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宁铁骑”战斗力显然不如第一代。就好像当初国民党的74师,被全纤过以后”重新组建起来的军队,只能算是二流了。
大凌河战役的失败,还让明国的朝廷,还有明国的皇帝,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是英姿〖勃〗发,迟疑满志的。他一心想要建立永乐大帝一样的功绩。然而,接踵而来的冲击,让这位年轻的皇帝,很是的尴尬。
先是鞑子的第二次入寇,然后是大凌河战役,每次战斗,明军的精锐,都大量的损失。朝廷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务,因为连续的失败,而变得更加的举步维艰。没钱没粮的崇祯皇帝,自信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自尊心变得很是的懦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喜怒无常,急功好利,最终使得大明的江山,葬送在他的手里。
提到大凌河战役,就不克不及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祖大寿。在明末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很是复杂的人物。张准到来辽东以后,重点要清理的,也是这个叫做祖大寿的人,还有一大群姓祖的人。因为,有足够的史实表白,这一群人,都是潜在的汉奸,性质甚至比吴三桂还要卑劣一点。
站在大凌河堡的北门瓮城上,张准若无其事的说道:“高公公,祖大寿什么时候回来?”
高起潜圆滑的说道:“只怕短时间内是回不来己”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颔首。从高起潜的回答来看,他一定是收了祖大寿的很多好处。先给你一个下马贼,然后再给你一根棒棒糖,这就是祖大寿的策略。他就是用这样的策略,轻松的就将高起潜和吴阿衡等人都收拾f
吴阿衡附和养说道:“都督大人莫急,这种事急不来的。”
张准冷冷的说道:“如果我说祖大寿是皇太极派回来的内应,试图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献城投降,锦州随时可能落在鞑子的手里,不知道吴督师还不会这么说?”
高起潜和吴阿衡都全身一震。
献城投降!好大的帽子!
张准要在辽东,重新丈量田地,重新分派田地,已经给祖大寿造成致命的冲击了。可是,张准还不满意,还要扣祖大寿一顶试图献城投降的帽子,这是典型的要将祖大寿置之死地了。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祖大寿就算死了一万年,都无法翻身啊!
两人都忍不住暗自离间两句。我说,张准,祖大寿只是顾忌你罢了,你好好的劝慰一番,祖大寿就会回心转意的。需要扣他人一顶献城投降的帽子吗?你这样做,简直是逼盟祖大寿造反啊!
张准冷冷的说道:“怎么?两位大人又觉得我是在忽悠?”
高起潜圆滑的说道:“这种无根无据的事情,还是少说为妙,以免寒了广大将士的心。”
吴阿衡也说道:“祖大寿是逃归的,这是事实,都督大人这样指责,简直让人心寒。献城投降,罪名太严重了。”
张准冷冷一笑,脸色阴沉的说道:“我也是有根据的。”
他从怀里取出两张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的白纸,递到高起潜的面前,面色冷峻的说道:“两位请看。
”
高起潜有点疑惑的接过来”和吴阿衡一起观看。
白纸上面写着:“金国汗,执政贝勒代善及莽古尔泰、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锋、岳等与大明总兵官祖大寿、副将刘天禄、张存仁、祖泽润、祖泽洪、曹恭诚、韩大勋、张定辽、裴国珍、陈邦选、李云、郑长春、刘毓英、窦明德、参将游击吴良辅、高光辉、刘士英、盛忠、祖泽远、胡弘先、祖克勇、祖邦武、施大勇、夏告捷、李一忠、刘良臣、张可范、萧永祛、韩栋等盟诸于天:大凌河城内官民归降大金,如大金国对归降将士诳诱诛戮,及得其户口后”离析其妻孥,分离其财物,天将降谴,夺其纪算,使之天折。归降将士若怀挟诈,或逃或叛,亦夺其纪算,使之天折。如能践此盟,天地垂估,寿命延长,世享太平。”
高起潜仔细的看完以后,皱眉说道:“这是什么?”
张准神色冷峻的说道:“当日祖大寿投降皇太极,皇太极隆重迎接,还和他共同登坛立誓祭天”这就是祭天的誓言。”
吴阿衡的脸色微微一变。老天,张准的手里,竟然有如此机密的工具!祖大寿和皇太极一起祭天!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要是传出去,锦衣卫恐怕马上就要登门拿人了!就算是他俩,得知了这个消息,都有点坐不住了!
