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8日,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和指挥下,“自由印度军团”大本营移师噶尔,18日,向西姆拉发起攻击。
西姆拉只有区区的80名英国士兵,为了首战必胜,中国军事顾问团一次性的就派出了“自由印度军团”的全部主力,在清一色的中式武器和炮火支援之下,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自由印度军团”就赶跑了西姆拉的全部英国人。
10月20日,苏巴斯·钱德拉·博斯到达西姆拉,同时宣布西姆拉成为“自由印度中心”之临时执政地,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扩充军队。
26日,就在博斯对中国军事顾问团感激不尽的时候,中国政府却宣布更换全部军事顾问团之成员,博斯为此大惑不解。
中国方面给予的解释是,需要给“自由印度军团”一支素质更强,指挥技巧更高的团队,这让博斯愈发的心存感激。
但其真实情况却是,中国方面是以各大军校中的学员们充斥其中,借助战争的机会,充分锻炼这些学员的实战经验……
西姆拉的失陷,让英国人惊慌不已,甚至让他们想到了印度之前发生过的大起义……
英国匆匆调动军队,准备对西姆拉发起反攻,坚决的镇压下这些“造反者”,同时开始指责中国方面在这次“暴动”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叛军”这才扰乱了印度原本正常的局势。
中国政府随后展开强烈反应,在新闻发布会中,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陈少东告诉与会者,“自由印度军团”只是为了夺回他们失去的一切,是在为了印度的独立而战,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国家都会在道义上给予他们援助。同时,陈少东呼吁英国应当立即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把印度交还给印度人民。
外交上永远充满了口水,指责、反指责、不断的指责……这些看起来一点意义没有的东西,却构成了外交的基础……
11月初,“自由印度军团”再度对昌笛加尔发起攻击,但为严阵以待的英军所击退。随后,“自由印度军团”转而攻击格尔巴地区。
印度战争全面爆发!
同年10月,越南“革命军”集结起3万大军,发起北山、北江、山侗之战。
“革命军”总司令洪元山下达决战令,号召全越南人民团结起来,与法军展开决战,用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彻底击溃法军,把法国人全部从越南赶出去!
在决战爆发次日,中国政府敦促法国政府应当尽快放下武器,把越南交还给越南人民自己管理。而与此同时,中国却悄悄的把自己的势力一直扩张到了莱州一线……
乱了,亚洲已经开始乱了起来!
中国和日本在互相对峙,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而在印度、在越南,各方势力大打出手,大有不置对方死地誓不罢休的迹象。
在上海,中国政府不断呈现出的“弱者保护者”的形象,让那些犹太人们也为之感到无比振奋。“犹太人复国组织”找到中华民国大总统萧天,请求中国政府同样武装起犹太人准军事组织“贝塔”,并在适当的时机,完成犹太人立国梦想。
为了让自己的请求得到批准,长久生活工作在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些名人纷纷充当了说客。而中国方面对于这样的请求,一口应承了下来。
犹太人的复国梦想,远远比其它国家来的更为强烈。当得到“犹太人复国组织”的感召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已经有超过15000人加入了“贝塔军”。
“战争的根源或许就在中国……”一名叫阿尔贝茨的法国记者如此记录道:“中国政府不遗余力的帮助着每一个他们认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武器、提供资金,提供被帮助者一切所需要的东西……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中国人会提供给他们战列舰……
印度在打仗,越南在打仗,很快犹太人也将加入到战争之中,距离上一次的战争恶梦,才刚刚过去了多少时候?难道又一场恶梦即将到来?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起码现在战火还没有蔓延到欧洲,但是不要忘了,在欧洲还有一个中国的盟友之存在……”
