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时间所剩不多,如何尽快的才能将情报送出去呢?他可不克不及在没有借口的情况下,离开拉哈的身边。这是很容易引来怀疑的。谨慎,必须谨慎,他必须珍惜现在的身份。否则,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就要错过了。
    “窝莫罗过来”
    正在这时候,有人忽然叫道,
    马轶急忙跑过来,恭维的媚笑着说道:“玛法,有什么叮咛?”
    叫他做事的,乃是拉哈的长随,叫做杜尔巴的。杜尔巴原来是岳托的亲兵,骑射和肉搏功夫,都十分的了得,因此,颇有几分傲气。他一直都叫马轶“窝莫罗”(满语里面是孙子的意思),而马轶也凑趣的叫他“玛法”(满语里面是祖父的意思)。
    “去”
    “将这个工具送给那个女的”
    杜尔巴掏出五个沉甸甸的金锭,不耐烦的叫道。
    马轶急忙接过来,眉开眼笑的说道:“玛法安心,一定送到。”
    说罢,就屁颠屁颠的走开了。
    老天有眼,这么快就有机会送出去情报。看来,以后还得在拉哈的身上,拼命的下功夫啊**不是明国的专利,咱一定要将汉人**的本领,都全部教授给三阿哥。堡垒不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吗?咱就从这个三阿哥开始。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票】
    【最近的推荐票很不给力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多给我几张吧要是有月票就更好了,谢谢大家】
    
    '  '
第532章 纠结的史可法
    第532章纠结的史可法
    (0532)
    史可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很纠结。
    此时此刻的他,正离开兖州府的沂州,向青州府的安东卫进发。他刚刚押解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首级回到京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被朝廷派遣了出去。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朝廷和张准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这一次,他是依照朝廷的命令,去找张准的麻烦的。张准擅自带兵进入安东卫,支持安东卫的叛乱,还杀了山东总兵倪宠,还惊吓到鲁王府的管家。给山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给京师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只要提到张准这个名字,所有的朝廷大员,内心都是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兖州府知府李懋芳的奏章,还有漕运总督将凤阳巡抚杨一鹏的奏章,是最先送到京师的。随后到来的,还有鲁王府的告状信。接到李懋芳和杨一鹏的奏章,内阁首辅温体仁马上头大如斗。
    东北的鞑子,中原的陕西乱军,已经让朝廷千疮百孔,疲惫不堪。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面对越来越残败的局面,也开始萌生退意。现在的他,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内阁首辅的宝座,真的是欠好做。被这么多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以后,他反而有点羡慕被他撵走的周延儒了。起码,现在的周延儒,就不消为鞑子,为乱民,为张准这些事情头痛。
    不过,暂时来说,京师还是平安的。权力的味道,绝对是食髓知味,如蛆附骨的,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抛却手上的权力。因此,温体仁就盘算着多干几年,然后安平稳稳的致仕。没想到,就是在这最后几年,闹腾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在鞑子和乱民之外,又多了一个张准,让他感觉十分的头痛。
    温体仁简直难以想象,要是相关的奏章,到了皇帝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崇祯皇帝最近的心情,可真是欠好。朝廷的财务情况是越来越枯竭了,十月份的赋税,尽管还没有收上去,可是根据初步预计,全国的赋税,绝对不会跨越两百万两。河南、南直隶的很多处所,都被陕西乱军打烂了,粮食大量歉收。
    崇祯皇帝为钱粮的事情,都快要愁得头发都白失落了。有小道消息,说是最近一个月,崇祯皇帝居然连一个妃子都没有宠幸。对仅仅二十五岁的皇帝来说,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才没有半点的男女**啊要是在这个时候,将安东卫的情况捅上去,天知道崇祯皇帝会有什么反应?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温体仁不成能隐瞒。况且,鲁王府的告状信,都是直接送入宫,直接送给懿安皇后和周皇后的,他根本阻拦不了。无论是懿安皇后还是周皇后,都对鲁王府很重视。要是让鲁王府的告状信,让崇祯首先知道,他反而更麻烦。
    没体例,温体仁只好叫人将奏章照样送了进去,然后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接受崇祯的雷霆之怒。果然,看到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鼻子都气歪了,马上将温体仁叫来,臭骂一顿以后,让他想体例措置。崇祯皇帝怒不成遏的暗示,这个张准,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一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从勤政殿出来,温体仁一脸的无奈。
    他能够有什么体例措置?