高起潜究竟结果老到圆滑,小心谨慎的问道:“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张准淡然自若的说道:“这是我在皇太极的营帐里面找到的。”
高起潜狐疑的看着张准。
吴阿衡同样狐疑的看着张准。
张准袭击皇太极的营帐,他们知道得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这份誓言,他们也不克不及完全相信。可是”毫无疑问,这份誓言的呈现,让祖大寿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张准这是在提醒他们,祖大寿是投降过鞑子的,还和皇太极共同祭天。在普遍迷信的古代,祭天是个什么概念,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
吴阿衡寻思片刻,缓缓的说道:“这样涉及到根基大将名誉和性命的大事,还是要谨慎,谨慎。”
高起潜轻轻的点颔首,然后将这份誓言折叠起来,还给张准。
张准也知道他们不会轻易的相信,接过誓言,收入怀中,淡淡的问道:“祖大寿的妻子儿女在何处?”
高起潜皱眉说道:“被鞑子羁縻不克不及归。”
张准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是羁縻不克不及归,还是不想归?”
高起潜欲言又止。这还真是欠好说,谁知道究竟是不想回来,还是被鞑子拦阻,不克不及回来欺张准冷冷的说道:“祖大寿逃归,以鞑子的凶残,居然没有连累他的妻子儿女,两位觉得可能吗?吴督师,要是你,先投降了鞑子,然后又逃归,你觉得你的妻女能够保存吗?”
吴阿衡缄默不语。
这是个很是敏感的问题。
祖大寿逃归,究竟是自愿归来,还是鞑子要他回来,相关的疑问,其实不是张准最先提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之前,对祖大寿逃归的质疑,就历来没有断过。直到目前为止,祖大寿的身边,都是带着很多人的,绝对不会零丁呈现,他担忧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会拘系他。
史〖书〗记载,也许是为皇太极的盛情和真诚所感动,也许是耍手段,祖大寿在宴席上提出,锦州城中的将士都是在下的故旧,汗王对我等如此有再生之恩,如果汗王能信得着末将的话,就放末将回到锦州,待适那时机,说服众将,里应外合,即可智取锦州。
皇太极立即便应承下来。当晚,他亲自送祖大寿出营并扶他上马,随行的有他的义子祖泽远等二十六人,皇太极还特意放置了追兵,制造祖大寿突围而出的假象。
锦州城中的巡抚丘禾嘉、总兵吴襄,听到从大凌河方面传来隆隆炮声,判定必是祖大寿在突围,便率兵出城增援,行至中途”遇到了祖大寿”祖大寿就这样回到了锦州城。但此去便再也没回来,继续效忠于明朝。
对祖大寿的逃归,史家几乎一致认为他欺骗了皇太极。客观上看”祖大寿的行为,只能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祖大寿真的故意要欺骗皇太极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呢?
有足够的证据表白,祖大寿回到锦州后的第三天,便派人给皇太极送信:“锦州兵甚众,将自在图之。尔诸将家赌,已潜使人瞻养。后会有期,倘有衷言,即遗人来无妨也。
皇太极令来人叮咛祖大寿不要忘记了约定。祖大寿回信说:“期约之事,常识于心,因众意怀疑,难以骤举,望汗王矜恤归顺士卒,善加抚养,众心既服,大事成矣。至我子侄,尤望垂盼。”
从祖大寿的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大寿并没有欺骗皇太极。因为第首先皇太极对大凌河降将简直做到了仁至义尽”祖大寿心非木石,岂能不为之所动。
第二,他对崇祯皇帝其实不十分忠诚,并且还曾有过怨恨,更有十二分戒备。现在,他的亲生儿子和侄子们都留在了金营”他如果能说服妻子,说服将领,献了锦州,妻儿团圆,应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如果他真的想骗皇太极的话,此去应是泥牛入海,而不该与皇太极音信往来。这说明他是真想献了锦州的。之所以没献成,肯定是因为他试探性地做了一下工作,却没有获得反应,或者是干脆遭到否决,他来信所说“众意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