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十岁。
    查理二世很高兴,后来挂了,时年二十四岁。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0'
    总之,就当时而言,袁崇焕肯定是个人才(全国能考前一百名,自然是个人才),但相比而言,不算特别显眼的人才。
    接下来的事充分说明了这点,由于太不起眼,吏部分配工作的时候,竟然把这位仁兄给漏了,说是没有空闲职位,让他再等一年。
    于是袁崇焕在家待业一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他终于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务:福建邵武知县。
    邵武,今天还叫邵武,位于福建西北,在武夷山旁边,换句话说,是山区。
    在这个山区县城,袁崇焕干得很起劲,很积极,丰功伟绩倒说不上,但他曾经爬上房梁,帮老百姓救火,作为一个县太爷,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容易的。
    至于其他光辉业绩,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是个县城,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好事,很难。
    天启二年(1622),袁崇焕接到命令,三年任职期满,要去北京述职。
    改变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明代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京城的就不说了,京察六年一次,每次都掉层皮。即使是外面天高皇帝远的县太爷,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茫茫沙漠,只要你还活着,轮到你了,就得到本省布政使那里报到,然后由布政使组团,大家一起上路,去北京接受考核。
    考核结果分五档,好的晋升,一般的留任,差点的调走,没用的退休,乱来的滚蛋。
    袁崇焕的成绩大致是前两档,按常理,他最好的结局应该是回福建,升一级,到地级市接着干慢慢熬。
    但袁崇焕的运气实在是好得没了边,他不但升了官,还是京官。
    因为一个人看中了他。
    这个人的名字叫侯恂,时任都察院御史,东林党人。
    侯恂是个不出名的人,级别也低,但很擅长看人,是骡子是马,都不用拉出来,看一眼就明白。
    当他第一次看到袁崇焕的时候,就认定此人非同寻常,必可大用,这一点,袁崇焕自己都未必知道。
    更重要的是,他的职务虽不高,却是御史,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所以他随即写了封奏疏,说我发现了个人才,叫袁崇焕,希望把他留用。
    当时正值东林党当政,皇帝大人还管管事,看到奏疏,顺手就给批了。
    几天后,袁崇焕接到通知,他不用再回福建当知县了,从今天起,他的职务是,兵部职方司主事,六品。
1521…1530
    '1521'
    顺便说句,提拔了袁崇焕的这位无名侯恂,有个著名的儿子,叫做侯方域,如果不知道此人,可以去翻翻《桃花扇》。
    接下来的事情十分有名,各种史料上都有记载: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突然失踪,大家都很着急,四处寻找,后来才知道,刚上任的袁主事去山海关考察了。
    这件事有部分是真的,袁崇焕确实去了山海关。但猫腻在于,袁大人失踪绝不是什么大事,也没那么多人找他。当时广宁刚刚失陷,皇帝拉着叶向高的衣服,急得直哭,乱得不行,袁主事无非是个处级干部,鬼才管他去哪。
    袁崇焕回来了,并用一句话概括了他之后十余年的命运:
    “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
    在当时说这句话,胆必须很壮,因为当时大家认定,辽东必然丢掉,山海关迟早失守,而万恶的朝廷正四处寻找背黑锅的替死鬼往那里送,守辽东相当于判死刑,闯辽东相当于闯刑场。这时候放话,是典型的没事找死。
    事情确实如此,袁崇焕刚刚放话,就升官了。因为朝廷听说了袁崇焕的话,大为高兴,把他提为正五品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以表彰他勇于背黑锅的勇敢精神。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纷纷来为袁崇焕送行,有的还带上了自己的子女,以达到深刻的教育意义:看到了吧,这人就要上刑场了,看你还敢胡乱说话!
