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点头道:“言之有理。 我无非一介武夫,你原是承相,这等事情便由你来作主吧!”诸葛亮见张飞这么好说话,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于是虽然追谥刘备为“昭烈帝”,但长子刘禅对外则称“蜀王”,不再称帝。 同时派人送给汉帝一封有和解意思地密信。
汉帝见信,自然也无意于继续追究,于是睁一眼闭一眼,索幸正式承认了刘禅的蜀王地位,对刘备私下封出的另两个儿子的鲁王、梁王的王位,也顺水推舟,给予了追加册封。 这样,关于汉室“天无二日”的这一段公案便宣告了结。 汉帝取得了预期的胜利,虽然这只是一个名分上地胜利,但也是意义重大的。 他不禁十分感念那一直为此事而坚持不懈努力的关师音姑娘。 若没有她几次三番地张罗,是不会有这个结果的。
遗憾的是那聪明机智的关师音姑娘已经不在汉帝身边了,她被紫须上人和几名长老强行叫走了,由于这是她师门地事,汉帝也无法过多干涉。 但汉帝还是派人送了一些赏赐物品,远赴氐族部落交给关师音。
然而,正是由于汉使到达氐族部落面见关师音,才发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原来,当初紫须上人派长老来叫关师音去氐王那里协助进行“佛事”,由于是师命难违,同时关师音觉得此举没有什么大碍,加之对氐族也有三分好奇心,便答应跟他们走了。
她到达氐王领地之后,一开始氐王对也她十分客气,使她几乎受宠若惊。 不料,后来才逐渐发现,原来氐王所信奉的这佛教分支,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分支——“欢喜禅宗”。 他们信奉的佛像与中原不同,竟是一尊“欢喜佛”,这是一男一女赤身**搂抱在一起的形像。 这种教义认为,男女做***之时,经脉最为旺盛,生命力和精神力都在最佳状态,利用这种状态练精化气,最易“修成正果”。 而氐王之所以要向紫须上人要一名女弟子来帮助他,其实就是希望有一名佛道高深的女子来与他共修“欢喜禅”。
关师音尽管有时十分大胆,但这与她自幼所受的思想熏陶毕竟是格格不入的。 当她明白了之后,不由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 她此时隐隐之间已经心有所属,那种为“大目标”而献身的想法早已转变,怎么想也觉得自己没办法去做。 于是,他立即便想脱身而去,但这时才发现氐王实际上对她看管甚严,在这陌生地异族地区,很难有脱身地机会。 于是表面上,她只得表示还须先独自修练一些时日,巩固了自身的精气,才能再与氐王共修,借以拖延时间。 这一段时间,她一直想送出消息求救,可就是没机会。
正巧汉使来到,制造了这个机会。 原本她也并没想好究竟要向谁求援,但与汉使见面地一刹那,杨华的身影忽然浮现在心中,使她感到在这世间唯有这个男人才是令女孩子感到最可依赖的。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委托汉使代她向杨华求救。
她怀着殷切希望,目送着汉使离去,直至消失在远山逶迤之中……
一○一章 氐族之行
一○一章 氐族之行
这时;杨华正处于万分兴奋当中,因为司马嫣替他生了一个儿子。 他自从来到三国之后,终于有了儿子,感到非常新鲜,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他给儿子取名杨炎,表字安世,意味着他的一生已经不必在夹缝中生存了,将要安定整个世界。 同时,又名司马炎,这是为了兑现对司马家族的承诺,只等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就正式改姓过去。 由于嫣儿最先生了儿子,身份立即不同,众姐妹纷纷向她祝贺,孩子的外公司马朗脸上也兴奋地泛出了红光。
汉帝很会做人,立即遣使向杨华表示祝贺,并赠送了一些礼物。 杨华知道汉帝其实手头应是比较拮据的,却仍旧出手那么大方,可见其重视程度。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汉帝驻扎的新野,曹丕一直没敢大举来攻,显然是对毗邻的杨华心有顾忌,汉帝岂能不知?
