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了,很本分,很正统。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这首歌?可能他的脑海里也闪过(东方红)之类的歌,但太长了点,也不够孔武干脆,所以就选了这首干练的短歌。但我敢肯定,他绝对没有想到这首歌的不合时宜。好在其他国家的学生,甚至台湾来的学生都不知道他在唱些什么,只是大陆来的有点感到无地自容。这位留学生研究的是经济理论。到底他能够研究出什么东东来,不需我赘论。
  当然,这种例子不多。大多数来美的中国留学生都是有些“料子”的,故也学有所成。能不能出个把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不敢肯定。但要在我们这代留学生中出“一批”——十来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不太可能的了。发育不良的种子,再移植到别的环境,就算能成材,也难成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
  (广州日报)1999年1月29日的(报刊文摘》转载了一篇文章(我们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谈到了我国未获诺贝尔奖的四个原因: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1997年止.共有448人获诺贝尔科学奖。这其中有5位华人,他们是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未像文,化学家李远哲。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获奖科学家,没有一位是属于中国大陆科研机构的!
  一位著名学者说:“据统计,一般立国30多年便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1917年立国,39年后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平均是35年,中国已立国46年,现在还在等待之中,有一点晚了,应该找找毛病。”中国人并不甘心在诺贝尔奖的外面流荡。
  我国著名科学学专家赵红州教授,是中国大陆诺贝尔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经过反复研究,总结出我国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4点原因: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连选机制。
  我同意以上的四个原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或者说至关重要原因,这篇文章未提及,那就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差,以致让应试教育误导了一个可以引起创造性思维的种子发育不良的误区——以为开发智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或者甚至是全部内容,并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替代培养创造力。
  不可否认,开发智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开发智力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去达到其他的目的。比如,开发智力可以作为应试教育的一个手段来达到“应试”的目的。这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如果进而用开发智力来替代培养创造力,就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
  矿矿于1997年夏天曾与他妈妈一道回国探亲,我则留在美国看家、喂狗、割草。等他们母子俩回来后,我接着于是年秋天回国。我听到了一件趣事:
  矿矿五岁时离开中国,相隔七年半再回来,对此人们有许多的好奇和悬念。其中的一个好奇就是想知道:到底矿矿在美国学了些什么?学得怎么样?
  于是,妻子家那一支的人和我家这一系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了同一件事——即出题考了矿矿。
  在姥姥家是由舅舅出的题,老舅是工程师,出的是代数和几何题。据说有一题是线性代数,那是矿矿没学过的。
  在奶奶家是由姑爹出的题,姑爹也是工程师,出的也是数学题。但是,姑爹的关系毕竟远了一点点,没有老舅那么“赤膊上阵”,出一道线性代数题。
  所有两家看了矿矿做题的人都得出同一个印象:尽管有的题目矿矿不太懂,仅是他都能七拐八弯地用其他的办法来证明它,来解它。而这些办法,国内的学生一般都不会那样去想。那样去运用的。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再那样七拐八弯地去想。
  为了写这节,我专门打电话回国去询问矿矿做题的细节。可惜都说,快两年了,记不清细节了!我还“悬赏”一个电子游戏光盘给儿子,他也说记不得细节。不然,把他那些“歪门邪道'”的解法列出来,并加上一些点评,我相信一定会是很有趣的。
  智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一般多是先天具有的素质,但需要后天去开发它,锻炼它。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个性不完善、或者做精的人。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
  让我们来打一个很通俗的比喻:如果把“开发智力”看作制造VCD机子,那么“培养创造力”就是在制造Drp机子。我们知道VCD机子放不了DVD碟子,但DVD机子既能放DVD碟子,又能放VCD碟子。当你在市场上可以选择DVD机子也可以选择VCD机子的时候,你选择哪一个呢?
  也就是说,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混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区别,甚至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代替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误区!
  至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我在(能不能用左手写字?》一章里已有专门论述,恕不赘。
  我认为: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并不见得是最佳组合。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打牢“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创造力的结合。同时,在传授孩子“双基”时,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利素质教育的全面开花结果。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坏”?
  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这个问题似乎已没有什么讨论的喷引力和新鲜感了。我曾考虑取消这一节的内容。但是,越是以为不值得讨论的问题,越有可能因此而使人忽略掉一些值得探讨的内容。
  在展开讨论前,我们先要分清: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孩子有没有权利对长华说“不”?这两者是不同的。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这不是无条件的提问,机具体情况,答案可以是“Y。”也可能是“No”。但,孩子有没有权利对长辈说“不”?则是无条件的提问,毫无疑问,孩子应该有权利对长辈说“不”,但是能不能做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因此,从理论上说,孩子应该有权利对长辈说“不”。但是真正能做到让孩子说“不”,是很困难的。
  首先,对长辈们包括家长和老师来说,自己很难做得到让孩子说“不”。
  我第一次面对孩子说“不”的挑战,是在读博士课稷时,当时我正在研究中国孩子的独立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的问题,自己觉得还是颇有一些心得的。
  一天,我们全家正在看电视。
  我看看表,时间已不早,快10点了,就对矿矿说:“睡觉去吧!”
  儿子看了看我们俩,没动。
  “矿矿,听到没有?睡觉去啦!”我有点不耐烦地说道。
  矿矿还是没动。
  我下意识地觉得有点不正常,转过头来看着儿子。
  矿矿稍有点不够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叫我去睡觉,你们不去?”
  我心里“噎”他一跳!以往儿子不愿干什么事对,顶多是七拖八推地软抵抗。这是第一次不但不表示服从,反而还倒过来质问:“为什么叫我去睡觉,你们不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听大人话的孩子,没家教。我的声调显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叫你去睡觉,就去啦!有什么好问的?
  儿子听出我的语调不对头,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说:“您得说道理呀!我不懂这件事情的道理,叫我怎么做呀……”
  妻子接过话,说:“小孩子在长身体阶段,要保证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现在去睡觉,明天早上7点半起床,还不够10个小时呢。快去吧!”
  儿子心甘情愿地去睡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