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
更滑稽的是,这次朝拜也没有统一服装,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则身着西装礼服,武官更是戎装入贺,而有的闲职人员干脆穿着便服就来了。
仪式由袁皇上的御干儿段芝贵主持,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皇上竟然命朝贺时行三鞠躬礼,他想象中的三叩九拜竟然无从施展。
9点整,在四名武官的引导下,袁世凯身着大元帅戎装来到居仁堂,而不是大家所猜想的那身价值百万的龙衮服和皇冠。这一天,袁世凯甚至连帽子都没有戴,反衬得他那大脑袋油光锃亮,仿佛紫气东来,洪福齐天。
尽管文武百官已经分成班次,但由于那御干儿段芝贵是个武人,也不懂得什么司仪的规矩,还没有等袁皇上就座,他自己抢先拜了下去,而旁人也因无人指挥,参拜时乱七八糟,有鞠躬的,有下拜的,也有喊“皇帝万岁”的,参差不齐,反弄得袁皇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踌躇半天,只是左手扶着御座龙椅,右手还手掌向上,频频向鞠躬叩拜者点头示意;遇到年长位高的,袁皇上还上前搀扶,以示谦逊。
朝贺仪式结束后,袁皇上便让大家散去,各自回去上班,就连筵席都没有请大家吃一顿。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虽然没有举行登基仪式,但也算皇帝即位了。
新朝,自然得有点新气象,譬如觐见礼就由跪拜改成鞠躬,也算是一大进步。
想当年,清朝为了这个问题和列强们死掐,弄到最后连圆明园也给人家烧了。另外,按照外臣有贺长雄的意见,宫中永远废除太监制度和宫女制度,改设女官,也算是与之前的王朝划清界限。
在这“欢快”的日子里,也有不和谐音,譬如朝贺仪式上,前陆军总长、老部下段祺瑞和前副总统黎元洪就不曾前来,而这次封爵中,段祺瑞也是榜上无名。
这其中原因,大约就是段祺瑞和萧天联名反对称帝所致。
在称帝后,袁世凯决定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并派人将做好的亲王服给“黎亲王”送去,但这个前副总统却很有骨气,屡加拒绝,就是不肯接受,惹得前去送衣的步军统领江朝宗几乎要打上门去,但袁皇上却命暂且姑息。
黎元洪也就闭门不出,在家苦练书法。
遭到黎元洪拒绝,袁世凯并没有丧气,居然又下一道“圣旨”,封护国军政府大都督为“武毅亲王”,“神武上将军”。
这也足够荒诞,萧天根本就是反对称帝的,护国军政府又早已宣布独立,哪里还用一个“皇上”来册封?
“圣旨”送到萧天面前,萧天根本没有让使者有读的机会,而是挥了挥手:
“回去吧,告诉大总统,萧天眼里只有袁大帅,没有袁皇上!”
大帅英明了一辈子,却又怎么在这事上犯了如此糊涂?蒋百里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毅帅,都已经准备好了。”
“真的要和大帅兵戎相见了吗?大帅……”萧天喃喃说着,叹息一声:“准备去吧,乱世就要开始了,可绝不能让乱世继续下去!”
说着,萧天身子转到了北京方面,然后举起手朝着那里敬了一个军礼。
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给大帅敬礼了!
第222章 武力讨伐!!
袁世凯,终究还是称帝了!
但是在那些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北洋的二线将领,而真正手握重兵的一线将领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袁世凯称帝。
比如段祺瑞,比如冯国璋。比如萧天……
这其中萧天的反对态度最为坚决,在袁世凯称帝的当天,萧天即通电全国,言明军政府决不承认帝制,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毅帅,讨袁吧!”
“毅帅,起兵吧!”
“毅帅,我护国军上下数十万将士,我三省千千万军民决议跟随毅帅,武力讨袁!”
一个个声音不断在萧天耳边响起。
萧天平稳的坐在那里,看着群情汹涌诸将,一句话也没有说。蔡锷此时说道:
“袁世凯待毅帅,无非恩厚,此时袁世凯称帝,人心失尽。各地都有起兵之意,但却无人登高振臂一呼。若此时毅帅起兵,以毅帅之人脉声望,以我护国军之力量,必可令天下响应!”
蒋介石接口说道:
“毅帅,我护国军有两战倭寇,维护国家尊严之功;毅帅起兵反袁,则又有首义,再造共和之功!大总统之位,舍毅帅又有谁人?”
