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也要让朝廷无话可说,更要让建奴付出一些代价,”李彦点了点地图,道:“金州城已经修造完毕,现在能够抽调出人手和物资,我看可以将复州打下来。”
    李彦突然发现他现在奉行的策略,与熊廷弼以前所做的,广筑堡垒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更慎重,手上的兵力也更强大。
    要对付建奴这种机动性强,来去如风似盗匪的军队来说,依城固守似乎是不二的选择,当然,李彦也在考虑野战的问题,迟早是要与建奴一战的,就看谁能耗下去了。
    不管采用怎样地战略战法,起码要能在战场上获胜,那才是有价值的,要是堡垒修造了却不能发挥拒敌的作用,那还不如不修。复辽军显然不同,复辽军具备野战的能力,复州与金州遥向呼应,起码在这个距离上,不怕建奴来去如飞,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城里的援军就能赶到。
    打下复州,可以将金州的防线向外扩大一圈,也可以更加逼近建奴的腹地,增加对建奴的压力,这是迟早要做的事情。
    “还有,毛文龙既然求援了。咱们也一起求援吧,朝廷那边若是有反应更好,若是没有那就说得咱们了,”李彦笑了笑,这种相互算计地感觉非常不好,但是却没有办法。
    辽南监军。奉命宣慰朝鲜地梁之垣终究是出了问题,这家伙拿着十万两银子,不急着上路,先是回到山东的老家去摆阔,李彦毫不客气地让华夏社地报刊给揭了出来,梁之垣遭到御史地弹劾,狼狈不堪。
    本来,朝廷对梁之垣还只是申斥与催促,没想到华夏社的几份报刊不依不饶地对此事展开了跟踪报道。结果闹得朝野动静很大。
    等到梁之垣好不容易从登莱到了金州,因为招待不周而发了脾气,原本的犒军银子更是缩水一半。这家伙倒是拿出银子要贿赂李彦、王国兴,被李彦当场锁拿。
    因为梁之垣小丑般的表现,李彦决定不再妥协,他上疏朝廷,弹劾梁之垣以及与其狼狈为奸的登莱巡抚陶朗先对于陶朗先,李彦早就有些不满,这个家伙虽然发表过支持工商业的言论,但本身没有什么才能,而且特别贪婪。登莱供应金州地粮食衣被,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空额。
    这个家伙坐上登莱巡抚以后,似乎什么事情也没做,却要为登莱请兵十万,也就是所要十万的兵饷,而且狮子大开口,一要就是三四百万两。
    登莱是金州的大后方,李彦觉得有这么个家伙在后面,金州得到一石粮食。恐怕朝廷要征收的三五石,这种家伙的存在,简直就是吸血虫。
    李彦上疏指出,原本的三方布置之策,因为复辽军实际控制了辽南与沿海诸岛,似有改变的必要,原本在登莱布置重兵的计划,已经没有必要,有复辽军在。建奴根本不得入海。而且都在往内地迁徙,登莱乃至天津面临的海上压力。已经消失,这部分兵额应该裁去,原本用在天津、登莱地兵饷与兵额,可以节省下来,用在辽西与辽南。
    李彦的奏疏一入,朝野顿时大哗,陶朗先上疏辩称李彦一派胡言,反过来弹劾李彦在辽南跋扈,列出了十大罪、无君者三,不少言官纷纷附和。
    明朝的文官经常玩这样地套路,弹劾得厉害了,被弹劾的人必须要做出辩解,到时候弄得声名狼藉,就得请辞。
    通常来说,被言官弹劾,惯例要做出请辞的表示,李彦没有理会这些弹劾,索性在金州弄出一个金州通讯社,搞出一份《金州通讯》的旬三报,也就是一旬出三期的报纸,通过华夏社的渠道发行,大量刊载金州的军情、民情。
    相对来说,陶朗先只能通过交好的言官在朝堂上发起弹劾,李彦不仅动用朝堂上的关系,直接将奏疏递给朱由校,再有华夏社地配合,发起了强大的舆论攻势。
    一时之间,京城乃至大明都知道了有个大贪官叫陶朗先,还有个小贪官叫梁之垣,他们不仅贪污,还陷害忠良。
    金州挨着登莱,《金州通讯》也很快在登莱发行,结果搞得陶朗先狼狈不堪,臭名远扬。
    不过,此事的结果却让李彦瞠目结舌,朝廷突然就出了一道旨意,要求军国大事,不得抄报,也就是不得在邸报上抄发,自然华夏社的报刊也不能刊登。
    李彦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果然,汪文言私下来了信,说是朱由校本拟让王安担任司礼监秉笔,这个位置在明代被称为内相,地位尊崇,王安依照惯例请辞,没想到朱由校竟然真的改了主意。
