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们除非是腿脚不利索了,不然是绝对不好意思袖手旁观的。即使是那些年龄太高的老人们,也会在奋战现场烧水沏茶,让这些冒着汗水的娃娃们不再喝着那冰冷的生水。
没有人动员,没有人组织,几乎整个旱灾区的人们都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全部投入了惊天动地的改造山河的战斗中去。如果你想偷懒,躲在家中不去干活。不仅你的亲人不会饶过你,整个村户里,恐怕你永远难以呆下去,一生都会被人看不起,指着背脊耻骂了。
在这片干涸的大地上,与干旱战斗着的岂止是三十万国防军战士,是千千万万灾区的民众,是整个中国四万万儿女同胞,是无数的海外华人华侨组成的华夏民族大家庭。
在动用军队投入救灾后,各地的灾情明显好转,至少那些饿死人的报道没有再出现。虽然粮食大部分歉收,但是也有部分地区在救灾保苗的运动中,可以让一部分粮食作物有一定的恢复,虽然收成终会有所影响,但是绝收的情况是不会出现了。
而华飞并没有就此满足。除了做这些工作外,华飞更是为日后长远的打算做出部署和谋划。虽然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和借口,但是对于这次旱灾的预警不足,政府在应对旱灾的反应明显迟钝和滞后,这些问题带来的责任,华飞是难以推卸的。
旱情毕竟不像地震,他们所暴露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旱灾适合持续缓慢的过程,而且谁也不知道哪天会下雨。也许今天旱情还非常严重,但是说不定明天就突然下起大暴雨。所谓的旱情,就可以立即化解。而地震是个剧烈而又突然的灾害,地震一开始,所有的救灾就是与时间赛跑。你反应的速度越快,获救的人也就越多。如果你不去救,别说下雨,即使下枪子,那些在废墟下的人们,也依然无望。
目前国家除了东北地区,基本上完成统一,但是许多地方只是排遣了中央的督察员。政府机构和成员大都是原来的人,效率和办事风格基本沿用老习惯,这也是导致此次旱情严重滞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此外,华飞虽然手上直接掌控了三大情报机构,对于华飞掌握各种利害的情报,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民生领域,这些情报机关是无权插手的,也无权过问。如果华飞把某个情报机构的权限扩大到民生政治领域,绝对会让华飞掌控地方民生的情报可以更迅速,更准确。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那样的情报机关的权限就太大了,于此而来的恐怖特务生活环境,可是与华飞的建设幸福国度的理想相背离。
所以最后,华飞还是选择了加速改组地方政府的构成,加强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并开始全面完善政府机构的各种规章制度,全面推动国家的政治改革。唯有政治改革走在前面,打造创建一个廉政高效的政府,经济建设才能高效,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其他方面,华飞重点还做出另外两项部署。一是成立国家气象中心,正式筹建国家的气象预报的研究和建设,为干旱,洪涝等气候,提供可以作为依靠的凭据。虽然当前要想做到准确的预报天气非常困难,但是却是可以开始这项研究和相关的基础建设了。
另外是开始打起中国的两大主河,长江与黄河的主意。修筑大水坝,不仅可以调动水源,扩大灌溉面积,预防旱灾,减轻洪灾,还能发电。为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电气化,提供巨大的廉价能源。虽然水电站在后世依旧存在着某些弊端,但无可否认,水力发电,不仅是最经济,也是最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
修建水电站的发电机组华飞倒不愁。有着尼古拉特斯拉这位电气超人的存在,早在1895年,他就替美国尼亚加拉发电站制造发电机组,而那座发电站直到百年后仍是世界著名水电站之一。难度就在于中国的二大母亲河,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想要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其难度可不是修筑一座大坝那么简单了。而中国目前修建水电站的仅仅,也仅仅是一些水库和某些支流水脉的小型水电站。
另一个关键性的原因,由于中国的地势原因,决定了大部分的水电站只能修建在这两条河流的中游和上游。而中国当前的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多数耗电和需求电量巨大的工业都在沿海等工业城市。长江还好一点,毕竟如今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集群开始逐步形成,但即使这样,需求也和最低的设计发电量相差甚远。
