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当前来说。最大地危害就是建奴可以从容地调集主力。征伐辽南、东江。复辽军将面临巨大压力。
    明军在辽西走廊保有军事存在。即便是没有能力拓地。这也是需要尽量避免地。也可以对广宁。对辽东形成一定地军事压制。至少使其不能肆无忌惮。
    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明军具有野战能力地基础之上。或者建奴担心明军地野战能力。历史上明军在宁远、锦州建城。建奴打了几次。到了后来发现明军没有野战能力。也就不再理会。先后扫清东江。征伐朝鲜。赶走北蒙古。又绕开辽西走廊与山海关。数次侵入明朝京畿一带。视辽西走廊与山海关地驻军如无物。
    到了那个时候。守辽西。还是守山海关。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在目前。明军守宁远。守锦州。还是能起到牵制作用。
    本当为复辽主力。却只能指望他们发挥牵制作用。然而。到了最后。就连这样地牵制作用也起不到。这是李彦所看到地辽西军。也是历史上地辽西军。
    他们地作用。或许只是延缓一下建奴地步伐。甚至就连这点作用也起不到。
    李彦举荐孙承宗为经略,因为他记得历史上的孙承宗似乎做得不错,而且孙承宗与兵战俱乐部的关系比较近,曾经参加了兵战棋、国战棋、练兵棋的设计,包括最后地水战棋,李彦也征求了孙承宗的一些看法。
    以李彦与孙承宗之间关系,若是孙承宗经略辽东,两人想来可以配合得更加密切,重建辽战新格局。
    李彦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坚守辽南,开镇东江,以南线与东线强有力的军事存在,牵制建奴,使其不能集中全军于一路。
    李彦的建策相当具体,不过朝廷这个时候还顾不上辽南与东江,当务之急是应付山海关前,辽西的紧急状况。
    孙承宗倒也自请督师,不过因为广宁战败而遭到弹劾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也主动请缨,张鹤鸣有着西南战线留下地“知兵”之名,又是兵部尚书,他主动站出来,立刻得到廷臣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支持。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虽然是翰林出身,朱由校的老师,但是他并没有署理军务的经历,选择张鹤鸣而不是孙承宗,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
    天启皇帝令张鹤鸣以兵部尚书衔经略辽东,并赐蟒玉及尚方宝剑,将稳定辽西局面,坚守山海的希望,寄托在这位重臣身上。
    然而,张鹤鸣却似乎并不着急,从北京到山海关,他一共用了十七天的时间,而在这个时候,建奴大军早已离开辽西,加入辽东战场。
    李彦虽然连发数道奏疏,但是他并没有坐等援助,或者说根本没有抱太多希望,天启二年二月初四,复辽军果断放弃复州城,将人口器具全部迁入长生岛,包括沿海地羊倌堡,南、北信口,也都只留下少数守备军,随时准备撤退。
    作为复辽军主力序列唯一留在辽南的复州营,全军退守铁工城,与新组建的铁工营驻守铁工城。
    与复州城相比,完全新建的铁工城距离金州城更近,就在金州城以北几十里处。
    如果将巨大的辽东半岛分成几节,从金州到旅顺就是它的最尖端一节,金州卫城就卡在这一节的入口处,只要守住了金州,就能够阻止建奴进入辽南工农产业的核心地区。
    从金州卫城到铁工城,就是半岛的第二节,金州向北,陆地骤然开阔,然后又向内收缩,铁工城又正好位于这段收缩的最外面,过了铁工城,辽东半岛又是骤然放大,并逐渐向东西两侧延伸,成为半岛地主体。
    铁工城地位置,就正好掐住了半岛第二节的入口,不过这一处地入口要比金州那边大得多,铁工城依着东侧的大海而建,虎视着这一入口,但在西侧,建奴有足够地空间可以通过。
    铁工城的修筑,本来目的也不是看守这一入口,而是看护它身后的铁矿场,但是它的存在,又必然会威胁到西面的通道。
    因为目的不同,铁工城与金州城也有很大的区别,金州除了主城,整个城墙主要是向两侧延伸,更类似于长城,而不是完整的堡垒。