这篇文章并没有被发表出去,随后这名叫阿尔贝茨的法国记者,被中国国家情报调查局以“间谍罪、煽动罪”的罪名遭到逮捕。
随后,中国判决阿尔贝茨“间谍罪、煽动罪”成立,判处阿尔贝茨20年徒刑。法国政府于判决当日提出严正抗议,要求立即释放阿尔贝茨,但仅仅过了两个小时,中国做出强烈的回应,任何外国政府,无权过问中国法律。
法国方面于两天后,同样逮捕了两名中国商人,罪名同样是“间谍罪”,并也同样判决了他们20年监禁。
中国政府随即做出最强硬之反应,召回在法国之中国办事机构、商人,废除中法11项商业合作项目,停止一切贷款,并表示不排除考虑驱逐在华之法国商人之建议……
此是为“阿尔贝茨事件”……
几乎在一夜之间,中法两国由之前的“盟友”,哪怕是表面上的,而一下变成了敌对关系,两国之间几乎就要到了决裂的边缘。
在“阿尔贝茨事件”爆发之后,英国政府迅速站到了法国一方,大肆指责中国。
中国政府毫不退让,指责英国“盲目的、毫无理由的指责一个他国政府,这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为了以示惩罚,中国方面宣布停止与英国的8项商业合作,并召回在英国留学之全部留学生。
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让人目瞪口呆。其实非常简单,之前的那些合作,“脉脉温情”、“眉来眼去”,到了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了。
之前的中国政府一直在列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发展壮大自己,现在这种平衡已经到了该打破的时候了……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始终都选择了沉默,而美国商人显然是最开心的。
那些与英国停止合作的项目,中国政府全部选择了与美国进行合作。
世界究竟乱成了什么样子,与美国人毫无干系,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惨重损失才是美国人最关注的……
在亚洲局势混乱不堪的时候,德国同样也一天都没有消停。
最大的事件,就是兴登堡总统在去年死了。
人总是会死的,但是兴登堡元帅之死,带来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长剑之夜”后,兴登堡健康迅速恶化,他已是卧床不起了。
当阿道夫·希特勒得悉兴登堡的健康迅速恶化时,他还在白莱特。他于8月1日期至诺伊德克。同行人很少,内中包括两名公共关系专家。奥斯卡·冯·兴登堡将阿道夫·希特勒领至兴登堡元帅的卧室。“父亲”,他轻声地说道,“帝国总理来了。”
躺在床上的兴登堡,双目紧闭,没有反应。奥斯卡又将前话重复了一遍。元帅连眼也不睁,说:“你怎么早不来?”
“总统的话是什么意思?”阿道夫·希特勒小声问奥斯卡。
“帝国总理直到现在才抽得开身”,奥斯卡对父亲说。兴登堡只喃喃说:“啊,我明白了。”在沉默片刻后,奥斯卡说:道“父亲,帝国总理希特勒有一两件事想与您磋商。”
这次,兴登堡突然睁开眼睛,瞪着希特勒,然后又双眼紧闭,一声不吭。
希特勒打房里出来时,双唇紧闭,不愿与人谈论所见之情形。
次日,即使兴登堡尚在人间,希特勒内阁也通过法令,将总统办公室与总理办公室合并。大家投票一致赞成;帝国的副总理巴本缺席,名是委托别人代签的。这一措施于兴登堡逝世之日期生效。
其实只在几分种后,兴登堡元帅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兴登堡死时嘴皮上挂着的话是:“我的凯撒……我的祖国……”他就死在铁床上,双手捧着《圣经》。
谢谢这次合法“政变”,希特勒现在戴了两个头衔:元首和帝国总理。这意味着,他也是三军的最高统帅。他的第一个行动是把冯·勃洛姆堡将军和三军的总司令召来。
希特勒叫他们到自己的办公桌旁,说不用客气,也不必做作。他们在那里宣誓,希特勒三军最高总司令和国家元首的身份读一句誓词,军官们跟一句。
四人读的誓词是:“我在上帝面前宣誓,我将无条件地服从帝国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阿道夫·希特勒及帝国的人民。我以勇敢的军人身份,保证誓死遵守誓言。”
这是史无前例的。从前的誓词只要求服从宪法和总统。这个对某人指名道姓作的誓言,在元首与每个海陆空士兵之间建立了私人的联系。然而,却没有哪位军官曾提过一星半点的反对意见,或对此举世无双的措词提出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