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老太爷辈分高,年纪也才五十多岁,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考上举人,脱了军籍,如今在南方做县丞;二儿子充军,和李彦一样都是小旗,不过也死在了辽东;只有这个小儿子老实巴交,在卫所里做铁匠,虽然不是战兵,但也可能被征调,老头就想着给他谋个出路。
    明代的军籍管理很严,想要脱籍并不容易,老头想来想去没有办法,最后想到李彦这里,也只是权且一试。
    李老头做过千户,儿子又考上了举人,平日心气较高,现在要来求小辈,面子上抹不开,何况李家最艰难地时候,他又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没能帮上忙,也觉得心中羞愧,索性板起老脸,摆出长辈地姿势。
    李彦闻言笑了笑,躬身说道:“谢老太爷关心,不过,三娃如今已在军中服役,锦衣卫。”
    “哦!”李老太爷拖着长长的鼻音,低头饮了一口茶水,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锦衣卫也不算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三娃啊,读书科举才是正途。”
    “吾儿李茂,可就是考上了生员,如今做了县丞,在地方上也算一言九鼎,与州府的老爷都能说上话,可不是咱这种兵头能比的,”老太爷放下茶杯,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个武官啊,终究是无法与文官比的。”
    李老太爷因为自己的儿子是举人,还做了小吏,所以就不怎么看得上李彦这个锦衣卫小旗,这是明代文人特有的毛病,李老太爷也经常听人这么说,不然也不会用心培养儿子读书。“老太爷说得是,”李彦微笑着应道,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县丞也算是官老爷了。
    李老太爷点了点头,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三娃啊,你很不错,小小年纪便将这个家撑了起来,不过。这杂工商贾之事,毕竟只是贱业,你还小。别因为这个误了前程。”
    明代商人的地位已经有所提高,但这话也说得不错,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有条件读书地话,科举一途始终是正道。
    “工场里那些杂事,平日少些参与,不过这份基业也不好放弃,所以呢。老夫就想着让李盛来帮你照看着。毕竟是一家人,你也好有时间读书,”老太爷端起茶杯,低头饮茶,眼睛地余光却瞟着李彦,等他回答。
    李彦看了李盛一眼,后者戆厚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李彦琢磨着老头的意图,就李盛这个样子。应该不是指派来谋夺他产业的,可能是想谋个出路,毕竟军匠的日子不好过,就是这派头也太大了些,不知道今后好不好相处。
    李彦想了想,微笑着说道:“那就请……四爷爷到兴华坊,先做个管事好了。”
    军匠想要脱籍很难,兴华坊隶属锦衣卫,到那里依然是军匠地身份。受到的待遇却全然不同。李老太爷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不过又觉得李彦说得太容易了:“好是好,老夫在卫里还是能说上话地。只是,锦衣卫那边……”
    “放心吧,晚辈在锦衣卫那边还是能说上话的,”李彦总觉得老头语气怪异,不由自主学了一句。
    “哦,那就好!”李老太爷有些不悦,觉得李彦说得太轻松,不知道能否做到。
    不过,他也只是尝试一下,并没有抱太多希望,加上性格问题,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还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干笑了两声才道:“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老夫,老夫在卫所里还能说得上话,李茂虽然在南方做官,不过本地地官吏也要给点面子。”
    “你这动静闹得大了,官面上没人照顾着可不行,”李老太爷说了这些话,才觉得腰杆又直了些,他毕竟有个县丞地儿子,要说到巴结,也是李彦来巴结他才是。
    李老太爷这么想着,说话也流畅起来,反而显得更加自然,露出他原来当兵时的风采:“这事情你看着办,能成就成,不成就算了,反正是个军余,不用打仗就好。”
    说着又叹了口气:“哎,也不知道辽东什么时候能太平,吾家李二与你大哥,都葬在辽东,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接他们回来安葬。”
    李彦与李家老大并没有什么感情,可看着老头强忍泪水,也能感受到对方悲凉地心情,不由温声说道:“老太爷您请放心,三爷爷的事情,三娃一定会办好的。”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办不成也无所谓地!”老头也觉得情绪有些激动,连忙借着喝茶做了调整,对于李彦地话,他也只能听着,相信他会认真去办,能不能办成可就难说了。
    “三娃,你小子出名了,今天咱们不醉无休,”骆养性大声嚷嚷着从外面闯了进来,似乎没有看到一旁的李老太爷和李盛,扑上来抓住李彦的肩膀摇了摇:“哈哈,大哥早就说过,你小子不是池中之物。”
    “大哥,你在说什么呢?”李彦龇了龇牙,想着最近也没做什么能让骆养性吃惊的事情。
    李老太爷看到骆养性举止癫狂,不禁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三娃,这个小子是谁啊!”
