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人认为,让那些能工巧进入御作坊就是,李彦强硬地给顶了回去,同时也表示,会在一些关键项目上,兴办官方的作坊,但大多数物品,将对外采买。
    在过去,之所以会存在御坊,原因之一就是民间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晚明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加上华夏工场的引导和刺激,其发展水平又要比历史上超前许多。在很多领域,满足宫廷和官府的需要已经不成问题。
    李彦始终相,这种私营的作坊经营状况关乎兴衰存亡,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和管制,终究要比官营的作坊更有活力,更有发展的潜力。
    当然,也有些产业比敏感,或者规模较大、要求较高,不是民间的私营产业发展能够替代的,这些就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来组织和引导,之前的华夏工场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如今则需要官府来做这件事。
    这就是李彦还要办一些官营作坊的原因,有些事情,总让华夏工场去做,也是不合适的。
    有关争议的话题,也出现在报刊的版面上,晚明士绅经商置业之风,可谓兴盛发达,像那些枝叶茂盛的大家族,不仅是大地主,往往还是大商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这场争论中的立场。
    总而言之,对于商号评选这件事,支持者众,质者也不少,在李彦的刻意引导下,华夏社开始在报刊上讨论工商业发展的种种好处,试图以此正名。
    大地主、大商人在舆论中的表现,也让李彦刮目相看,本来他还觉得在内阁讨论的时候,自己形单影只,不曾想到了报纸上,立刻就是换了一种情况,大多数的报刊都在为这件事高唱赞歌,并跟在华夏社身后,鼓吹工商业的好处,当然前提是农业也很重要,但是工商业起码也能够处在同样的平面。
    而在一片热闹的讨论声中,首次皇家用品采买评选的方法也正式出台,具体将在京城举办一次“百货”展示,只要报名,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带着产品,参加这次展示,专门的评委会会对产品以及商家的情况作出评估比较,最终选出入围者,并通过评选,颁发有“皇家”字样的金字招牌,以及金叶、银叶等标签。
    看上去,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采买选择,而更类似一场工农业产品的展示会、博览会,李彦也想了个名字,就叫首届“大明皇家博览会”,并报天启皇帝朱由校批准。
    自政变以后,朱由校似乎心灰意冷,大病一场,虽然渐渐好转,却一直显得精神萎靡,无心过问朝政,直到看了“皇家博览会”的计划,才有了点精神,等到李彦特意让人每天将新增的报名商家和产品名录送到宫中,朱由校的状况似乎因此慢慢好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三九回 辩论
     更新时间:2009…12…9 19:13:16 本章字数:3707
    校身体的好转,并开始关注“皇家博览会”,因录上,他能够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历来封建的王朝的皇帝及其继承人,其行动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多数是从出生开始,一直就在皇城之内,很多皇帝终其一生,都可能没有离开过宫门,即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所能接触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因而对很多哪怕是常见的物品,朱由校也感到很好奇。
    朱由校身体好转以后,就让李彦摆脱了“试图谋害圣上”的指责,然而却也有新的麻烦。
    在李彦想来,他将皇帝的权力分给内阁、部院和文武大臣,应该是一件很得人心的事情,然而随着朱由校的康复,重新入阁的前首辅叶向高,以及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都希望皇上能够亲政。
    对于内阁揽权指责,声音也不小,因为这已经牵涉到根本的政治理念之争,甚至有人直接要面禀皇上。
    皇宫依然处在复辽军的控之下,当然现在是经过整编以后的羽林卫。
    李彦的政得到一部分勋贵的支持,对于亲军卫的整编虽然遇到不少障碍,但大体进行得还算顺利,锦衣卫和羽林卫是其中最早完成整编的两个亲军卫,其中锦衣卫的职责转变为侦察和情报,羽林卫则侧重要皇城保卫。
