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抚顺失陷了,努尔哈赤抢到了所有能够抢到的财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损失。
    明军自然不肯干休,总兵张承胤率军追击努尔哈赤,却遭遇皇太极的伏兵,阵亡,全军覆没。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6'
    抚顺战役,努尔哈赤掠夺了三十多万人口、牛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对努尔哈赤而言,继续抢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东西去换太麻烦,发展手工业不靠谱,抢来得最快。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女真正在闹灾荒,草地荒芜,野兽数量大量减少,这帮大爷又不耕地,粮食不够,搞得部落里怨声载道,矛盾激化。
    所以继续抢,那是一举多得,既能够填补产业空白,又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还能转嫁矛盾。
    于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他再次出击,这次,他的目标是清河。
    清河,就是今天的辽宁本溪,此地是通往辽阳、沈阳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过程也再次证明,努尔哈赤,实在是个狡猾狡猾的家伙。
    七月初,他率军出征,却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闹腾,对外宣称是去打叶赫部,然后调转方向,攻击清河。
    到了清河,也不开打,又是老把戏,先派奸细,打扮成商贩进了城,然后发动进攻,里应外合,清河人少势孤,守军一万余人全军覆没。
    之后的事情比较雷同,城内的十几万人口被努尔哈赤全数打包带走,有钱、有奴隶、有粮食,空白填补了,粮食保证了,矛盾缓和了。
    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彻底的白地,是无数被抢走口粮而饿死的平民,是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痛苦、无助。
    无论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什么观点、什么利益、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什么想法、什么情感、什么理念、都应该承认一点,至少一点:
    这是抢掠,是自私、无情、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抢掠。
    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本人语
    会战
    努尔哈赤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作为一名没有进过私塾,没有上过军校,没有受过系统军事训练的游牧民族首领,努尔哈赤懂得什么是战争,也懂得如何赢得战争。他的战役指挥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抚顺、清河以及之后一系列战役中,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无论是判断对方动向,选择战机、还是玩阴耍诈,都可谓是无懈可击。
    毫无疑问,他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在那两个人尚未出现之前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7'
    但对明朝而言,这位十分优秀的军事家,只是一名十分恶劣的强盗。不仅恶劣,而且残忍。
    清河、抚顺战役结束后,抢够杀完的努尔哈赤非但没有歉意,不打收条,还做了一件极其无耻的事情。
    他挑选了三百名当地平民,在抚顺关前,杀死了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了一个。
    他割下了这个人的耳朵,并让他带回一封信,以说明自己无端杀戮的理由:
    “如果认为我做的不对,就约定时间作战!如果认为我做得对,你就送金银布帛吧,可以息事宁人!”
    绑匪见得多了,但先撕票再勒索的绑匪,倒还真是第一次见。
    明朝不是南宋,没有送礼的习惯。他们的方针,向来是不向劫匪妥协,何况是撕了肉票的劫匪。既然要打,那咱就打真格的。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明军集结完毕,向赫图阿拉发起进攻。
    明军共分东、西、南、北四路,由四位总兵率领,统帅及进攻路线如下:
    东路指挥刘綎,自朝鲜进攻。
    西路指挥官杜松,自抚顺进攻。
    北路指挥官马林,自开原进攻。
    南路指挥官李如柏,自清河进攻。
    进攻的目标只有一个,赫图阿拉。
    以上四路明军,共计十二万人,系由各地抽调而来,而这四位指挥官,也都大有来头。
    李如柏的身份最高,他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的弟弟,但水平最低,你要说他不会打仗,比较冤枉,你要说他很会打仗,比较扯淡。
    马林的父亲,是马芳,这个人之前没提过,但很厉害,厉害到他的儿子马林,本来是个文人,都当上了总兵。至于马先生的作战水平,相信你已经清楚。
    这两路的基本情况如此,就指挥官来看,实在没什么戏。
    但另外两路,就完全不同了。
    东路指挥官刘綎,也是老熟人了。使六十多斤的大刀,还“轮转如飞”,先打日本,后扫西南,“万历三大征”打了两大征,让他指挥东路,可谓志在必得。
    但四路军中,最大的主力却并不是东路,最猛的将领也并不是刘綎。这两大殊荣,都属于西路军,以及它的指挥官,杜松。
    杜松,陕西榆林人,原任陕西参将,外号杜太师。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8'
    前面提过,太师是朝廷的正一品职称,拿到这个头衔的,很少很少,除了张居正外,其他获得者一般都是死人、追认。
    但杜将军得到的这个头衔,确确实实是别人封的,只不过……不是朝廷。
    他在镇守边界的时候,经常主动出击蒙古,极其生猛,前后共计百余战,无一败绩。蒙古人被他打怕了,求饶又没用,听说明朝官员中太师最大,所以就叫他太师。
    而杜将军不但勇猛过人,长相也过人,因为他常年冲锋肉搏,所以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疤,面目极其狰狞,据说让人看着就不住地打哆嗦。
    但这位刘綎都甘拜下风的猛人,这次前来上任,居然是带着镣铐来的,因为在不久之前,他刚犯了错误。
    杜松虽然很猛,却有个毛病:小心眼。
    所谓小心眼,一般是生气跟别人过不去,可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杜松先生小心眼,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比如之前,他曾经跟人吵架,以武将的脾气,大不了一气之下动家伙砍人,可是杜兄一气之下,竟然出家当和尚了。
    这实在是个奇怪的事,让人怎么都想不明白,可还没等别人想明白,杜松就想明白了,于是又还俗,继续干他的杀人事业。
    后来他升了官,到辽东当上了总兵,可是官升了,脾气一点没改,上阵打仗吃了亏(不算败仗),换了别人,无非写了检讨,下次再来。
    可这位兄弟不知那根筋不对,竟然要自杀,好歹被人拦住还是不消停,一把火把军需库给烧了,论罪被赶回了家,这一次是重返故里。
    虽说过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但他的同事们惊奇地发现,这人一点没改,刚到沈阳(明军总营)报到,就开始咋呼:
    “我这次来,就是活捉努尔哈赤的,你们谁都别跟我抢!”
    又不是什么好事,谁跟你抢?
    事实也证明,这个光荣任务,没人跟他抢,连刘綎都不敢,于是最精锐的西路军,就成为了他的部属。
    以上四路明军,共计十二万人,大致情况也就是这样,大明人多,林子太大,什么人都有,什么鸟都飞,混人、文人、猛人,一应俱全。
    说漏了,还有个鸟人——辽东经略杨镐。
    杨镐,是一个出过场的人,说实话,我不太想让这人再出来,但可惜的是,我不是导演,没有换演员的权力。
    作为一个无奈的旁观者,看着它的开幕和结束,除了叹息,只有叹息
    告示
    诸位同志们,今天是四月三十日,大家都要休息吧,没错,我也休息。从今天开始,到五月三日,让我们(特别是我)欢度一个快乐的劳动节,再不好好歇歇,估计我就晕了。
    谢谢诸位,最后跟诸位说两句。这个历史嘛,就是历史。简单说来,是你只能看,不能动,故而,俺认为,无论什么观点,都有存在的权利。过去发生了很多事,将来还要发生很多事,过去不能改变,未来不能知道,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其实我们十分脆弱。
    不要顾念过去,不要想着将来,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明白,就好
    谢谢大家,节日快乐!
    当年明月
    二00八年四月三十日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89'
    参战明军由全国七省及朝鲜、叶赫部组成,并抽调得力将领指挥。全军共十二万人,号称四十七万,这是自土木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