    在一片哀叹声中,袁崇焕高高兴兴地走了,几个月后,他遇到了上司王在晋,告了他的黑状,又几个月后,他见到了孙承宗。
    且慢,且慢,在见到这两个人之前,他还遇见了另一个人,而这次会面是绝不能忽略的。
    因为在会面中,袁崇焕确定了一个秘诀,四年后,努尔哈赤就败在了这个秘诀之上。
    离开京城之前,袁崇焕去拜见了熊廷弼。
    熊廷弼当时刚回来,还没进号子,袁崇焕上门的时候,他并未在意。在他看来,这位袁处长,不过是前往辽东挨踹的另一个菜鸟。
    所以他问:
    “你去辽东,有什么办法吗?(操何策以往)”
    袁崇焕思考片刻,回答:
    “主守,后战。”
    熊廷弼跳了起来,他兴奋异常,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已经找到了制胜的道路。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2'
    所谓主守后战,就是先守再攻,说白了就是先让人打,再打人。
    这是句十分简单的话。
    真理往往都很简单。
    正如毛泽东同志那句著名的军事格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很简单,很管用。
    一直以来,明朝的将领们绞尽脑汁,挖坑,造枪,练兵,修碉堡,只求能挡住后金军前进的步伐。
    其实要战胜天下无双的努尔哈赤和他那可怕的骑兵,只要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他们并非不知道,只是不想知道。
    作为大明天朝的将领,对付辽东地区的小小后金,即使丢了铁岭、丢了沈阳、辽阳,哪怕辽东都丢干净,也要打。
    所以就算萨尔浒死十万人,沈阳死六万人,也要攻。
    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后金军队不过是抢东西的强盗,努尔哈赤是强盗头,对付这类货色,怎么能当缩头乌龟呢?
    然而袁崇焕明白,按努尔哈赤的实力和级别,就算是强盗,也是巨盗。
    他还明白,缩头的,并非一定是乌龟,毒蛇在攻击之前,也要收脖子。
    后金骑兵很强大,强大到明朝骑兵已经无法与之对阵,努尔哈赤很聪明,聪明到这个世上已无几人可与之抗衡。
    抱持着此种理念,袁崇焕来到辽东,接受了孙承宗的教导。在那里,他掌握胜利的手段,寻找胜利的帮手,坚定胜利的信念。而与此同时,局势也在一步步好转,袁崇焕相信,在孙承宗的指挥下,他终将看到辽东的光复。
    然而这一切注定都是幻想。
    天启五年(1625)十月,他所信赖和依靠的孙承宗走了。
    走时,袁崇焕前去送行,失声痛哭,然而孙承宗只能说:事已至此,我已无能为力。
    然而高第来了,很快,他就看见高大人丢弃了几年来,他为之奋斗的一切,土地、防线、军队、平民,毫不吝惜,只为保住自己的性命。
    袁崇焕不撤退,虽然他只是个无名小卒,无足轻重,但他有保国的志向,制胜的方法,以及坚定的决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这里,默默学习,默默进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所以我不会撤退,即使你们全都逃走,我也绝不撤退。
    “我一人足守此!”
    “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现在,履行诺言的时候到了。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23'
    但这个诺言注定是很难兑现的,因为两个月后,他获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来了,带着全部家当来了。
    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后金的全部兵力,如果加上老头、小孩、残疾人,大致在十万左右,而真正的精锐部队,约有六七万人。
    努尔哈赤的军队,人数共计六万人,号称二十万。
    按某些军事专家的说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这个说法,我认为比较正确。
    理由十分简单:对他们而言,战争是一种乐趣。
    由于处于半开化状态,也不在乎什么诗书礼仪,传统道德,工作单位,打小就骑马,骁勇无畏,说打就打绝不含糊,更绝的是,家属也大力支持:
    据史料记载,后金骑兵出去拼命前,家里人从不痛哭流涕,悲哀送行,也不报怨政府,老老少少都高兴得不行,跟过节似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多抢点东西回来!
    坦白地讲,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啥产业结构都没有,又不大会种地,做生意也不在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