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边境军区和来得及在西部集结的统帅部预备队计有186个师、2个步兵旅、4个空降军约300万人,39万门火炮、迫击炮,9500辆坦克,8500架飞机。但所有的师均按平时编制配备,大多数师未进入一级战备,基本上是固定配置在各个点上,因此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之下十分被动,造成了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而战前苏联内部的大清洗,更加重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的被动局面。
  1936年的一天,希特勒突然得到情报说,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迫于“肃反”的压力,有可能发动他的部下发动一场“政变”,以推翻苏维埃政权。希特勒掂量着这份证据不足的情报,权衡再三,一条毒计涌上心头。他决定采取“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一方面利用苏联肃反委员会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这个他未来发动侵苏战争时重要对手;另一方面,把假造的图哈切夫斯基要发动“政变”的情报提供给苏联方面有关人员,以此来换取苏联对德国的好感,麻痹苏联对德国突然发动战争的警惕性。为此,希特勒下令让法西斯情报头目海德里希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织力量搜集、整理、编造了图哈切夫斯基反对苏联的所谓“证据”。在这些“证据”中,除了一般情况外,还包括伪造的图哈切夫斯基以及他的同事们与德国高级将领们之间的来往信件。这些信件暗示了图哈切夫斯基里通外国的政变计划,以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国情报机关出卖苏联机密情报的情况和他们得到巨额情报费的收据,还有德国情报部门给图哈切夫斯基的复信抄本等。随后,海德里希又设法把这些情报转到苏联的情报人员手中。苏联情报人员获得这些“重要情报”后,立即以最快的传递手段报告了苏联的情报部门。
  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7)
  时过不久,苏联统帅部决定以300万卢布的巨款买下了这份情报。苏联根据情报提供的证据,把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以最快的速度逮捕归案。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被捕人员在大量的“证据”面前难以进行答辩,整个审讯仅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即判处被告死刑,并且在12小时以内全部处决了。
  足以说明红军中实施镇压的确切数字,现在还难以查明,文献资料是矛盾的。1938年11月29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1937—1938年的红军清洗中,我们清洗了4万多人”。副国防人民委员夏坚科也证实,在1937—1938年间,仅陆军就有36898人被解职。其中有11178人,后来根据联共(布)中央委员会1938年1月通过的一项有关干部工作的决议而复职。1937年5月至1938年9月,在海军中有3000多人遭镇压,被清洗的干部数量占整个指挥员数量的11%,损失是很大的。在清洗中,中高级指挥员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有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诸兵种司令和勤务主任、80%的军、师级指挥员、91%的团长、副团长均被撤换。这种大规模的清洗,致使一些指挥员连提数级,一些营长晋升为师长、甚至军长,而一些排长则一跃而为团长。而且,干部的调动也十分频繁,1938年,近70%的指挥员被调动过。
  1939年以后,军队中的清洗有所减少,但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清洗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苏德战争前夕,大批军事领导人被逮捕,继而遭枪杀。其中,有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洛克季奥诺夫,空军、防空军主要负责人雷恰弋夫、什捷尔尼。与此同时,随着武装力量的逐步展开,干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939年开始组建的一些兵团和部队,指挥员严重不足。预备役军官的征集以及系统的学校和各种训练班,使干部不足的状况得到局部改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难以从整体上达到预期的效果。指挥员主要靠初级军事院校和短训班应届毕业生以及征召预备役人员——基本上是尚未毕业的初级军事院校学员,加以补充。即使这样,到战争前夕,军队的指挥干部也没能完全配齐,陆军中缺66900个职位,占整个陆军指挥干部的16%;在西部边境军区,陆军中指挥干部的缺额则更多,占17%—25%;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而且全军有75%的指挥员任职才不过几个月。
  16。殊死的较量(1)
  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凌晨3时,法西斯德国出动约2000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域,正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4时30分,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德军侵入苏联国境约一个小时后,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不慌不忙地来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向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递交了宣战书,诡称:苏联未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虎视眈眈地准备进攻德国,德国被迫发动“预防性”战争,正式对苏开战。同一天,意大利对苏宣战。23日,斯洛伐克对苏宣战,并派出先遣支队约4800人配属给德军第17集团军,随同德军向苏联南部发起进攻。匈牙利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并于27日以苏军空袭卡绍(今科希策)和蒙卡奇(今穆卡切沃)为由对苏宣战,以空军袭击苏联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声称要“消除共产主义的威胁”。6月20日,芬兰政府以苏联空袭赫尔辛基和图尔库等芬兰城市为由对苏宣战。29日,又投入18个师、70架飞机,配合德军作战。
  6月22日7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以总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第2号命令:要求“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区;此后,在未得到特别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边界”。要求“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以强大突击将敌空军歼灭于机场,并轰炸其地面部队的主要集团。航空兵应深入德国领土100—150公里实施突击。轰击柯林斯堡和梅梅尔。”
  2l时15分,铁木辛哥又根据所谓“敌人已被击退”的战况报告发布了第3号命令,提出了6月23—24日各部队的任务,要求“西北方面军及西方面军应
  苏德战争中进攻中的德兵。
  采取集中突击的办法围歼敌方苏瓦乌基集团,至24日黄昏时占领苏瓦乌基地区;西南方面军应以若干机械化军和全部空军以及第5、第6集团军其他部队的集中而强大的突击围歼在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及布罗德方向进攻的敌军集团。到6月24日黄昏时占领卢布林地区……“斯大林亲自口授的第4点称:”在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
  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昼夜,苏军的通讯器材和指挥系统即遭严重破坏,部队基本失去了指挥,陷于混乱状态。由于情况不明,斯大林还希望以纵深开进的兵团阻住并最终粉碎德军的进攻。在总参谋部甚至还认为:“红军野战部队的先头部队到达后,德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为了查明情况并加强指挥,斯大林紧急派出大本营代表前往一线部队。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库利克元帅被派往西方面军,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受命前往西南方面军。
  当德军发动进攻时,苏联各边防部队还远离防御阵地,尚在执行和平时期的日常任务,部队没有按兵力在计划占领的防御地区展开。德军利用空袭和空降部队破坏了苏军的通讯系统,最高统帅机构无法得到有关前线的准确、及时的情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颁发的第2、第3号命令,不仅未能使局势有所缓解,反而加剧了前线的混乱。苏军在德军优势兵力的突击下,被迫向后退却,损失极为惨重。交战的第一天,苏军即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有800多架还在机场上就被摧毁了。德军在实施主要突击的西方向就摧毁了西部特别军区的飞机738架,其中528架是在首轮空袭中在机场上炸毁的。德军空军成功地夺得了制空权。德军的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也迅速突破了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50—60公里。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