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如此,在大不列颠王国对付西班牙的时候,大明帝国甚至提供了暗中支持。
结果可想而知,颓弱的西班牙迅速输掉了战争,最终不得不已割让海外殖民地的方式与大不列颠王国媾和,并且结束战争。
当时,西班牙不但将佛罗里达地区,还将隔海相望的古巴一起割让给了大不列颠王国。
尝到甜头之后,大不列颠王国并没有感到满足,反而胃口大开。
在随后的近一百年之内,大不列颠王国先后三次向西班牙王国开战,并且先后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大安的列斯群岛,圭亚那,以及南大西洋上的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另外,大不列颠王国还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中美洲的伯里兹,非洲的尼日利亚;从荷兰手里夺取了非洲的纳米比亚,并且摧毁了荷兰的大部分船队,控制了欧洲的海上贸易;甚至向法兰西王国开战,只是没能如愿以偿的获得魁北克地区。
到明历四百零六年(公元1774年)的时候,大不列颠王国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海外殖民地宗主国,其海外殖民地面积超过了本土面积三十倍。从这一比例上看,大不列颠王国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主要是大明帝国本土太广袤了)。
如果说大不列颠王国的疯狂扩张没有引起大明帝国的注意,那肯定是假的。
即便大明帝国需要的只是欧洲的市场,而不想卷入欧洲的战乱,可是大明帝国也不会容许一个对自身构成了威胁的强大国家出现,更何况是一个以海洋立国,对外疯狂扩张的国家呢?
只是,在整个对外扩张中,大不列颠王国一直小心翼翼的处理着与大明帝国的关系。
即便发生过几次误会,大不列颠王国都迅速表态,并且赔礼道歉,甚至不顾国家尊严,按照大明帝国的要求交出了肇事者。如此一来,大明帝国找不到对大不列颠王国下手的理由与机会。
同样的,大不列颠王国的疯狂扩张只是填补了大明帝国在世界殖民地体系中的漏洞,并且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大明帝国输送利益,从而避开了大明帝国的资本家与商人,没有正面与大明帝国争夺海外市场。
也就在大不列颠王国疯狂扩张的同时,美洲最早的殖民地也在迅速发展。
北美洲东部地区就是欧洲国家在美洲大陆上最早开辟的殖民地,从第一批殖民者随同哥伦布的船队来到这里,到明历四百零六年(公元1774年),已经过去了近三百年。三百年,足够一个国家从强盛走向衰亡,同样也足够诞生一个新兴的国家。
此时,生活在现美国东部地区的移民已经达到了五百五十万!
在这五百五十万移民中,有六成以上来自大不列颠王国(其中又有一半是来自被大不列颠王国占领的爱尔兰)。最初的时候,这些移民都是被贫困所逼迫,或者被新世界的财富所诱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其中,也不乏一些被流放的囚犯,或者是逃亡的罪犯。
经过近三百年的生息繁衍,这些人逐渐产生了国家意识。
当然,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大不列颠王国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大不列颠王国对外扩张的目的是获取海外资源,占领海外市场。
问题是,全世界大部分殖民地与海外市场都掌握在大明帝国的手里,根本没有大不列颠王国染指的机会。
如此一来,要想维持本国的工业发展,让本国的资本家赚取高额利润,除了从其他欧洲国家手里夺取海外殖民地之外,大不列颠王国只能变本加厉的从控制下的殖民地,以及海外市场获取利益。
新英格兰地区(现美国东北部地区,大不列颠王国在美洲大陆最早的殖民地,一般情下,泛指整个美国东部地区)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进行盘剥的重点对象。
为此,大不列颠王国成立了专门用来收刮北美殖民地民脂民膏的“东印度公司”(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以为到了印度,因此将其发现的群岛称为东印度群岛,将其发现的土著称为印第安人。在欧洲,“东印度”一般指的是美洲大陆大西洋一侧,而非亚洲的印度东部地区)。
疯狂的掠夺终究会产生暴力反抗。
明历四百零六年(公元1774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北美殖民地反抗大不列颠王国统治的独立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次年,随着“列克星敦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同年,北美十三州(由大不列颠王国控制的十三块殖民地)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共同签署《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不列颠王国,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既现在的美国。
战争初期,美军基本上没有得到外界的支持,单独对抗大不列颠王国的军队。
直到明历四百零九年(公元1777年),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之后,一直隔岸观火的法兰西王国才参与了进来。
次年,法兰西王国宣布承认美国独立,并且与美国签订同盟条约。
随后,法兰西王国向大不列颠王国宣战。很快,西班牙王国也以美国同盟者的身份,向大不列颠王国宣战。
毫无疑问,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都想借助美国独立战争削弱大不列颠王国。
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大明帝国的支持,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很难在海上战胜大不列颠王国。如果无法取得海上战争的胜利,也就难以扭转北美大陆战场上的局面。
明历四百一十一年(公元1779年),大明帝国的态度突然出现转变。
当年,大明帝国正式颁布《海上自由通行法案》。按照该法案,大明帝国的舰船有权利在世界上任何海域自由航行,并且自由通商贸易。另外,帝国海军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帝国船队的航行与贸易权。
说白了,这份法案本身就是针对大不列颠王国的。
就在头一年,大不列颠王国颁布了《封锁法案》,开始对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以及暗中支持美国的荷兰进行海上封锁,并且授权海军舰队检查一切进入美国港口的船只,并且有权扣留运送违禁物品的商船。
同时,大不列颠王国还大肆鼓励“私掠船”,并且与私掠船分享战果。
所谓的私掠船,就是打着国家旗帜的海盗。说白了,就是在海上拦截与窃取商船,以及商船运载货物的海上抢劫行径。
毫无疑问,这从根本上触碰到了大明帝国的利益。
随着《海上自由通行法案》在帝国议政院以高票通过,帝国海军的南洋舰队,以及常驻直布罗陀的欧洲舰队开始为航行在大西洋,特别是前往北美洲的船队提供护航。
为了避免与大明帝国发生直接冲突,同年,大不列颠王国办法紧急令,要求海军所有舰船不得拦截大明帝国的船队,更不得登船检查。
很快,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与帝国商人达成协议,由帝国商船将美国军队急需的物资送往北美洲。
美国也与大明帝国的商人达成协议,用茶叶与棉布市场换到了大量军械物资。
如此一来,美国独立战争的局面迅速扭转。
一方面,美军需要的各类物资可以通过大明帝国的商船远远不断的送到北美大陆。
另外一方面,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的海军舰队可以集中行动,打击分散行动的大不列颠王国的海军舰队。
到明历四百一十五年(公元1783年)的时候,美国独立战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同年九月,美国与英国代表在法兰西王国首都巴黎签署和约(《巴黎和约》),大不列颠王国承认美国独立。
这也就是开篇的那一幕。
虽然,大不列颠王国并没有放弃消灭美国,恢复在北美洲地区的殖民统治,二十九年之后,大不列颠王国(当时已被称作英国)再次出兵攻打美国,从而引发了“第二次独立战争”。但是,从《巴黎和约》签署的那一天开始,一个崭新的国家出现了。
诞生之初的美国并不引人瞩目。
当时,在大明帝国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有“美国”这么一个新兴国家。
正是如此,新生的美国并没有引起大明帝国的注意,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美国不过就是大西人在美洲大陆上建立的一个国家而已,其性质与欧洲国家并无多少差别。因此,在对待美国的方针上,大明帝国直接套用了对待欧洲国家的政策。
不干预,也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