    “你又是谁?”骆养性似乎才看到屋里还有其他人,大咧咧地反问了一句,不等有人回答,已经从身上掏出一叠纸,拍在李彦胸前。
    “看看,快看看这个,三娃你写的策论登在邸报上了。”
    邸报?刚要发作的李老太爷顿时打了个激灵,他知道邸报是朝廷发给百官们看的,上面登着的都是大官的奏疏,像他儿子那样八九品地小吏,甚至是州县官员的奏疏,也基本是不可能登上邸报。
    能登上邸报的,可都是皇上阅览过地。朝廷认为很重要的,还没听说有谁的策论能登上邸报,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个李三娃能通天吗?
    李老太爷这边惊疑不定,李彦已经接过那份邸报看了看,原来是朝廷议事的时候。有人提到了《天津商报》,上面确实摘抄了报纸上的一些内容,并提到商报地主编是李彦。
    李彦倒没有觉得如何。大略看了两眼,抬头看到李老太爷吃惊地样子,便给骆养性介绍道:“大哥,这是小弟同宗地老太爷,那是他地小儿子,天津卫地军匠。”
    “老太爷,这是俺的义兄,锦衣卫千户骆养性。”
    “啊。原来是骆大人!”李老太爷连忙拱了拱手。能做到千户,已经可以在卫里说上话,通过这个门路,说不定真能将他小儿子的军籍调过来。
    “大哥,老太爷的儿子是天津卫的军匠,手艺不错,小弟想要过来,你看行不行?”李彦又紧接着说道,觉得这辈分挺讨厌的。总不能让骆养性也跟着叫老太爷、叫爷爷。
    骆养性倒是不在乎,大咧咧地说道:“既然是三娃宗里的长辈,就是俺骆养性地长辈,这件事好办,明个和张文学说声便是。”
    看来这个锦衣卫千户与天津卫地指挥使交好,那就好办,李老太爷心中一喜“那就谢过骆千户了。”
    骆千户?李老太爷突然想起卫所里有人说起过,天津锦衣卫有个姓骆的千户,是锦衣卫指挥使的儿子。莫非就是这个骆千户?
    “哈哈。你们要谢就谢三娃吧,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说。都是一家人,哈哈!”骆养性大声笑道。
    李老太爷越想越觉得骆养性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的衙内,想到能巴结上这层关系,不禁喜笑颜开:“呵呵,那老朽可就不客气了,骆大人和三娃真是亲热啊。”
    李老太爷说笑着,看向李彦的目光也变得异样起来,看到李彦和骆养性有事,正想告辞,外面突然有家丁来报:“少爷,天津兵备道贾大人派人送来了请帖。”
    天津兵备道?李老太爷这回又生生打了个寒颤,天津兵备道是天津地区军民政务的最高官员,天津卫指挥使的直接上官,而且还是文官,比县丞不知高出几个等级。
    “三娃,这个贾之凤也想要屯田,请你去肯定是为了这事,说不定还是京里的意思,”骆养性呵呵笑道。
    这话听在李老太爷的耳中,可就更加不得了,原来李三娃不仅认识这些大官,还能参与到朝政中去,能以庶民身份参与朝政地,那岂不是、岂不是东林的那个顾、顾什么来着?
    李老太爷心中想着,后背不禁弓了起来:“三娃,你有事,老朽这就告辞,李盛的事……”
    “老太爷,你就放心吧,”李彦笑了笑,这回李老太爷再无任何怀疑,真的放下了心思,也庆幸今天走了一趟,不仅解决了小儿子的难题,还重新与李家结上关系,以后大儿子的升迁,说不定还能起到作用。
    这个时候,李老太爷再没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就算要请晚辈帮忙又如何,那可是能在邸报上发表策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