由于新野离襄阳距离很近,杨华于是也备了礼物,趁机对汉帝进行回访。 他还带去了汉帝急需的钱粮,汉帝十分客气地接待了他。
双方叙礼已毕,杨华问汉帝道:“眼下皇叔已殁,蜀中不再称帝,在此之时,陛下有何宏图大愿?”
汉帝叹道:“如今还有逆贼曹丕,实为心腹大患!”
杨华笑道:“曹丕也已命不久矣!假如他也去了,意下如何?”
汉帝道:“果真如此,但求国泰民安而已!”
杨华点头道:“陛下愿望很好。 但国泰民安四字。 实在要做起来,却是很不容易啊!不知有些话当讲不当讲……”
汉帝道:“愿闻其详。 杨爱卿但说无妨!”
杨华道:“我大汉朝初年,废除暴秦苛法,实行无为而治,废井田开阡陌,耕者皆有其田,加上吏治清明。 故而曾有文景之治,国泰民安。 然而。 当时的一些举措,虽然适合于当时地情况,却并未考虑到以后会怎么样?比如说人口增加了,人的能力不平衡了,就会有人卖掉土地而一无所有,又有人不断买下土地成为豪强,并且毫无休止地实行兼并。 占有大量奴隶。 而且,人越有钱,就越有重复积累财富的优势;人越穷,就越没有挣钱致富的条件!这样恶性循环下去,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极度的压迫,诸如黄巾之乱,便由此而兴起!这固然由于大汉立国之初。 民间并无此等恶性竞争,因而没有适合的政令可以实施;然而,自有汉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年,历代帝王臣子,却都浑浑噩噩。 苛守‘祖宗之法’,不知变革,才导致如今积重难返,终于天下崩溃。 当此之时,不知陛下觉得该怎么办?”
“这……”汉帝一时答不上来,“爱卿有何灼见?”
杨华心道,莫说是古代帝王,即便是现代人,恐怕也很难答得上来!他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什么改革也不做。 阶级矛盾必然导致天下大乱,外族入侵。 结果大量死人,穷地富的都死。 于是大量无主土地空闲下来没人耕种,最后就会又回到‘耕者有其田’地状态,新一轮的‘治世’才会出现。 可是,这种过程经历的痛苦无穷,能叫作‘国泰民安’吗?”
汉帝叹道:“我幼年之时,遭遇董卓之乱,曾逃难于民间,所见所闻,真个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竟然反复出现,我等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杨华道:“是啊!除非政治制度有所改革,否则,‘五胡乱华’不出百年便会出现,那时外族铁蹄反复践踏,生灵涂炭十倍于眼前!然而要谈改革,却又是前无古人的事……难啊!”
汉帝道:“卿家且说说看。 ”
于是,杨华由人的本性谈起。 首先说到,人的敛财**是没止境的,因此社会法则不能寄希望于所谓“知足”,而应对敛财行为地上限予以限制。 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首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因此虽然不能绝对禁止土地买卖,但要对拥有土地的最高数额作出限定,比如说,每户人家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能超过当地常人平均水平的三倍。 超过部分就要由国家按标准价收买回去。 不这样办,就会有人田连阡陌,富敌王侯;有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又如何能够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众多耕者丧失了土地,国如何泰,民如何安?
至于富户,如果真是有钱没事干,可以鼓励经商,不失为一种正途。
以往的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现行的政府机构,管理农业极其容易,只需要按田按户每年收税就行了,每户地田亩数比较容易查明;但管理商业就非常困难,商人每时每刻都可能盈利,政府很难知道他究竟挣了多少,因而难以真正地把该收的税款收上来。 因此,必须根据商业行为的特点,在各个地方政府建立与之适应的专门机构管理,并建立一种“发票”制度,将每笔生意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有买方、卖方和保人。 沿途关卡须查验无票商贩,这样就能保证真实的税收。 至于“保人”,建议由各地民间地宗教人士担当,他们由于有信仰,也就比较公正,不爱说谎作弊。
此外,政府官员防止腐化也很要紧。 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察,并鼓励百姓检举。 人的**没有止境,官员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制度约束,没有严法加以警戒,以权谋私是不可避免的。 贪一次没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