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全真教长春宫地告状。就象征性地诏令中书省、枢密院严加详查审理。然后就几乎忘了这件事情。谁知道。这一详查。却查出了一些端倪。
    本来中书省、枢密院也是想找几个人问问了事然皇上都是不太关心。那他们也乐地清闲。但是在当时帝师亦怜真地关怀下。中书省、枢密院派出地调查人员也都用起心来。
    亦怜真也是出身于萨迦昆氏。是八思巴同父异母地兄弟。八思巴在大都期间。他一度接任萨迦寺住持。但不久以后他也到了大都并当上了忽必烈供养地大喇嘛。后来八思巴再次归藏。忽必烈再三挽留而不能。遂令亦怜真继帝师位。
    八思巴大师地遇刺身亡亦怜真带来深刻地危机感。佛教在大元帝国如此昌盛说是八思巴一人之力。也与他有很大地关系在八思巴不在地日子。亦怜真为佛门以后地出路深感担忧。特别是全真教这次地告状。无疑是冲着八思巴地亡故。企图卷土重来。
    他又怎么不放在心上呢?亦怜真利用帝师的身份,直接插手此案,很快的就有了结果,系在长春宫道士提点甘志泉、知官王志真的指使下,“**禀舍”,并诬告是僧录广渊所为。是王志真命令道童将马戒作放火贼人捉拿。并用其知官的权力教唆道童诬告。其实连粮食也不曾烧毁。想以这个名义向佛门索要施利钱物赔偿。
    本来这个事情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亦怜真却不这么想,他往深处去琢磨,这次的诬告明显是全真教的一次试探行为,若是不反击,那么以后就无佛门的立足之地了。于是,又从各个方面搜集线索。
    却发现了全真教一直和江南的宋朝余孽有些勾结,甚至做过劫走瀛国公赵显的打算。而且经常有日本商人出入其间。亦怜真心里不由大喜。诬告之罪名不过最多使全真教灰
    。要是皇帝估计颜面和全真教乃是大教,说不定此小,小事化无了。
    但是牵涉和江南宋朝余孽和正在征伐的日本。那么全真教真的是有死无生了,得到一些证据,又在大牢之中取得了甘志泉、王志真等人的口供,顾不得忽必烈正在远征岭北行省,就利用帝师的身份使人快马传递过去。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忽必烈正是为了这件事情回来的,亦怜真还不不知道,忽必烈却是清清楚楚的。幼帝传说在日本,怎么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倒了日本,一直在忽必烈的心里是一个问。亦怜真的这个情报对于忽必烈来说,等于突然在家中抓到天天偷粮食的老鼠一般,心里恨的是咬牙切齿。
    在至元十八年新春来到的这几天,一直想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其实忽必烈一直都没有往这上面想过,自从亦怜真一点拨。他的心里豁然开朗。
    特别是南宋临安献城投降前后,由于受到当时大元的刻意压制,有很多看不到希望的全真道士涌入江南,仕途绝意江南士族和诸多文人雅士很快地与怀着同样心情的全真教相结合。
    其显著标志之,就是在两年前所说的宋朝余孽之国师姜明,听说就出自全真教道录樊志应一门。而樊志应正是开平府宫中大阁之下主持释道两教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辩论结果道教失败,送入龙光寺削发为僧那十七人其中一人。
    其显著标志之二,是一大批真教著述,出自当时的江南文人儒生之手,如《道法心传》出自松江王惟一,《全真清规》出于姚江陆道和,《玄教大公案》出于南宗苗太素,福建人牧常晁则写了《玄宗直指万法同归》,等等。
    这一切是忽必烈渐渐放宽对全真教压制的原因之一,但是忽必烈可以忍受全真道教与佛教相争,正如亦怜真所想,对于诬告一事,忽必烈无论结果是怎么样,对双方都不会有太大的处罚。
    但是,作为皇帝的他,是绝对不会让参与到政治上来的,更不要说是加入到与自己敌对的阵营当中去。于是,在忽必烈的授意之下。刚过完新年不久,中书省对于此次诬告案的审判结果出来了。却是出奇的严厉。
    教唆他人放火提点甘志泉,虚拿马戒指责其为放火之人的知宫王志真明正典刑,斩首示众。提供虚假证据的提点蔡志祥割耳朵鼻子。聚众行凶者殷鹤童、陈道广,先告状的王志玉、陈志用,写状纸的兰德义,虚报烧毁粮食的李德祯等六人流于边远。暗自指使王志真告状的提点蔡志希,还有一起告状的副宫周道旋、贾志柔等三人断放。