    而在内宫,李彦裁汰大量太监宫女同时,少不得还是要保留一部分仆役,但是明确规定后宫仆役的职责,不得干涉政治。
    为此,李彦专门草一份法规,对宫禁行为进行约束,事实上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容易多皇帝本人发生影响,关键还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使得皇帝的权力不至于那么“至高无上”。
    李彦废除司礼监。使得内监只相当于一个仆役机构。照顾皇帝本人地私生活。打扫和维持皇宫地整洁。
    上和内阁一样。都可以拥有一个秘书机构。协助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机构通常就设在翰林院。官员们想见皇上该通过翰林院联系。如果皇帝允可。那么方可入宫觐见。
    朱由校并非一个勤政地皇帝他智商也罢。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罢。总之他对处理朝政感到非常头疼。反而对手工艺品十分感兴趣至到了一种痴迷地程度。这也是魏忠贤能够独揽大权地原因之一。
    对于朝臣们地请见。朱由校开始都是一概拒绝。等到他因为“皇家博览会”。从消沉中走出来。才开始考虑这件事。
    在朱由校看来虽然说李彦发动兵变。导致魏忠贤和客氏死亡。这件事很难原谅。但是他也能理解这件事地原委。而且李彦此后地所作所为让孤立无援地小皇帝有了某种依赖感。
    厚葬魏忠贤和客氏。并且下旨宣布不再追求此二人地责任;又好比调整大臣地职权。使得他不用管那么多事等!
    而最让朱由校喜欢的还是这次“皇家博览会”,这使得他终于开始重新接纳李彦。
    李彦也寻找机会同朱由校谈了一些他对皇帝和内阁权力分配的构想,李彦认为皇帝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世袭的权力,这个可以在法律中予以确认,任何试图颠覆这一点的,都可以视为“叛国”、“违法”。
    但是皇帝代天治理天下,也并非要决定一切,这就好像上天虽然是这个世界的最高主宰,但也不会事事干预,而是会让他的代理人,如皇帝来全权管理者一切。
    李彦觉得,皇帝可以代表天下,但如何治理国家,则可以授权给文武百官,皇帝只需要掌握监督和最终决定的权力就可以了。
    在李彦构想中的这套权力体系,皇帝的职权要比君主立宪制下面的君主权力更大一些,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皇帝的一言九鼎。
    偏偏朱由校觉得李彦说得很有道理,关键是能够让他从繁重的国事中解脱,并且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于那些要求自己亲政的大臣,朱由校反而觉得,大部分以“此事交内阁决断”打发掉。
    朱由校自己可能还没有觉得,其实他此举已经和当初纵容魏忠贤揽权的状况差不多,只不过此时的内阁并非某一个人,而是就个人的集体决策。
    如今的内阁包括首辅孙承宗,次辅朱延禧、崔景荣、赵彦、李彦,以及大学士叶向高、刘一、韩,此外就是李彦强烈要求,并得到军队和勋贵支持的王国兴正式入阁,一共九个人。
    叶向高等人的任命早已经下达,但是当他们赶到京城的时候,却发现如今的朝廷,比之阉党当政
    ,变化来得更大。
    第一次内阁会议,首先发难的并非叶向高,而是大胡子刘一指责李彦的所作所为,已经破坏了祖宗的传统,违逆天伦之道。
    李彦对此也早有准备,或者说这样的问题已经让人提出过很多次,自然游刃有余地进行了辩驳。
    只不过这次有叶向高等人作为首领,反对派的声势更加浩大,争论的战场从内阁,发展到朝议,再到报纸之上,最后一直闹到御前。
    李彦已经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朱由校,而在朱由校看来,双方的争议主要就是叶向高等人要他亲自处理那些麻烦事;而李彦的办法则要求内阁和百官先把事情处理好了,最后向皇帝汇报就行。
    就朱由校个人想法来说,无是李彦的办法更好,虽然叶向高等人认为李彦的一些做法,已经损害到皇帝的威权;但李彦也同样高举维护皇权的做法,因为内阁的决策,皇帝如果不同意,还是可以否决的,如果内阁坚持,始终有纷争,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大朝议”。
    在御前辩论中,李彦准备充,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虽然叶向高等人也能说出很多道理和事例,但是李彦舌战群儒,还是得到了很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