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日后,在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前,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在北海海域遭遇,爆发了有名的“日德兰海战”。
  对于新兴的德国海军来说,这场海战绝对是最严峻的考验。
  说白了,这也表明德国人在海战经验方面的严重欠缺。
  按照最简单的方法,德国公海舰队也应该等到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后才杀入北海,与帝国远征舰队一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完成夺取制海权的任务。结果,德国公海舰队在最不恰当的时候,以最不恰当的方式与英国本土舰队决斗,结果能够好到哪里去吗?
  虽然海战中,德国公海舰队只损失了几艘战列巡洋舰,主力舰(战列舰)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但是却失去了夺取北海制海权的机会,甚至失去了进入北海的机会。
  相反,英国本土舰队在迎战中,战术表现不尽人意,却紧紧的抓住了战略优势。
  海战结束之后,德国公海舰队被迫退回波罗的海,并且进入了长达两年的整休期。
  见到德国公海舰队败退,已经从佛得角群岛出发的帝国远征舰队立即改变航向,放弃了前往北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的计划,转而前往直布罗陀要塞。
  以当时的情况来讲,帝国远征舰队并不是没有击败英国本土舰队的把握。
  只是,帝国远征舰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击败英国本土舰队,帮助德国夺取制海权。
  作为集中了帝国大部分新式战列舰的远征舰队,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警惕大洋另外一边的美国,同时遏制西班牙与法国。最重要的是,远征舰队必须与大西洋舰队一道,确保直布罗陀要塞与佛得角群岛的安全,并且保护从直布罗陀要塞到亚得里亚海(奥匈帝国的出海口,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获得大明帝国援助的主要港口所在地),以及从佛得角群岛到好望角的海上航线!
  如此一来,帝国远征舰队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初,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致奥斯曼帝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向南扩张的步伐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奥斯曼帝国就与俄罗斯爆发了多场战争,先后失去了黑海北岸地区,克里米亚半岛,外高加索。后来,若不是大明帝国与德国出面调停,奥斯曼帝国恐怕会丢掉欧洲的最后一块土地。
  相对而言,奥斯曼帝国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该帝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整个西亚地区,以及东南欧地区的统治者,但是随着大明帝国崛起,特别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兴起,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国内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宣布独立,或者沦为殖民地。
  与此同时,地面战场也像海洋战场一样,陷入了僵局之中。
  因为交战双方都无法突破由铁丝网,战壕,以及机枪火炮构成的严密防线,进攻显得乏力,防御更为有利。
  经历了一年多的苦战之后,德国、奥匈帝国与法国、西班牙、英国远征军对抗的西欧战线,德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对抗的东欧战线、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对抗的外高加索战线,俄罗斯与大明帝国对抗的中亚战线逐渐平静了下来。
  交战双方都无力发动新的进攻,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只是,交战各国承受的压力并不完全一样。
  当时,俄罗斯需要三线作战,其局势最为严峻。其次就是德国。不管是西欧战场,还是东欧战场,德国发挥的作用都超过了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南面没有出海口,难以获得大明帝国的物资援助,必须凭自身力量对抗四个强大的对手。
  当年年底,在英法西等国的游说之下,原先脱离了协约国集团的意大利再次加入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同盟国集团宣战。随之,两个意大利集团军向北推进,开辟了第五条战线,即南欧战线。
  首当其冲的就是奥匈帝国,只是奥匈帝国国力弱小,难以承担三线作战的压力。
  结果,德国不得不出兵增援,最终承担起了南欧战线的大部分战斗任务。
  毫无疑问,当德国陷入三线作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局面的话,离战败也不远了。
  在此情况下,同盟国修改了战略计划,并且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夺取制海权,彻底打垮英国远征军,并且封锁协约国的港口,最终迫使英法西意投降!
  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整顿了两年的德国公海舰队再次从基尔港出发。
  几乎同时,奥匈帝国那支并不强大的舰队也离开了亚得里亚海的港口,前出地中海,准备配合德国与大明帝国的舰队,打破协约国的海上封锁。
  相对而言,海战的重点仍然在北大西洋上。
  当时,两支在欧洲海域活动的帝国舰队分兵而出,远征舰队北上,与德国公海舰队联手绞杀英国本土舰队。大西洋舰队则向东开进,准备与奥匈帝国舰队会师,对付活跃在地中海的意大利舰队,以及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
  按照当时的部署,如果一切能够按照计划实现的话,同盟国很有可能取得制海权。
  在地中海方向上,同盟国并没有优势。
  当时,法国地中海舰队是协约国控制地中海的主要力量,几乎集中了法国海军的所有精锐力量,其中包括了十二艘无畏舰,以及十八艘前无畏舰。
  意大利海军也不弱小,一共有八艘无畏舰,以及十四艘前无畏舰。
  另外,西班牙海军还有一支地中海舰队,编有四艘无畏舰与八艘前无畏舰。
  相对而言,帝国大西洋舰队只有八艘无畏舰,十二艘前无畏舰。奥匈帝国海军也只有六艘无畏舰与十艘前无畏舰。
  只是,战舰数量对比并不能说明问题。
  不管是战舰的“质量”,还是舰队官兵的素质,帝国大西洋舰队都远远超过了法西意三国海军。比如,当时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八艘无畏舰中,有四艘的舰龄在五年之内,而且都装备了最新式的360毫米口径舰炮;采用了重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机动能力明显好得多;装甲防护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无畏舰。而法西意三国的无畏舰使用的还是305毫米口径的老式主炮。
  最重要的是,法西意三国的舰队并没有联合行动。
  即便帝国大西洋舰队与奥匈帝国海军舰队难以对抗三国联合舰队,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就能逐一击破。即便抓不住机会,也能与敌周旋,拖延时间。
  当时,真正的主战场在北大西洋上。
  作为欧洲头号海军强国,英国一直在向大明帝国学习,战前甚至仿照大明帝国,提出了“两强原则”,即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至少得等同于欧洲两支最强舰队的总和,以确保英国在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按照这一原则,在战前的军备竞赛中,英国几乎将所有财力都投入到了海军之中。
  战争爆发时,英国不仅仅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还拥有世界上第二强大的海军舰队。如果考虑到大明帝国必须在东方留下部分海军战舰,无法将全部海上力量派遣到北大西洋上来的话,英国已经拥有了北大西洋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当时,英国本土舰队共编有三十艘无畏舰,以及三十二所前无畏舰。
  相对的,英国本土舰队最大的对手,德国公海舰队则只有十八艘无畏舰,以及二十八艘前无畏舰。
  凭借占有绝对优势的实力,英国本土舰队完全有能力将德国公海舰队堵在自家门口。
  当然,随着帝国远征舰队到达,北大西洋上的局面发生了转变。
  当时,远征舰队编有二十四艘无畏舰,以及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并无前无畏舰。
  也就是说,帝国远征舰队与德国公海舰队的实力总和超过了英国本土舰队。
  毫无疑问,北大西洋上的局面对英国极为不利,如果遭到大明帝国与德国的绞杀,英国将失去制海权,从而导致本土暴露在同盟国的炮口之下,同时也失去了增援欧洲西线战场的能力。
  从这也能看出,当时帝国与德国的海上战略思路是极为明确的。
  首先打垮海上力量最强大的英国,然后再去收拾另外几个对手,最终通过控制制海权的方式赢得战争。
  可是,有这么容易吗?
  就在帝国远征舰队离开直布罗陀要塞的第二天,英国就照会法国与西班牙,要求两国尽快抽调舰队进入大西洋,并且集中力量攻打直布罗陀要塞。
  同日,英国特使离开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