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宅海瑞卧房
床上那块青色的包袱布还平摊在那里,包袱布上叠着几套衣服、几本书和一扎文稿。
豆粒般大的灯火旁,妻子坐在那里出神。
海瑞抱着女儿进来了,妻子连忙站起,接过女儿。
海瑞也不跟她说话,走到墙边那个大木柜前,卷起木柜上的一床印花薄被,又向门口走去。
“明天还走不走?”妻子在背后轻问道。
海瑞在门边略停了一下,还是没接言,走了出去。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宅正房
这里就是海母的卧房。夹着薄被走到门边,海瑞先将鞋脱了,摆在门外,光着脚走了进去。嚓的几点火星,海瑞手里的火绒点亮了小木桌上的油灯。接着他将夹着的薄被放在木桌边的单人睡榻上,然后向大床望去。
粗麻蚊帐依然挂着,海母蜷曲着身子面向里边,也没有盖东西,就那样躺着。
海瑞慢慢走了过去,轻轻拿起床头的薄被单覆盖在母亲身上,却没有盖她的脚,那双光着的老人的大脚依然露在被单外面。
海母依然一动没动。海瑞便在床边的凳子上静静地坐了下来。
院外起了微风,虫鸣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灯火前有了蚊虫在忽隐忽现地飞着。海瑞拿起了蒲扇,便去给母亲的床上扇赶蚊虫,赶完了蚊虫,又去解蚊帐上的铜钩。
“不要放。”海母吭声了,依然面对着床里边。
“是。”海瑞又把帐子挂上了,拿着蒲扇轻轻地在床边扇着。
“我问你。”海母还是那样躺着。
“是。”海瑞答着。
从床里边的方向可以看见,海母两眼大大地睁着,望着帐墙:“那封信说的意思,你再跟我说一遍。”
“是。”海瑞从怀中又掏出了那个信封,便要去掏信。
海母:“我不听他们那些官话。你只把叫你去的那个地方的事跟我说。”
海瑞:“是。阿母,您老知道我们这边的田是卖多少石谷一亩吗?”
海母:“丰年五十石,歉年四十石……问这个干什么?”
海瑞:“朝廷调儿子去浙江的那个淳安,现在的田只能卖到八石谷一亩了。”
海母:“那里的田很多吗?”
海瑞:“不是。有句话说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指的就是山多水多田少。扯平了最多两个人才有一亩田。”
海母:“那为什么还卖田,卖得这么贱?”
海瑞:“被逼的。”
“怎么逼的?”海母坐了起来。
海瑞连忙扶着母亲在床头靠坐好了,接着说道:“官府,还有那里的豪强。”
海母不说话了,两眼先是望着床的那头出神,接着慢慢望向了海瑞。
海瑞:“朝廷为了补亏空,要把浙江的田都改种桑苗,好多出丝绸,多卖钱。官府那些人和地方的丝绸大户认准是个发财的机会,就要把百姓的田都买了去,还想贱买。他们串通好了,趁着端午汛发大水,把河堤毁了,淹了两个县。百姓遭了灾,他们也不贷粮给灾民度荒,就为逼着百姓卖田活命。”
海母:“这么伤天理的事,朝廷就不管?”
海瑞沉默了。
海母盯着他:“说呀。”
海瑞:“说出来阿母会更担心了。”
海母:“先说。”
海瑞的目光避开了母亲,望着下面:“这些事朝廷都知道。”
海母震惊了,过了好久才又问道:“是朝廷让他们这样做的?”
海瑞:“是朝里掌权的人。说明了,就是严阁老那一党的人。”
海母两眼睁得大大的,坐在那里想着。过了好一阵子,突然伸出一只手,在海瑞坐的床边摸着,像是要找什么东西。
海瑞握着母亲的手:“阿母,您老要找什么?”
海母:“信!”
海瑞连忙从怀中掏出谭纶的那封信,递给母亲。
海母拿着那封信,盯着信封出神地看着。小木桌上那盏油灯漫过来的光到了床头是那样暗淡,她显然不像是在认上面的字,而是像要从这封信里面穿透进去,竭力找出那中间自己感觉到了却又不知就里的东西。
海瑞当然明白母亲此时的心情,低声说道:“给儿子写信的这些人都是朝里的忠臣。调儿子去淳安当知县就是他们安排的。”
海母的眼睛仍然望着那封信:“安排你去和那些人争?”