    汪文言告诉李彦,据李实所说,这件事是客氏从中作梗,说是王安身体不好,让皇上不要太累着他,朱由校居然就相信了。
    在李彦的引导与孙承宗的教育下,朱由校在政事处理上越来越纯熟,但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智不成熟,竟然就这么被客氏给忽悠了。
    最后坐上司礼监秉笔的就是魏忠贤的死党王体乾,如此一来,客魏地影响力顿时大大加强。
    当然,这只是引子,禁止抄报军国大事,根本原因还在于华夏社对陶朗先的揭露,让群臣感到恐惧。所以有人提出了这条奏疏,又因为王安不在,朱由校就批准了。
    “将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永远是不保险的,”李彦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让华夏社低调下来。但是不容易受到朝廷控制的《金州通讯》,却以更犀利的笔触开始攻击陶朗先,并将钳制言论这条罪名加在陶朗先地头上。
    华夏社偃旗息鼓,《金州通讯》则扛起了言论自由的大旗,这是李彦地一次试探,他想看看能不能在大明这个坚固地封建堡垒内部,轰开一道缺口。
    其结果让李彦相当失望,言官上疏弹劾,许多文人士子也反对这种“无君无父”。公开谤议朝政的举动。
    李彦指示华夏社旗下地报刊刊发这些士子文人地文章,也就是和《金州通讯》唱反调,站在朝廷的那一边。
    很多人都知道李彦是华夏社的创始人。《金州通讯》显然也是他主办的,自己跟自己打擂台,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李彦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华夏社与《金州通讯》打擂台,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这场关于言论自由的争论变得举国皆知,顺便也让陶朗先这个贪官变得家喻户晓。
    最终的结果,是朝廷下旨申斥了李彦,要求《金州通讯》禁言,李彦也很爽快地禁了《金州通讯》。然后搞出一份《朝鲜通讯》,开始以朝鲜的名义编撰、发行这份刊物。
    惹起物议沸腾的陶朗先、梁之垣终于也是辞官回家,倒是没有什么别地处罚,甚至连申斥也没有,这让李彦相当失望,果然是官官相护。
    倒是很多官员盯着李彦不放,交章弹劾,有了王安的教训,李彦坚决不请辞。恰好这个时候建奴开始厉兵秣马,王国兴、骆养性等人又上疏力保,朝中才暂时安静下来。
    不过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李彦吃了亏,华夏社的报刊遭到管制不说,与文官集团地关系也变得恶劣,加上魏忠贤逐渐走上前台,原本最大的后台也变得不再牢靠,这一切都迫使李彦将发展的重心逐渐向金州转移。
    九月初,快要进入东北收获的季节。后金与复辽军方面都是频繁进行军事调动。其八子皇太极、侄儿阿敏领军三千,兵逼镇江。毛文龙紧急求援。
    李彦令毛文龙保护军民后撤,毛文龙不听,新成立的东江水营则在皮岛、身弥岛登陆,同时接引辽民开发岛屿。
    紧接着骆养性领原金州营,现在的东江营在铁山登陆,并着手在铁山建立基地。
    毛文龙号称拥兵八千,其实都是一些连装备都没有的辽东百姓,皇太极与阿敏领着三千大军,很快就攻占了汤站堡、险山堡等地,明军几乎是一战即溃。
    这让皇太极有些苦闷:“要是这些明军跑得太快,怕是金州那边的精锐就不会出来了。”
    “咱们给明狗留了这么多时间,金州的那些所谓精锐,要出来早就出来了,我看也是一群胆小鬼,”阿敏不屑地撇了撇嘴,作为努尔哈赤手下地一员大将,阿敏一直都不相信金州的明军真的有那么强大,他认为肯定是李永芳这个汉人坏事,这家伙说不定与刘爱塔一样,早就投降了明国。
    皇太极从小就接受汉学的教育,看上去颇有几分儒雅的气质,他闻言笑了笑:“说句实话,要是我也不会救援,镇江距离金州那么远,他们要是过来,差不多是自寻死路。”
    “那你还出了这么个主意?”阿敏挥了挥马鞭:“既然如此,咱们就挥军杀过去,直捣镇江堡得了。皇太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