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格斡赤斤后王等三大封地交界之处,不但富庶,而且防卫比较松懈,只要是杀到了那里,就连距离上都也不远了。
立即回军是因军深入,不宜久战。而往这地区进攻是向乃颜发出警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彰显自己的实力,增加铁木格斡赤斤诸王的信心。进一步的用意,就是大乱忽必烈的部署,让其不知道用兵的重心到底在那个地方。
只要乃颜等部起兵相应,那么他就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使整个忽必烈的大元统治为之动摇。
当然,也不会有那么简单,真的如此,海都宁愿乃颜不出来帮忙,但是自己的窝阔台汗国距离这里太远了。没有足够的兵源,没有足够的牛羊。海都只好再称海城放牧,然后在和林以北的地区招募部落来投奔,这一切,都是需要太多的时间了。
海都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他也想为自己的子孙打下一块富庶而又属于自己的草原,而不像自己的窝阔台汗国一样。到处是戈壁沙漠、到处是荒芜人烟。而且他们窝阔台一系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的传人,忽必烈和蒙哥只是一个篡国者而已。
在往捕鱼儿海子那里行军的过程中,海都一直这样的想着,鼓励着自己,同时也希望能这次行动能鼓励起在远方东部斡赤斤后王乃颜,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合丹图鲁干等部的勇气。
可是,乃颜却陷入了一阵迷茫当中。祖先成吉思汗分封子弟,幹赤斤所得分民最多,其分地在蒙古最东境哈剌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东扩展有辽东大部分地区。
乃颜继其父失儿不海为幹赤斤分之主。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感激忽必烈,唯忽必烈马首是瞻才是,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他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特别是大都决定复宣慰司,掌军民之务。
这样更加令他有些不满,由于海都遣使来访,是他联合起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合丹图鲁干等部准备相应时,却遭到了伯父乃蛮带的强烈反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郑老师?
蛮带是塔察儿的长子,乃颜之父失儿不海的哥哥。斤系份位于辽东。一直反对侄儿行动的原因无非有两条,第一,他的属地在辽东,靠近上都地界,距离中书省最近,万一事败,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第二,就是乃蛮带身为长子,却没有继承塔察儿的幹赤斤宗主之位,却让自己弟弟的儿子乃颜继承。心里也有些不甘心。
如果再被自己的侄子役使,那就真的没有一点面子了。所以当海都和乃颜的使者分别找到他的时候,他搪塞着不肯答应。他的不表态,一下子让众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正值忽必烈上都的召见,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胜纳哈儿、哈图鲁干等,包括乃颜和他的父亲失儿不海在内,都有些忐忑不安。
到底是见或者是不见,一伙人秘密的聚在一起密谋了半天,决定还是不见,大家就要准备各自回去起事了。因为实在是不放心乃蛮带的心思,万一大家一起去上都,这个乃蛮带一时冲动或者是怀有什么心思,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以后,那么自己应诏过去觐见,不是羊入狼口吗?