这两人既一开口,当时引起众将响应。
等到声音稍弱,萧天目光从一众将领身上缓缓扫过:
“起兵,讨袁!”
1916年1月2日,在袁世凯正式“登基”次日,护国军政府大都督萧天再度通电全国:
武力讨伐袁世凯!
这是最后决裂的信号!
袁世凯和萧天这对曾经情同父子的北洋支柱,终于彻底站到了对立面。
1月2日,护国军第一师、第二师,陈兵山东,对河北摆出攻击态势;第三、第四师,陈兵河南,对湖北保持监视;第五、第六师,亦对拥袁称帝最为卖力的山西阎锡山部保持攻击态势!
大战一触即发!
萧天通电一出,全国纷纷响应!
此时的萧天,在经历青岛之战之后,已被称为“中华第一名将”,声望威望,一时无双!加上袁世凯称帝本来就不得人心,此时萧天武力讨袁,全国无有不从者!
3日,蒋杰之第一师,蔡锷之第二师,率先对河北发起进攻!
同日,“民族统一党”于山东成立,萧天被推为统一党领袖。统一党的成立,是萧天在政治上迈出的一大步。
还是在3日,袁世凯下令各地武力讨伐护国军,北洋之第七、第十二师列兵河北,与护国军兵戎相见。
这是中国两大精锐,护国军和北洋军之间的终极对决,谁才是中国第一精锐,将在这里分出胜负!
1916年1月4日,护国军政府大都督萧天下达作战命令;
“我护国军海、陆、空军,即日起进入自行作战状态,维护共和,推翻帝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今萧天自任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全军上下,统一指挥,统一号令!武力讨伐,恢复国家!”
作战令一下达,护国军数路齐头并进,萧天武力统一国家的道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次的武力征讨,并不仅仅是针对袁世凯,萧天心中还有一个更大志向:
彻底消除各地势力割据,不服中央领导态势,将全国真正彻底的集中在一个强有力政府的手中!
6日,蒋杰之第一师与张敬尧之北洋第七师于阜城发生激战。
在强大炮兵掩护之下,护国军不断进攻,于7日将战线推进到古城一带。
8日,张敬尧下令放弃阜城,全师退防石家庄。
11日,北洋第七师、十二两师于河北摆出与护国军决战架势。
同日,护国军第一、第二师完成汇合。12日,警卫第一师亦抵达战场。
13日,石家庄大战爆发!
五个的师的兵力角逐于石家庄战场,战火轰鸣中的大地被激荡起一片血一般的迷雾……
北洋军装备精良,士兵敢战、能战,但和护国军相比却似乎总少了一点什么。
洗礼!他们缺少战争的洗礼!
经历过两次对外战争的护国军,士兵们的嗜血、勇猛,将领们对战争的阅读能力,不是北洋能够相提并论的。
刚刚从青岛之战硝烟中走出来的护国军,他们身上的血腥味还没有退去,当再次来到熟悉的战场,就如同再度让他们闻到了足以令他们兴奋的味道。
将领们有条不紊的布置着进攻、防御,士兵们有条不紊的按照上峰的命令进攻、防御……
护国军就如同被精密组装起来的机器一般,忠实的执行着自己的每个使命。
进攻受到了挫折,他们会迅速的选择撤退,重新审视战场,重新部署,然后在炮兵的掩护下,发动一次新的攻势……
防御阵地上,士兵们同样表现出了让人能感觉到害怕的沉稳。
北洋军嗷嗷叫着冲上来的时候,那些隐蔽在阵地里的护国军士兵丝毫也不感到惊慌,而是耐心的等着敌人进入到足够近的范围,才一齐以轻重火力猛烈打击。
北洋军嗷嗷叫着冲了上来,很快又嗷嗷叫着退了下去,一连几次,他们的锐气正在被一点一点的消磨干净。
天空上出现了一架飞机的身影,这让北洋军感受到了危险的来临。
飞机带着傲慢飞抵上空,如同君王一样在检查了战场之后,开始投掷炸弹。
“轰隆隆”的爆炸声,其实并不能带来多少杀伤,但给北洋军心理上造成的阴影却是巨大的。
敌人能从陆地进攻,同样也能从空中进攻!
张敬尧有些无奈。
早就知道护国军能打仗,但张敬尧之前并不如何服气。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