    痴人都知道,要对张准,只能是动兵。另外一切体例,都是权宜之计。这是一条养不熟的狗,你给它几多的骨头,它都能轻易的吞噬下去,不会吐半点出来。何况,朝廷也没有任何的骨头给他。朝廷自己都没有骨头吃,哪里有骨头给人?画在纸上的骨头却是有很多。偏偏张准又不是傻瓜。连打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眼下,朝廷的军队,被分成两大块,一块在辽东和九边,防御蒙古和建虏。一块在中原,由卢象升和洪承畴别离统帅,正在对陕西乱军穷追猛打。在另外处所,都只有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军队。这些军队除白白耗花钱粮,根本做不来其他事情。指望他们去围攻张准,简直是开玩笑。
    朝廷一直都渴望,趁鞑子暂时无力寇边的机会,尽快的将陕西乱民压下来。要攘外必须安内,这是最基本的事理。在这个时候,从中原抽调军力去镇压张准,绝对是不明智的。车厢峡那么好的机会,就是因为一次意外,致使乱军卷土重来,气焰更加的嚣张。朝廷一直都希望再来一次车厢峡,完全的解决乱军。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成能抽调卢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畴的一兵一卒。
    从九边调兵,更加不明智。鞑子两次入寇以后,兵部不克不及不加强了对辽东的情报渗透。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都不是很好。有迹象表白,鞑子正在聚集军力,有大动的意思。可是,鞑子究竟准备在哪个标的目的大动,兵部也不克不及判断。这样一来,九边的军队,是绝对不克不及动的。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往九边增兵。尤其是大同、宣府、蓟镇等三个处所,军力是越多越好。
    何况,朝廷就算调兵,也未必有能力将张准镇压下去。之前,莱州府知府孙之獬、登莱巡抚杨文岳和阮大铖、山东巡抚朱大典,都已经测验考试过了。白白的损失了大量军力不说,还致使张准趁机扩大土地。原来张准只是一个浮山所,现在都名正言顺的两府一镇了。如果不集结九边的战兵或者是中原的战兵去对张准,根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一点,从史可法从山东押解回来的鞑子人头上就可见一斑。原本京师沸腾的流言蜚语,在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人头送达以后,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要破解这些流言蜚语,有什么比鞑子的首级更加有力?看到这么多的鞑子首级,就连崇祯都心定了很多。原本担忧鞑子进入山东,是要抄京师的后路,现在看起来,鞑子简直是专门跑来送死的。刚好撞到张准的枪口,白白的损失了几千人。
    有关黄县大战的信息,在京师同样是流言蜚语满天飞。一口气斩首四千多,在明国的历史上,历来没有过,也难怪民众这么激动。要是朝廷早出动这么厉害的军队,鞑子哪里还有嚣张的资本啊?这段时间,要说京师最热烈的话题是什么,自然是黄县大捷了。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引车卖浆,讨论得最多的,都是此事。整个大明朝一直萎靡不振的士气,也因为黄县大捷而变得为之一振。
    朝廷固然不成能让张准和虎贲军的名字,呈现在官方场合。因此,朝廷对黄县大捷的宣传,都只提到笼统的山东军民,绝口不提虎贲军和张准的名字。山东巡抚朱大典被加封太子少保,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分功劳。然而,这样的手法,可以蒙蔽普通的苍生,却不克不及蒙蔽明眼人,就连懿安皇后张嫣,都派人亲自来查看鞑子的人头,还咨询了其中的内幕。
    事实上,温体仁对鞑子首级的到来,是喜忧各半。甚至,忧愁要比喜悦更多。张准一口气就干失落了几千的鞑子,这样的战绩,已经不克不及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必须用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惊心动魄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