一个投资巨大的发电站如果不能把电销售出去,仅仅沦为巨型水坝的作用,那可真是莫大的浪费了。所以要想在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修建水电站,还需要配套的长途输电线路,这个投资,比之修建发电站本身,还要巨大的多。
如此巨大的投资,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绝对难以承受起。所以在华飞交给内阁审议的规划文件中,十年内,华飞只准备修建二座电站。而且电站的设计需要预留发电机组,逐步根据需求,后期增加建设发电机组模块。而关于长途输电线路的科研工作,则全部交给特斯拉的研究团队。与发电机组的研究,共同成为这个目前中国最核心的研究中心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就在中国全面投入抗旱救灾的工作,人们为了水利建设而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国际上再次传来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加拿大最高联邦政府在本年通过了排华法。这个法案规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员,留学生等特殊情况外,所有华人都不可以进入加拿大。而且这个法案不仅是局限于中国公民,即使是有英籍的华人也被禁止进入加拿大。
这是赤裸裸的歧视,虽然国外排华的现象由来已久,但是这种对中国公民乃至于在加拿大华人的歧视,还是再次让华飞感到十分受伤。可以预见,这个法案出台并执行后,即使留在加拿大的华人,也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歧视,从而在低人一等的社会中苟且偷生。
纵观这个简单的法案,商人是去做生意,给加拿大送钱的,所以他们不禁止。外交人员基本上具有特别的权利,所以也不禁止。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送钱的,所以也在绿灯名单之列。加拿大人还真是唯钱是最高标准,这个法案更是禁华人而不禁钱,其令人憎恶的一面,即使是其他国家的人,也有些蔑视不屑。
华飞这次的反应和上次澳门捷成事件又不一样,毕竟在加拿大内,还生活着无数的华人华侨。采用非常强硬的手段,对这些海外游子的生活必然会产生影响。所以虽然依旧在抗灾前线,但是华飞还是抽出时间,专门赶回南京,就此事件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后,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一条声明,声明就加拿大的排华法案做出反应。首先是对加拿大政府如此决定表示极大的失望,并根据相关国际法,做出回应。一,终止与加拿大的一切外交关系,撤回所有外交人员。你不是允许我们的外交人员进入加拿大吗?但如果我们华人都被禁止进入加拿大,我们还向你的国家派遣大使,我们还与你们建交有何必要?这是外交司的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的回答。
二,中断与加拿大的一切商贸关系,禁止所有中国商人去加拿大经商,投资。并向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发出号召,终止与加拿大或加拿大裔商人的合作,贸易。
三,禁止中国的留学生去加拿大留学,对于已在加拿大留学的公派留学生,全部召回,并转往他国继续学业。对于私人留学加拿大的学生,中国政府提供一切转学他国的帮助和便利,并提供一笔转学经费。
四,根据国际关系对等原则,中国宣布自此条通告宣布次日,禁止一切加拿大人,包括非加拿大国籍的加拿大裔公民进入中国,但却允许加拿大裔商人进入中国采购商品,购买工业品等物资,允许某些特别核准人员。
中国的回应非常简单,但是却在世界各国引起哗然声一遍。许多记者闻风而动,纷纷前来中国,想要发掘进一步的报道此事。如果说之前的捷成事件是中国与外国的武斗,并取得了胜利。那么这次与加拿大的外交斗争,可就属于是文斗了。
而且看看中国的回应,虽然非常简单,但是招招之狠辣,步步之辛利,简直让人击节赞叹。加拿大排华,禁止华人入内,中国立即宣布与之断交,手段之迅速,回应之激烈,让人瞠目结舌。而且那名外交官在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时,语气和语意都饱含嘲讽,让在场的许多人都不禁会心而笑。
加拿大不是禁华人而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