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庆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都是坟墓,现在都是华丽的洋房了。这些洋房都是我国军阀建筑的。他们割据地方,横征暴敛,开烟开赌,无恶不作,吸尽民脂民膏,来到这里盖起洋房,娶小老婆,打麻雀牌,饮洋酒和吃大菜,弄得工人农民都吃不饱,穿不暖。这样,中国还能不亡国?所以我们非打倒军阀不可。’
  “1921年10月,孙中山到广西南宁视察时,曾在一次群众大会上讲话。他对听众说,‘革命就是要使工人、农民以及各界人士都过好生活……你们是主人,省长是仆人。仆人必定要做到使主人满意,才是一个好省长、一个好仆人。马(君武)省长现在首先要把陆荣廷、谭浩明等(本省军阀)存在上海外国银行的现款设法取回,连同他们在省内的产业一齐拿出来分给大家,使大家有衣穿、有鞋着。’”①
  ①据宋庆龄着《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原注“1924年9月8日《广州公报》刊登的谈话”),载《宋庆龄选集》,第463页。
  孙中山坚持不懈,但不固执,善于学习。他曾经希望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共和国”的现有军队中找到真正的支持,但这个希望落空了。1917年,海军司令和桂系军阀曾经支持他的第一个护法政府,后来就变了。他很信任的陈炯明将军的部队曾为建立第二个护法政府扫清了道路,但时隔不久,陈同前者一样很快就背叛了孙中山。正是由于这一现实情况促使孙中山要求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
  与此相仿,他在国际事务中的亲苏倾向也是由于他曾为了争取别国优待——或者只是公正对待——中国作出过许多努力,而结果总是失望。他确实赢得了不少外国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的同情,但没有一个外国政府曾经同情过他。即使早在1911年民国成立之前,孙中山一再试图使西方列强和日本把他和他的革命党人看作未来中国的代表,而这些国家却仍然继续支持腐朽的君主政权,并多次禁止他入境或把他驱逐出境。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他的第一件事情是在回国之前先去游说英美以求结盟。但它们却会资助“强人”袁世凯(在他为清王朝效劳时已得到它们的欢心),并且在袁世凯窃据大位之前,拒不承认民国新政府,更不要说给以贷款了。这是孙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的原因之一,但即使如此,英美两国也没有急忙承认。
  英国政府的算盘是要使它的承认换来一笔它从清朝统治者那里未能获取的代价。它威胁说,如果新国会中有西藏代表参加,它就不承认民国。不难看出,它是何等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片地方(约700年前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中国分裂出去。
  美国是旧世界中最老的共和国,但也迟迟不承认这个最新的共和国(它是以美国为楷模的)。它刚一承认,它的一位最杰出的宪法专家弗兰克·古德诺就被袁世凯雇用为“立宪顾问”,以帮助袁帝制自为。他禀承袁的意志,断言:“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他还用明显的外部干涉的威胁作为他这一论断的根据。他先指中国属所谓“民智低下之国”,如“率行共和制……祸乱将不可收拾”,“此诚与欧西各强国利害相关,盖其经济势力,久已膨胀……其权力所及,必将有所主张,俾其'与国'所用之制度,不至扰乱治安,盖必如是而后彼辈所投之资本,乃可得相当之利益也。极其主张之所至,势将破坏他国政治之独立,或且取其国之政府而代之,盖苟必如是,而后可达到其目的,则列强亦将毅然为之而有所不恤也。”①(当时,“欧西”一词包括美国在内。)
  ①宋庆龄着《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
  从现代的观点看来,美国对孙中山(他被称为“中国的乔治·华盛顿”)的态度,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所说,是“对于美国不喜欢第三世界革命的民族主义的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实例。”①当然,这不是最后一个实例,因为后来还有许多美国支持“袁世凯类型”“强人”的例子:墨西哥的迪亚斯、中国的蒋介石、古巴的巴蒂斯塔、尼加拉瓜的索摩查、南朝鲜和南越一个接一个的军事独裁者、智利的皮诺切特之类。日本在这一时期狂妄荒谬的行径以及凡尔赛和会在山东问题上对中国的出卖,前面都已谈过了。
