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我似模似样的点点头,让我一阵无语,明明是你小子想偷袭老子,被老子给制住,你居然还敢如此颠倒黑白,看起来,你们这群膏粱颠倒黑白那是天生的呵。
不过,见他挥手止住了身后两个蠢蠢欲动的人,我就不和他一般见识,没有去接那茬。
没想到那人却来了劲,他再次和开始那样,绕着我转了圈,然后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了看我,徐徐说道:“好了卜机,方才本公子考较了一下你的功夫,如今考考你策论,如何?”
我其实很想冲他喊一句:“你算老几?你凭什么来考较老子?”,不过,见顾横一脸轻松,鹰钩鼻和死人脸都瞪着眼睛,一副不相与的样子,加上如今时候确实还早,我也就勉强的点点头。考较就考较,老子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还怕你?
那小公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踮了踮脚,一本正经的轻轻嗓子,然后说道:“本公子自幼熟读史书,昔日前朝大汉,保有四海,物产富饶,胡人丧胆,百姓安居,名臣勇将辈出,天子也算贤明,可是汉末却陷入群雄逐鹿,黄巾匪类更是祸乱中华,卜机卜公子既然是文武全才,可否为在下解惑?”
原来是问历史,这我最不怕了,毕竟,这些玩意儿《洛书》里都有嘛。
正待开始长篇大论,那小公子却抢先说道:“卜公子若是只知道照搬已有的史书,就不必多说了,在下想听点新鲜的。”
你这是诚心挤兑我啊。我心里暗骂,不过面上却微微点头,示意无妨。
我也学着他那样轻轻嗓子,开口说道:“天下百姓皆为良善,暴徒匪类,永远是少数,百姓为什么造反?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活路了。为什么没有活路?因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要饿死了。但是,天下的百姓终年忙忙碌碌,为什么不但没有吃的穿的还会饿死呢?这个问题,不知这位公子想过没有?”
那小公子微一愣神,显然没有料到我没有去说子曰诗云,微微有些脸红,不过很快说道:“这谁不知道,你继续讲。”
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在下查过相关史书,汉朝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每年粮食消费约谷150石左右,加上食盐和衣服费用,全年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约需240石左右,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他们就不免要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更不要说维持来年的耕种了。现在一大亩田大约可年产粟3石,一小亩可年产粟2石左右,也就是说,耕种百亩土地的五口之家,全年可收获粮食200石左右。但是本朝不少农民家庭占有的土地实际上都不足百亩,一般只有几十亩甚至几亩,一年只有一百多石或者更少的收入,扣除各种租税之后,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生存。
你知道汉朝时皇亲国戚,列侯贵族,官僚富豪的收入一年是多少吗?”我再次向他们提出问题。
这一次,不单单是那小公子摇头。就是顾横也面露不解之色。
“告诉你们,皇亲国戚,列侯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各人的封地租税。封邑越多人口越多,租税也越多,有的列侯每年租税收入就达千余万石。至于诸侯王的收入,更是惊人,上亿石的比比皆是。而官吏们以谷物定秩禄,三公秩万石,九卿中二千石,郡守二千石,万户县令六百石,县丞、县尉四百石。门阀富豪们占有的土地,多者达数百顷,甚至千顷以上,他们的收入远远比官吏要高。而且这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更加不可计数了。和贫苦百姓的最高收入相比,一个小小县丞和他们之间最小的差距都有四五倍。
为什么会这样?
土地。土地都给有钱有势的权贵们抢去了。他们在城里有大片的房子,在乡里有数不清的田地。他们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而农民在丧失了自己的土地之后,多数沦为有钱人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还是他们的“奴隶”,现在没有这个说法,虽然明面上,汉朝不允许有奴隶,但他们和胡人的奴隶有什么区别?家主要他们死,他们还能活吗?
当时,汉朝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朝纲日趋腐朽。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横征暴敛,敲诈勒索。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高达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了百姓的头上。若是碰上灾年,就更惨。田中颗粒无收,大批农民没有收入,只好四处流亡,造成饿殍遍野的惨状,连京师洛阳都有死者相枕于路。但是有钱人呢?他们不劳而获,照样过着豪华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
因为国家财政枯竭,所以经常削减百官俸禄,借贷王侯租税,以应付国家的急需。先帝时期还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灵帝更加变本加厉,他的后宫彩女都有数千人,衣食之资日费数百金,所以他拼命的搜刮钱财,无所不用其极。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既然可以用钱买官,贪污就成了合法行为,官吏一到任,就尽量搜刮。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为了刮钱,灵帝还规定,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交各种租税贡献时,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宫中,谓之“导行钱”。又在西园造万金堂,调发司农金帛充积其中,作为他的私藏。他还把钱寄存在小黄门、中常侍那里,各有数千万。
皇帝都这样,何况其他王侯大臣。
造反?这都是官逼民反啊。这几十年来,造反的人少吗?”
我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声音就大了起来,而我没有注意的是,那小公子看我的眼神已经不一样的,而周围,诸多太学生已经悄悄的围了上来,甚至台上,也已经有人了。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二十五章 激辩
【大家多多支持啊,订阅,鲜花和收藏都是要的,多谢。】。。。。。。。。。。。。。。。。。。。。。。。。。。。。。。。。。。。。。
可想而知,在周围都是饱学之士的太学生面前公开讲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读书人,所争者,名望也,口舌之争,历来都是他们最擅长也最乐于的。而在论辩中把对方驳倒,无疑是每个读书人心中宏愿。况且,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间,这可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一旦名声有了,其他的还不随之而来?
果然,在我换气时,就有人开始叫板了。
“这位兄台所言大谬,余不敢苟同!”循声望去,一个相貌平平,双眼却炯炯有神的中年书生傲然说道。
见大家果然都把目光投向他,他颇为得意的点点头,矜持的笑道:“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如家者有家法,大如国者有国法,民变?不过是宵小之徒妄图浑水摸鱼罢了,昔日大汉,与其说亡于民变,不若说亡于奸臣!为官者不知严刑峻法,为将者不知大开杀戒,为人臣者不知尽忠陛下,大汉纵然四百国祚,也难免覆灭啊。”
“唔,有道理。”一群年龄较大的太学生马上开始附和,而年轻点的多半冷眼旁观。
“这位先生所言,才是大谬之极。”身后的顾横淡淡说道。
“顾。。顾公子。。”先前出风头的中年儒生有些诧异。
顾横却没有理他,而是朗声说道:“昔日吕不韦曾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孟子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民不存,君将安在?民者,君之衣食父母,无民之耕耘,君何来米屬,无民之纺纱,君何来丝绸?无民之放牧,君何来牛马?天下最大,民最大,而非君最大!”
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顾横,居然如此铿锵的说出了这般言论,很多人脸色都变得苍白,先前出风头那儒生更是颤抖的指着顾横,喃喃道:“大逆不道,这是大逆不道。。”
这时,又有一名年轻的太学生站了出来,他身材较为矮小,不过生得也是眉清目秀,尤其是那眼睛,更是顾盼生辉,颇为动人。
“三位兄台。”这人倒很懂礼貌,先一人做了揖,然后说道:“在下以为,大汉之亡,亡在官。”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新的观点,于是,众人马上又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虽然天下之大,百姓最大,然百姓毕竟各自为己,没有野心家的挑动,他们纵然闹事,也是毛毛雨,没有士人豪强的加入,他们就算造反也会被很快镇压,因此,关键就是士人们,他们背叛了朝廷!”
这番话听着就有些含沙射影的意思了,如今谁不知道,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