越想觉得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失儿不海和乃颜两父子,想起当初乃蛮带那不甘心的眼神,心里就觉得没有底气。心想要是换成自己,也绝对不会放过这次能够当上宗主的机会。既然各人以常情度之,都是这样。
那还犹豫什么?做待宰羔羊吗?于是准备不应诏命。各人直接回去准备起事,谁知道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阿合马被刺杀之事,没有了财政大臣,自然忽必烈要回去仔细斟酌一下继任的人选。觐见的事情不了了之。
众人紧张的心理又放了来。能过安生的日子还是好啊,更何况现在完全没有准备好起事,就算是冒然起事,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且大家都逸惯了只要是没有直接触及到自己的利益,能拖一天就是一天了。
这也算是蒙古人的一种堕落吧,们已经失去了在草原上奔驰的勇气,习惯住进暖和的蒙古包内享受着热烫的马奶酒。握刀的手也经常抓住的是女人那丰满的胸脯。有些人胖的恐怕连上马都要喘息一会吧。
这也是海都一再催促没有结果的原因。这样一拖,马上半年就要过去了乃颜和他的同伴们仍然是不急不慢的准备着,当有一天,他们又聚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大声吹嘘着要逐马草原现成吉思汗荣光的时候,几个部族的斥候都纷纷的赶到了他们一起相聚的失宝赤万户府的时候。
几个醉醺醺地王族大公经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不过还是被斥候报过来地消息吓了一跳。海都引领大军袭击捕鱼儿海子和阔连海子中央地吾失温站!酒马上就被吓醒了忙喧嚣着准备迎战。
实几个人都很迷茫。海都为什么要袭击自己。不是已经暗暗地结盟了吗?慌乱了一会。斥候们才来得及告诉他们是海都袭击之后。几乎没有杀人。只是赶走了那里地牛羊。带走了那里地女人。并没有杀死多少吾失温地居民和在哪里放牧地人。随即就原路退回。斥候一直跟随其过了乔巴山。看着海都大军往黑林行宫而去才回来禀报。
几个人这才放下心来互喷着吐沫。像是想吐去晦气一般地原来只是抢走了女人和牛羊。这些们多地是。不过还是为自己刚才地慌乱感到一阵地羞愧重新走进大帐。继续他们地商议。
不过。这次倒是正式了很多。头脑已经清醒一些地他们。并不是没有一点智慧。很快地就知道海都这次不是简简单单地掠夺那么简单。而是在变相地催促他们响应自己地盟约。向这些诸王们展示。他海都已经开始作战很久了。但一直是孤军作战。没有粮草。我就要你们地子民和牛羊。如果你们再这样下去。我就会不客气地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已经打你了。忽必烈很快就会知道这件事情。如果要你们出兵。要么就和我一战。要么就要和我站到一起。你们既然不想选择。那么我就逼迫你们早些下定决心。
在此之前。乃颜等人也商议了很多次。也不完全是为了贪图安逸不出兵。而是对于战况有些担心。想观察一下风向而已。
看来,风向是看不成了,马上就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抉择,至少要在皇帝忽必烈下诏之前作出抉择。依然是犹豫万分,失儿不海、乃颜和势都儿、胜纳哈儿、
鲁干几人各怀心思,不得做声。
其实关于反和不反,对于他们几个家族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着他们的身份,问鼎汗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诱惑,也只是是海都承诺给他们的特权和封地。但是现在的封地已经是够大了。再大一些又如何呢?
之所以想造反,无非是对于忽必烈本人崇尚汉礼,重用汉法所引起的。比如说在既然已经将辽阳诸地分封出来了,为什么还要设立行省呢?
虽然在至元十五年,在大家的反对下,又改为宣慰司,而宣慰司在各部诸王的打压下,日渐权弱,但始终是放在身边的一个狼崽子。说不定那一天不留神他就长大了咬自己一口。而且特别是至元十七年开始,忽必烈对于辽东诸王防范之心日渐加重,在伯颜的建议下,慢慢的扩大了宣慰司的职权范围,是诸王行事越来越不能得心应手。
这才是乃颜等诸王想要谋反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一点忽必烈也不知道罢了。既然造反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加舒服一些。那么谁做大汗又有什么关系呢?忽必烈做大汗是如此,海都做了大汗就会好一些吗?就算是海都比忽必烈做大汗好,谁又能担保海都之后的大汗会如何对待诸王呢?
诸王正在犹豫定的时候,很快的,就有人帮他下了这个决心,而这个人,就是已经注意了他们很久了的乃蛮带。
不过乃蛮带注意他们行的同时,却没有想到,乃颜等诸王也在注意着他的行踪,自从海都袭击吾失温站之后,乃蛮带就频频的往京城传送着消息,将其中情况报于忽必烈知道。和乃颜等诸王想的一样,对于乃蛮带来说,造反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他的封地距离上都最近,首先要承担起第一轮的攻击,然后才是其他诸王。
而且,能借助个机会扳倒失儿不海和他的儿子乃颜,那么斡赤斤家族的宗主当仁不让的就是他了,而且依据惯例,叛王一旦被皇上剿灭,那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