    本来可以轻易了解的诬告事,竟然杀了两人、流放六人,还有三人入狱。忽必烈这种行为无疑给了佛教一个信号,朕要严整道教,为佛门讨个公道
    ,在亦怜真的授意下。这时总制院事合台萨哩代表佛教又趁机上奏:“往年所焚道家伪经板本化图,多隐匿未毁,其《道藏》诸书,类皆诋毁释教,剽窃佛语,宜加甄别。
    ”
    于是,早有准备的忽必烈又命枢密副使罗、前中书省左丞张文谦、秘书监焦友直、释教总统合台萨哩、太常卿忽都于思、中书省客省使都鲁,以及在京诸僧首,共赴长春宫,会同道教各派领袖,再辩《道藏》诸经之真伪。
    《道藏》诸经真伪的甄别工作告竣。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张易上奏甄别结果曰:“参校道书,惟《道德经》系老子亲著,余皆后人伪撰,宜悉焚毁。”
    忽必烈立即诏谕天下:焚毁除《道德经》外所有的《道藏》伪经。诏令下达第三天,大都周边的《道藏》伪经全部集中到悯忠寺,在朝廷官员和佛教四众弟子的监督下全部焚毁。至此,历经数十年的佛道之争画上了句号。不过那是后话。焚毁《道藏》伪经已经是至元十八年十月的事情了。
    且说忽必烈虽然刻意的打压全真道教,但是却也不敢逼的太紧,在这个多事之秋,万一逼的太紧了,道教信徒众多,也怕将其完全逼迫到江南宋朝伪帝那里去寻求出路。那样对于大元在江南乃至中原的统治,也算是一个影响。只能这样暗暗的做着动作。
    至元十八年,就在全真教的“岂倦人来到我斋,恐人带入是非来。不争谈是谈非理,误却真闲真乐哉”中慢慢的拉开帷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零七章 不情愿的事情
    于忽必烈再次发起第三次佛道辩论之事,姜明自然道。因为在全真教内心向大宋之人送出消息的时候。还是祥兴三年,也就是元朝所谓的至元十七年。还没有发动第三次的佛道辩论。
    至于发动之后,全真教在大都众人,就再也没有这个心情传递消息了,都随着掌教一起去应对这次辩论,无法分心其他。而姜明也就暂时失去了大都的情报来源。
    但是一切的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海都大军还没有打过来,但是朝着通化方向去的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联军却是有效的吸引了大量的川军视线。张钰在钓鱼城的日子,会越来越轻松吧。
    暂时一直呆在福州的姜明,很是轻松的在花园里面漫步。鸿儿乖巧的随在他的身边,两人的感情一直发展的十分稳定,但是还是由于身份特殊的原因,两人未能成婚,不过他们二人的关系,已经得到所有人的默认。包括哪些士大夫们,虽然知道,但是只要两人一天没有成婚,他们也无法叫嚣起来。
    倒是在福州和谈的留梦炎、方回等人却陷入了发狂的状态,对于福州的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忽必烈给他们底线就是闽越王的称号,最多是将广州让出来,以韶州为界。但是福州方面确实狮子大张口,一下子就要了个什么江南王,要分江而治,才能承认顺昌王朝,但是还要永不交赋的承诺。也就是永远也不上缴任何钱粮同自治。
    明知道不可为的条件,留炎等人只能在那里胡搅蛮缠着。依着忽必烈的心思在那里消磨着时间。半年有余,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倒是被孤立广州的李恒终于抗不住了。屡次上奏诉苦于得到忽必烈的首肯。放弃广州,转战到云南行省,被发配到梁王手下做前锋攻打西南诸国了。
    五年的时间经过几番易手,广州终于又回到了大宋的手中。到了祥兴四年为止。整个南方沿海,基本上都在大宋的手里琼州、雷州的驻军也随阿里海牙一起转战到云南行省。因为他们在那里的势力显得有些太单薄了。
    而且周围反叛者甚,诸军疲于奔命。早就苦不堪言了。再则无水军庇护,就算是一艘渔家舢板,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