着德意运输船大开杀戒,把隆美尔眼巴巴盼望的人员、装备、汽油、食品和弹药都送进了大海。
  德意运输船队的损失率陡然升至40%。
  德意军储备严重不足。
  前线部队经常一个月不见蔬菜,疾病流行,非战斗减员严重。
  至10月中旬,德意军储备、油料为7天,食品21天,弹药9天。
  看到此景,隆美尔与凯塞林以及意大利人大吵大闹,恶语相加,却无济于事。
  终于心灰意冷,在9月23日称病回国养病,把指挥权交给了施登姆将军。
  10月中旬过后,第8集团军已是万事俱备,只待一声号令。
  19、20日,蒙哥马利召集三军中校以上军官,发布实施“轻盈作战”的指示,号召每个官兵只要生命尚存就奋勇杀敌:“即使随军牧师也要平日杀一个,礼拜日杀两个!”众军官闻言大笑,齐声祷告:“愿万能的主赐予我们胜利!
  “10月23日21时40分,明月高悬。
  阿拉曼前线鸦雀无声,偶尔传来几声野犬的狂吠。
  德军后方司令部里,施登姆将军正同参谋们围在一张桌子前,以极好的胃口,大嚼一只刚刚猎到的羚羊肉。
  突然,东方骤然响起惊天动地的巨响,把他们从凳子上震了起来。
  施登姆跳出房门,紧张地向东眺望。
  只见那边火光四起,半边天空通红透亮。
  参谋们接通电话,里面传出前线指挥官凄厉的喊声:“英国人开始进攻了!”施登姆抓起钢盔扣在头上,跳上一辆半履带装甲车驶往前线。
  前线,蒙哥马利的1000门大炮正向德意军猛轰。
  炮弹疾如闪电,密如冰雹,炸得德意军士兵尸骨横飞。
  30分钟后,英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在北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在北段的第30军的任务是,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两条走廊,引导全是装甲师的第10军向纵深突击。
  南段的第13军则进行佯攻。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北面,第30军的第9澳大利亚师、第51苏格兰高地师和第4英印师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冲入烟尘弥漫的战场,冒着德军猛烈的炮火排雷清障。
  到次日晨,在雷区打开两条通道。
  第10军的第1、第10装甲师随即驶入通道,沿着仅有一辆坦克宽的小道向东小心翼翼前进,却遭到从米泰里亚岭横射来的炮火所阻。
  在南边,第13军成功地把德第2l装甲师牵制在对面。
  至黄昏,北走廊的英第1装甲师杀出条血路,冲出雷区;南走廊的第10装甲师却裹足不前。
  指挥官见德军火力凶猛,想撤。
  蒙哥马利大怒,令其不顾损失地前进,威胁要把患了“意志薄弱症”的指挥官罢官免职。
  25日晨,各路装甲部队终于以200辆坦克的代价冲过雷区。
  就在两军激战的时候,德军司令部在24日一整天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
  指挥官施登姆将军自23日晚登车离去后就渺无音讯。
  生死不明(几天后在战场上找到他的尸体,经查死于心脏病猝发)。
  慌成一团的参谋们赶紧向希特勒报告此讯。
  一天后(即25日傍晚),因病假离开32天的隆美尔又回来了。
  他发现形势已相当险恶。
  英军坦克冲过雷区,楔入沿海开阔地带,而且还占领了俯瞰这一开阔地带的腰子岭。
  到底是“沙漠之狐”,他看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