海瑞:“是。”
“那么多大官不争,叫一个知县去争?”海母的双眼从手里的信转向了海瑞。
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从正中间将一团乱麻倏地劈成了两半,许多头绪立刻从刀锋过处露了出来!可再仔细去想,这一刀下去虽然一下子斩露出许多头绪,那一团乱麻不过是被斩分成了两团乱麻。头绪更多了,乱麻也就更乱了。海瑞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默在那里。
海母:“回答我。”
海瑞:“回阿母,这里面有许多情形儿子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那你还答应他们去?”海母逼着问道。
海瑞:“儿子想,正因为这样,几十万百姓才总得有一个人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做主!”
海母:“他们为什么挑你去?”
海瑞:“他们认准了儿子。认准儿子会为了百姓跟那些人争!”
海母沉默了。海瑞也沉默了。
院子里的虫子这时竟不叫了,隐隐约约地便传来了侧屋那边海瑞妻子哄女儿睡觉的吟唱声:“日头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月光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囡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母要歇了,歇得吗?歇不得……”
海母不禁将手慢慢伸了过来,海瑞立刻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母亲的手一下子将儿子的手握紧了。
妻子的吟唱声还在传来,带着淡淡的忧伤:“阿母要歇了,日头就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
“是呀……世上做阿母的几个命不苦啊……”海母失神地望着那盏灯喃喃地说道。
“阿母!”海瑞立刻把母亲的手握紧了。
海母:“去,挑担水来,帮阿母洗次地吧。”
海瑞却坐在那里没动,只是握着母亲的手。
海母把他的手慢慢拿开:“去吧。”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宅院中
淡淡的月光中,吊桶里的水倒进了井台旁一只木桶中。
吊桶又放进了井洞,井绳在慢慢地下降,接着一摆。又一桶水提出了井洞,海瑞握住了吊桶的木把,向另一只空桶倒去。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宅厨房
一桶热水倒进了另一个大大的木浴桶。海瑞的妻子拔掉了发髻上那根铜簪,满头的长发便披了下来。接着,她解开了衣襟。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宅正屋
海瑞这时也已经脱下了身上的长衫,穿着短褂,裤腿也卷了起来,光着脚,正在用木瓢舀起桶里的水向砖地上细细地泼去。
海母光着那双大脚从床上下来了,走到儿子面前:“阿母来泼,你洗。”
海瑞停在那里沉默了片刻,才慢慢把瓢捧给母亲。
海母一瓢一瓢地从桶中舀出水,又一瓢一瓢地向砖地依次泼去。
海瑞拿起了那把用棕叶扎成的扫帚,跟着母亲,扫着地上的水。
桌上的灯光,门外洒进来的月光,照着砖地上的水流,照向母亲和儿子那两双光着的脚。
“长这么大了,你知道自己哪里像阿母吗?”海母一边泼着水一边问着。
海瑞:“儿子的一切都是阿母给的。”
海母:“我问你什么像阿母。”
海瑞不接言了,默默地扫着地上的水流。
海母:“就是这双脚。”
海母:“郎中说过,冬月天都怕热的脚是火脚,心火旺,脾气不好。这一点你真像阿母。”
海瑞:“儿子知道,我们海家的祖先信的就是明教,本就是一团火,烧了自己,热的是别人。”
海母:“听说大明朝的太祖皇帝得天下的时候信的也是明教,这才把国号叫做大明,是不是这样?”
海瑞:“是这样。”
海母:“可现在的皇上怎么就不像太祖呢?”
这话海瑞可无法接言了,只好低着头扫水。
“可以了。”海母停住了泼水。
海瑞:“那您老就上床歇着。儿子收拾完了,再陪阿母在这里睡。”
海母叹了口气:“今天把阿囡抱来,阿母带阿囡睡。”
海瑞低下了头,默默地站在那里。
海母:“老天爷是有眼睛的,应该会给我海家留个后……”
福建南平教谕署后院
离天亮还有一段时刻,这个时候满天的星星格外耀眼。
院子里三个人都站着,这一刻谁都没有说话。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