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比尔·盖茨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
  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二十几年前,当沃尔沃、丰田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
  但是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微软从创业之初就注重高效团队的打造。
  尽管微软业绩每年都在惊人地成长,为了发挥最大潜力,微软仍然以小组为工作架构,其运作方式比照中小企业,即使这样需要花费大笔的行销和研发费用。因为盖茨认为,这样可以让员工感到拥有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也是其员工较一般僵化的大机构更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每当微软膨胀的太大的时候,盖茨就马上把它拆分成小的团队,每一个团队的人数一200人为上限,这样的结果就是微软始终保持着高效和活力。
  在微软,员工们没有级别之分,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分团队进行的。员工们所在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弹性是很大的,有的员工在这个团队里可能是队员,到了另外一个团队则可能是队长。他们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没有具体的下班时间,办公室24小时都开着。
  管理是一门艺术,合理的人员配置,合理的团队架构是成功开发一个软件产品的基础。微软开发团队模型是以“三驾马车”架构为核心的矩阵模型,保证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充分沟通,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管理人员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团队的最大特点讲求目标一致和整体效应,而教练型领导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
  如今,大部分的微软小组规模都不曾超越以往,反而不断的分裂成为许多更小的特殊单位。陈了一个全力研发Excel软件的独立单位外,其余的“特殊小组”部是根据产品的不同待质来决定,其目的只有一个:设计出几近完美的软件。无论如何,这种小组规模让成员们感觉他们的目标专—,可以全力解决而不需担心其余的琐事,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努力在一项计划上的影响力。
  盖茨非常清楚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仅仅拥有各自为战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公司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来使信息得到广泛的共享,让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可以“建立在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要做到这一点,一部分靠丰富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现时员工彼此之间信息的充分交流。每个人都在汲取知识,而他们的收获都会为公司共同的“知识仓库”添砖加瓦。
  微软的软件研发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成就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软件开发越来越成为一项工程。大家也意识到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人利用,而不是为了显示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有多强、人有多聪明。正如盖茨讲过:微软最大的财富就是人。微软的任何一个产品组在这个阶段都将根据特性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的完成就对应于一个里程碑。
  盖茨说:“如果微软20个顶尖人才挖走,那么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这也反映出了他对团队组建工作的重视。微软一直努力给大家创造畅所欲言的言论空气,每个员工都能互相分享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而这种团队建设上的成就也如滚雪球般地累积起了微软帝国的庞大阵容和雄厚实力。这种前进的姿态在微软后期的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从容。
  微软向世界正式推出 Windows 95产品时,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二亿美元。所有的这些沟通活动展示了整个营销沟通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显示了其内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量,往往达到几千、上万人。Windows95操作系统则是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历时三年开发完成。而且在应用软件领域,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全方位服务。Windows95的诞生,本身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共同目标得到同向强调的结果。
  在Windows95的营销活动中,微软共雇佣了120多家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个由6O人组成的公司营销团队专门从事整个活动的协调工作。几千人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新产品推向世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每一个微软产品部门则专门负责制订和执行自己的促销计划。
  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一个团结、步骤协调一致的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微软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首先力推第一张Windows 95软件盘。随后,一个巨大的 Windows 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全封闭没有窗户的潜水艇暗示着“如果人类生活在没有窗户即Windows的世界上,生活将会是怎么样?”此外,微软公司还在美国总部举办了一场 Windows 95嘉年华会,当嘉年华会进行到最后时刻,盖茨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今晚秀”的主持人杰·雷诺一起登场亮相,把这场大型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推向高峰。
  这种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营销活动整合了公共关系、名人背书、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其成功推进是不可想象的。微软正是利用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协作的传统,将这个活动顺利地执行下来。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
  虽然微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帝国,但是,人们所熟知的软件产品也不过几种,如MS…DOS、WINDOWS、OFFICE等,而这几种恰恰就是微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微软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大概是60亿美元,开发的新产品包括数字盥洗室和人造卫星定位手表等新产品,但只有少数的项目能够为微软帝国带来利润,这也说明了创业过程中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的重要性。1981年,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后,选择了免费的MS…DOS作为其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此举使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借助IBM这股大风,平步青云,销售量猛增。而且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是最早进入市场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由此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同,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平台,在市场这只肥羊身上,切下了最大最好的一块肉。由于掌握着操作系统这一杀手锏,微软将自己定位成便宜、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的主人。
  当时,盖茨和他的微软还瞄准了另外一个项目:应用软件。在1981年的年度会议上,微软新来的程序员查尔斯·西蒙伊以夸张的言辞和动作力陈应用软件在微软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他挂出一张图表,以显示这种战略的效果。上面的每条线都标示劳动大军的收入。曲线起初很平缓然后便向上延展,而如果依此实行大约15年,根据西蒙伊的宏图,华盛顿州的每个人都将为微软工作。
  西蒙伊与盖茨都认识到,必须将目标集中在开发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微软应用程序上,以便被更多的汁算机平台使用。而这之后,一系列的应用软件逐渐涌现,这其中就包括现在人们所熟知的WORD、EXECL等等,这些应用软件后来组合成的OFFICE系列就成为了微软重要的盈利支撑。
  1985年,仍然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再次与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不取分文;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鉴于当时PC市场兼容机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还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 Windows1。0——一种“友好的、卓越的”图形用户界面与IBM的P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