  ①古德诺的文章转引自H.F.麦克奈尔编《中国现代史选读》(英文),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43—746页。麦克奈尔在脚注中指出,古德诺在经过10年之后仍然不把他的英文原文公布出来,说是“找不到了”,所以本书的英文是从中译文译回来的(中译文的准确性没有疑问)。'中译文题为《共和与君主论》,见《君宪纪实》,全国请愿联合会1915年9月编印。复印件承蔡美彪见赐。——译者'
  至于取消外国在中国的租界、势力范围和治外法权(在美国威尔逊总统“民族自决权”的主张中本来已含有这样的承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中国出席和会的代表提到这些要求时,它的那些所谓“盟邦”根本不加理会。孙中山在他《实业计划》一书中曾呼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原本用于军事的经费应转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投资。他的这一提议同样无人理睬。相反,协约国在获胜后运往中国的是剩余的军火,以有利的条件卖给各地的军阀。这些军阀能够、也愿意破坏和分裂中国,在看来永不休止的内战中为他们各自的外国“后台老板”保持或扩充其势力范围。
  更有甚者,当孙中山正在努力准备北伐以扫清主要军阀时,西方列强却在支持那个阴谋在孙的“后院”破坏这次北伐的军阀——一度得孙信任却不忠不义的陈炯明。孙的计划是利用各系军阀正为争夺全国控制权而内哄的时候,以广东为基地兴师北伐。由孙任命为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却另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把这个富庶省份的统治权和财权据为己有,而绝不愿意为了任何其他事情去冒损失部队和权力的风险。他提出“广东是广东人的广东”的口号来笼络本省的人心。他起初作为反清革命党人、后来又作为革新派的行政长官,小有名气,现在他又鼓其如簧之舌,保证要把广东建成为全国的“模范省”。他讨好进步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企图使他们从支持孙中山改为支持陈炯明。他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派手法,使得连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也曾一度支持他,①唯一的一个苏联驻广州记者也说他的好话。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第一任领导人陈独秀曾一度被他委任为省教育厅长。美国的杜威和英国的罗素③等来访中国的著名西方自由主义者都对他有相当深的印象。④
  ①布赖恩·丁·乔治着《国务院和孙逸仙:1920—1924年的美国政策和中国的革命性裂变》,载《太平洋历史研究》(英文)。加州大学出版社,1977年11月号。
  ②见上引达林书。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当时的领导人是陈公博。陈后因支持陈炯明被开除出党,再后在国民党当大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充当日本的傀儡,战后以卖国罪被处决。
  ③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贝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译者
  ④这个俄国人是共产党领导的西伯利亚“远东共和国”电讯社(简称“远东社”)驻广州记者斯托扬诺维奇。据达林说,斯后来改变了对陈炯明的看法。
  在玩弄手段、施放烟幕的同时,陈炯明暗中与香港的英国当局及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保持接触。(吴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也是孙中山北伐的主要目标。)到1921年底,陈的态度改变已趋明显,因为他停止了对北伐军的供应。接着,1922年3月21日,由孙中山任命为陈炯明参谋长的邓铿在广州火车站遇刺,两天后伤重不治。虽然刺客逃逸,人们都认为陈炯明应对邓铿之死负责,因为邓拥护北伐而陈是反对的。邓铿是曾受高级训练的职业军人,早年就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军事教育界颇负盛名①。他的被杀一定使孙中山想到其他类似的案件,如1913年宋教仁的遇刺,1916年陈其美在上海的被害以及1920年朱执信在广州策反桂系军队时被杀。
  ①在一本题为《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小册子(英文)(纽约《新共和》杂志出版)里,杜威称赞陈炯明道,“在我所遇见的中国官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