    铁工城与金州主城差不多,也是封闭性的城堡,外形接近于棱堡,周围一共有六道棱,构成完整严密的防御体系。
    借着铁工城本身的资源优势,铁工城是石块混凝土的结构,主体高达七丈,分为上中下三层。
    铁工城在金州城之后修筑,吸收了金州城的一些成果,设计上有进一步的完善,施工质量也上佳,要是不论规模,铁工城要比金州城更加结实。
    也正因为如此,李彦放弃了还是矩形城池的复州,但是并没有放弃铁工城,铁工城的位置,也将成为狙击建奴大军的第一座堡垒。
    参谋部分析认为,以建奴的作战传统,肯定会先行攻打铁工城,并试图围城打援,引诱金州主力出击。
    实际上复州营与新建的铁工营守卫铁工城,金州城内也只有沈有容的亲兵营,还有依托守备军新组建的锋锐营,在战力上,或许复辽军系统的复州营要比沈字营更强。
    当然,作为沈有容的亲兵营,兵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虽然没有经过战场的考验,但也称得上是一支强军。
    至于两个新兵营,虽然作为作为守备军参加了一些军事训练,但在强度与系统性方面,距离主力军团还差很多。但是时间仓促,他们也只能在一些参谋和军官的带领下,抓紧时间熟悉城防、武器,以及战术。
    除了这四营主力,临时动员起来的还包括几营守备军,辽南施行军事化管理,屯田的农民,盐场的盐工,矿场的矿工,以及工厂的工人,都要接受军事化的管理,与军事训练。
    虽然他们接受的训练并不多,但在这个时候都被动员起来,除了一些工矿不能停工,需要保留必要的人手以外,其他的人都是被动员起来,编入军伍,进行各种作战技能的突击训练。
    二月七日,李彦与沈有容、茅元仪视察铁工城的作战准备,此刻不仅城头所需的守城器械,弹药准备到位,还有数千人在城堡周围的空地上设置障碍,战前多做一点准备,战时就能少一点伤亡,这是复辽军每个将士都被灌输的理念。
    铁工城的战事将由复辽营营官郭振明负责,本来不能参加东江之战,郭振明还有些遗憾,而今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摆在他的面前:死守铁工城,依托铁工城给予建奴大量杀伤。
    正文 第一七六回 铜墙铁壁
     更新时间:2009…8…14 15:08:53 本章字数:3579
    正如李彦他们所料,建奴主力于二月四日离开广宁以后,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驰援凤凰城,而是兵分两路,主力四万南下,兵锋直指金复。
    第二次金州之战中,建奴在金州城下损失了六千余人,之后,努尔哈赤一直盯着金州,在他眼中,形状奇怪的金州城,就像刺猬一样,李永芳等人的遭遇,也表明金州易守难攻,所以他打算趁着那一万京营精锐不在城内,一举攻破金州大本营。
    至于东江的战事,努尔哈赤并不认为明军在野战中,能够对全骑兵的建奴主力带来麻烦,最多打不过就转进,然后伺机再扑上去咬一口,直到明军崩溃为止。
    二月八日,建奴前锋出现在复州城周围,在反复试探过后,建奴才发现复州已经是一座空城,旋即占领了这座完整的城池。
    二月十日,努尔哈赤率主力进入复州,并派兵占领了沿海的羊倌堡与南北信口,不过这里的城堡,在明军撤退之前,已经破坏殆尽,建奴没有船只,对不远处长生岛上的明军辽民,毫无办法,只得在海边扎下寨子,防止岛上的明军登岸偷袭。
    二月十一日,建奴大军占领栾古关,前锋出现在铁工城外,第三次金州之战,也就此拉开大幕。
    虽然作出明军主力不在辽南的判断,但是对辽南的具体情况,包括铁工、金州两座城池里面,到底有多少兵力,部署如何,努尔哈赤都是一无所知,为稳妥计,他也必须要拔掉铁工城这座要道口的堡垒。
    建奴的侦骑流水似的在金州与铁工城之间穿梭,明军也没有阻拦,他们将两座城池外面的情况报告给努尔哈赤。
    很显然。与庞大的金州城相比,铁工城并不大,攻打铁工城,可以作为对明军的试探,努尔哈赤并没有认为铁工城也会是块硬石头,或许明军会像羊倌堡那些守军一样不战而退也说不定,努尔哈赤已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复州城没有一兵一卒。沿海的几座城堡也是望风而逃,使得他对占领铁工城充满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